《过年歌》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杀猪鸡;二十八,蒸枣花
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饺子
大年初一,撅着屁股忙作揖
除夕
除夕为汉族传统节日,指农历十二月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故又叫“除夕”,俗称大年三十儿,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即使常年在外工作的人们此时也一定要赶回家过大年,否则一年都会变得不吉利。
过大年,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为了过好年,旧时农家一进腊月的门坎,就开始忙年。尤其是从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起,人们就进入了过年的倒计时,日夜忙个不停。
过年风俗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一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守岁的主要活动内容有贴春联、包饺子、点灯笼、吃年夜饭、看春晚、放鞭炮等。
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俗称“门对”、 “对联”、“对子”,雅称“楹联”。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此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应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现在在大年三十到来之前,对于每家每户来说,一定要贴上一副红彤彤、喜洋洋的春联,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也预示着来年的好兆头。
贴
春
联
包
饺
子
民谚云:“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农历腊月三十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时候,这一天人们从早到晚,要准备许多美味食品,其中包括包饺子,家家户户围在一起,和面的和面,擀皮的擀皮的,里里外外都是忙碌的背影。在众多的饺子中包上硬币,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即“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每家每户的年夜饭都置办得非常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
年
夜
饭
放
鞭
炮
放爆竹是中国传统民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当 午夜交正子时, 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用来迎接新年的伊始,大年三十晚跨年的那一刻就会响起“隆隆”的鞭炮声,预示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红红火火。
新旧交替除夕夜,全家围坐饭桌旁;
春晚节目来助兴,欢歌笑语不间断;
除夕过后春节至,新一年来新开始;
祝愿各位新年好,健康快乐财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