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蹲了20年的宅男:外卖加wifi,我能蹲上一辈子!

2018年03月25日 英国时报



网络上有句话:“和人接触久了,我就越喜欢狗”。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压力非常大,很多人周末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关掉手机、拒绝社交,只要家里有wifi,就能48小时宅着不挪窝。


(图源:网络)


但在日本,有一群宅到“走火入魔”,被称为蛰居族的人类,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十年的家里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群体数量竟然占到了日本一亿多人口的百分之一!


(图源:NG)


所以,蛰居族是什么人?和一般的宅有什么不同?


这一词最早出现在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盘后的日本,由心理学家齐藤环提出。


蛰居族大多是男性,出身中产富裕家庭,常年宅在家里的小房间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没有工作靠啃老,没有社交、没有基本人类互动,靠着廉价的垃圾食品勉强续命,除了网络、游戏、漫画,精神生活极度匮乏。


(图源:CNN)


同时,他们承受着逃避社会竞争后,来自亲朋好友的责怪和外界的鄙视,以及沉重的自我厌恶。


另一方面,许多蛰居族又觉得“逃避可耻却有用”,躲避社会,缩回自己的“巢穴”时,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人际间的麻烦和残酷的现实。


(图源:NG)


在日本,这个群体已经超过了一百万人,数字之大,令人震惊。当一个社会的百分之一人口选择退出这个社会时,它所影响的,将是一个国家的命运。


那么,蛰居族为什么会出现?又何去何从?

 


日本政府对蛰居族的定义标准是,基于他们“宅”的程度。一个人连续六个月以上待业或休学在家,除了家人不接触任何外人,就是一位标准的蛰居族。


(图源:CNN)


2016年,专管医疗社保的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权威调查中表明,日本有超过54万的年轻群体,符合这样的定义。


但在这份报告里,只调查了15岁至39岁的年轻人口,如果再加上超过40岁人口中的蛰居族,总数将超过一百万人。


(图源:CNN)


如果说死宅和避开社会互动是个人选择,那么一个庞大群体的集体回避,已经不能用个人选择来当理由了。


55岁的Ikeida每周三次,总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便利店“补货”。他网购收快递时,也从来不和邮递员面对面的接触,只在门上写纸条指导对方将货品放在门口。


(图源:Japan Times)


直到今年三月,Ikeida已经蛰居了整整20年,也和父母和弟弟断联了20年。


时间回到30多年前,正值日本“泡沫经济”崩盘前夕,社会奋力发展、欣欣向荣。二十出头的Ikeida从一所名门大学毕业,刚毕业就收到了日本大公司的工作合约。


(图源:Japan Times)


在父母的殷切盼望下,作为长男,他背负了许多来自家族和社会的压力。原本想自己创业做一些事情,全被父母斩钉截铁地的拒绝。他们对儿子说:“我们供你上了名校,是为了让你进大事务所的,快点打消你那些无理的念头!”


(图源:Japan Times)


在日本,高分数意味着进好大学,更意味着收入可观的工作。而泡沫经济崩盘前的日本,许多高薪的稳定工作,是终身制的。面对一个“不能冲动、不能特立独行、不能和别人不一样”的高压社会,Ikeida妥协了。


穿上制服、踏上职场,Ikeida被全方位地“囚禁”在了大公司里。工作必须谨小慎微,和前辈相处必须无条件服从,大企业文化和政治,把他压的喘不过气。


(图源:Japan Times)


“我当时特别绝望,穿上制服赶电车时,觉得自己随时都会窒息,心都碎了。”这一切的压抑,最终在Ikeida三十多岁的时候爆发。他背着父母从公司辞职,拿着工作时存下的薪资,开始了自己的蛰居生活。


他的父母极力反对,觉得儿子懦弱不堪,是家族的耻辱,并且再一次开始了逼迫他重新找工作。Ikeida一气之下和父母断绝了关系,就连被父母支来劝解自己的弟弟,他都一并拒绝。


(图源:Japan Times)


如果说,35岁时靠着自己的积蓄开始蛰居生活的Ikeida,尚且还算独立。那日本年轻一代的蛰居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



提出蛰居族概念的心理学家齐藤环说,90年代泡沫经济崩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陷入了长久的停滞,这段时期,他接触到了许多带着孩子来找自己看病的家长。


(图源:Japan Times)


这些家长,普遍是收入良好的中产阶级,看病的孩子都是家里的长男,平均年龄15岁左右。这些孩子对比在经济繁荣时期成长起来的Ikeida,不明朗的社会发展和竞争,更加残酷。


(图源:Japan Times)


提供终身制高薪工作的大公司依稀倒闭,社会老龄化越发严重,高分数-名校-大企业的路线的前途变得不那么明确,却仍是主流。


18岁的Yuto曾是初中班上的班长,成绩十分优异。个子矮矮、戴着厚厚眼镜的他,一直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


(图源:abc)


但当一次班长的中期竞选失败时,Yuto受到了巨大的震动。这次失败带来的耻辱感,逐渐影响了他的生活。“一向完美的我,不完美了。”


(图源:abc)


面对同学的调侃,父母的失望,他逐渐消沉。躲在房间里玩游戏、看漫画,成了Yuto排解压力的出口。“只有在游戏世界里,现实才没那么令我失望,至少我能赢。”


(图源:abc)


他最终放弃了学业,中考落榜后,正式开始了蛰居。但和55岁的Ikeida不同,Yuto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靠着“啃老”生活。


(图源:abc)


在日本的文化里,结婚前,儿女普遍和父母同住,结婚时才会独立。而那些没有收入的子女,直到成年后,许多父母都会一直抚养。


15岁的Yuto终日把自己锁在房间,只在父母睡下的时候溜出家门买吃的。有时,母亲会敲门让孩子出来吃饭,或者把饭摆在房间门口,但Yuto都完全拒绝。最严重时,他和同住的父母,几个月都没有打过照面。


(图源:abc)



“在房间里很安全,很自在。”


但Yuto真的感觉很自在吗?因为他的蛰居,父母在亲戚朋友面前对儿子的近况羞于启齿;和同学朋友切断联系的Yuto,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同龄人的精彩生活时,也会对自己生出巨大的厌恶。


(图源:abc)


“我知道自己不正常,但是我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我想改变,但是我不知道怎么改变。”



Yuto只是一百多万蛰居族中的小小一员。面对越来越多的蛰居族,他们的家庭,还有日本政府,并没有停止过努力。


曾几何时,名古屋有过一个专为蛰居族父母出谋划策的协助公司。所谓的协助,就是强制性地进入孩子的房间,给他们换衣服,然后带到事先安排好的公寓,进一步进行“改造”。


但强扭的瓜不甜,许多被带走的蛰居族,回家后陷入了更深的困境。2002年时,一位17岁的蛰居族逃出家后,劫持了一辆巴士,并最终杀害了一位乘客。有的蛰居族,甚至在谋杀父母兄弟后自杀。


(图源:CNN)


这一切,让蛰居族这个群体在日本社会的负面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这样的群体,很容易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可是,到底如何减少蛰居族的出现,又如何帮助蛰居族重回社会呢?


(图源:NG)


43岁的剧作家Hideto Iwai,曾经有过长达4年的蛰居经历。他的父亲是一个大学医院的专科医生,家里的绝对领导者,说一不二。


(图源:Nippon News)


Hideto和哥哥从小就在父亲近乎严苛的教养中长大,稍有犯错就会尝到父亲的拳打脚踢。这也直接影响了他在学校的表现。“中学时我总是争当第一,除了成绩以外,我和同学的相处都是‘以暴制暴’,一定要对方服我,我才会罢休。”


(图源:Nippon News)


但毕业时,Hideto发挥失常,没能进入重点高中。一边自尊心强烈受挫,一边是暴怒父亲的严厉指责,他一蹶不振,再也没有继续求学的勇气和决心。


从15岁开始,整整四年,Hideto把自己锁在房间,看漫画、玩电脑、看电影,直到第四年,在上网的时候,偶然看到一则补习学校的广告,上面写道:任何人都能有再次开始的机会。


(图源:Nippon News)


这个学校汇集了各种各样的人,无论是留级学生、退休人员,还是像Hideto这样的蛰居族。但老师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最终帮助Hideto重新回到正规,并让他考上了编剧学校。


(图源:Nippon News)


Hideto无疑是幸运的,至少他还有走出家门的勇气。可是,这样的学校并不能满足那些有着深刻“社恐”的大龄蛰居族。


(图源:Nippon News)


为此,日本政府和一些公益组织,开始为蛰居族专门打造互助恳谈会,派遣社工上门家访,鼓励回到社会的蛰居族分享经验等等。


(图源:Nippon News)


32岁的Naohiro Kimura曾断断续续做了10年的蛰居族,但自从2016年放弃蛰居生活,向政府申请后,他创立了专为蛰居族打造的报纸《蛰居新闻》,自己当上了主编。


(图源:Nippon News)


每隔一个月,他都召集四五个蛰居朋友聚会,商讨报纸的方向,内容涵盖帮扶蛰居族的父母、蛰居族重回社会、蛰居心理等等。


报纸里不但有蛰居族的供稿,也有针对年老父母的协助信息,还有蛰居族运动同好会、摄影俱乐部等等。


(图源:Nippon News)


“最终的目的,都是帮助蛰居族们重回社会,帮他们找回勇气,系铃还须解铃人。”但如何让一百万人系上自己解掉的铃铛,前方仍然是漫漫长路。



值得注意的是,和蛰居族有关的报道,并不仅仅出现在日本。2016年,一个横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的研究报告指出,蛰居族不仅是日本独有的现象,拥有相似教育体系的韩国,蛰居族估计有10到20万人。


在中国,关于青年宅到“走火入魔”的报道,也略有耳闻。去年武汉的一位68岁的罗某,曾致电报纸的救助栏目,说自己35岁的独子失业在家两年,一蹶不振。


(图源:微博)


罗某的儿子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中国80后,从小成绩优异,但高考时发挥失常,没能进入理想的大学。本科学的电信工程,毕业后考了三年公务员,全都落榜。之后去深圳从事IT工作,8年后又因为公司倒闭失业。


(图源:Nippon News)


一系列的挫折经历,让这个儿子失去了信心,再也没能振作起来。家里蹲两年后,面对街坊邻里的侧目,老父亲没办法,只能举家搬到了没人认识的小区居住。


可是,蛰居到最后,蛰居族遇到的不仅有来自外界的鄙视和侧目,对于他们自己来说,这样与社会脱节的闭塞生活,影响的将会是整个人的身心健康,就像日剧《逃避虽可耻但有用》里说的那样。


(图源:微博)


选择不了出身,选择不了环境,但人能选择自己的态度。积极负责任地活着,当然会比逃避现实来的更加不容易。但既然活着,就别怂。


Source:

https://www.japantimes.co.jp/news/2018/03/21/national/social-issues/japans-older-hikikomori-live-isolation-shunning-society-years/#.WrNBSJNubjA

http://www.bbc.com/news/magazine-23182523

http://news.bbc.co.uk/2/hi/programmes/correspondent/2334893.stm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photography/proof/2018/february/japan-hikikomori-isolation-society/

https://www.japantimes.co.jp/news/2017/11/18/national/labor-ministry-extend-job-program-social-recluses-neets-early-40s/#.WrReFJNubjA

https://edition.cnn.com/2016/09/11/asia/japanese-millennials-hikikomori-social-recluse/index.html

https://www.nippon.com/en/currents/d00332/

http://www.abc.net.au/news/2015-07-07/hikikomori-japanese-men-locking-themselves-in-their-bedrooms/6601656

https://qz.com/924866/a-new-newspaper-in-japan-aims-to-help-the-countrys-population-of-social-recluses/

http://www.hikikomori-news.com/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909153/


公众号

英国时报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