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有哪些令人敬佩或者令人恐怖畏惧的细节?

2018年03月21日 这里是英国


因为刚刚看了Quora上面对“what is the most British thing ever“ 笑得半死,来这里答一发。举例内容都来自Quora上该问题的答案。


英国人最自豪的(同时外国人也相当表示敬佩的)民族特点就是处变不惊。以下几个小小例子:


躲避恐袭时也不放下啤酒


图中小哥在最近的伦敦桥附近恐袭事件中与大家一起小跑着撤离酒吧,但他绝没有忘记带上手中的啤酒!照片登上媒体后全国反响巨大,英国同胞纷纷称赞这位小哥“绝对正港不列颠精神”


747四发全停,机长轻描淡写

1982年六月二十四日,由伦敦飞往奥克兰(新西兰城市)的英航9号航班,一架四引擎的波音七四七,途径印尼上空时发动机吸入火山灰,四发全停。飞机骤降数千米。机长Eric Moody对乘客做的情况通报后来被称为“轻描淡写的顶尖杰作”(Masterpiece of understatement)。他是这么说的:

"Ladies and gentlemen, this is your captain speaking. We have a small problem. All four engines have stopped. We are doing our damnedest to get them going again. I trust you are not in too much distress."

很难翻译,尤其是最后一句。大概意思是:“女士们先生们,我是机长。我们遇到了点小问题,四个发动机全停了。我们正尽全力让它们重新发动。我相信你们没啥好担心的。"万幸后来飞机还是安全降落了。


遭遇劫机,与劫匪合影留念

2016年三月二十九日,埃航MS181遭一名号称身带炸弹的男子劫持,转降塞浦路斯Larnaca机场。降落后劫机者释放了大部分人质,只留下了三名乘客和四名机组人员。


其中一名留下的乘客是英国小哥Ben Innes。他居然要求和劫匪来一个自拍。劫匪居然也答应了。下图:




看这小哥笑得多开心!

后来Ben Innes 接受采访时说“我也不知道当时为啥这么干,只是觉得面对灾难时要保持情绪高昂些。"


此事后来和平解决。所有人质安全获救,劫机者的炸弹被发现是假的。小哥的举动被安全专家斥责为“Reckless"。他的妈妈也对他不满,批评他说:

“你那根本就不是自拍好吗?照片上明显看得出,是别人帮你拍的好不好!"


空袭期间照常开放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饱受德军空袭。空袭后第二天,街上照常营业的商店常常树一块牌子,写着:


"Open As Usual (照常开放)"


某些店刚好附近挨了炸弹,门面,橱窗什么的都被炸飞了,有的甚至一面墙都炸没了,店主仍旧营业,把牌子稍改为:


"More Open Than Usual (更加开放)"

@孙帅
 

这应该是流传的最广的一张,翻译过来说的是,‘恐怖分子们请注意,这里是伦敦,无论你们做了什么,我们都会喝着茶,乐观从容的继续生活,谢谢。

伦敦人的心态可见一斑。

第二张

左侧图片上写的是,‘当我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每次在电视里看到恐袭,事故类的新闻,我的母亲总会对我说,多注意一下那些在坏事发生时施以援手的人,你会发现,愿意给予帮助的人们无处不在。’; 右侧图片上写的是,‘在逆境中盛开的鲜花是最罕有,也是最漂亮的。’


第三张

肩并肩,我们站在一起。’


第四张

我们并不畏惧。’


第五张

我们不畏惧,我们的心与你们同在。’


民众一直在强调,他们并不畏惧,他们不会向恐怖分子低头,恐怖主义无力干扰到英国人的正常生活。阴影笼罩之下,英国人选择昂起头,各司其职,做好分内的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继续生活,我认为这一点值得敬佩。


还有些其他的观点,关于英国的方方面面,本文无意鼓吹英国好或者中国好,仅供大家参考,非喜勿喷。


政治体制高度稳定:

自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来,国内再未发生剧烈政治动荡。


对外战争胜率出奇的高:

以至于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弥留之际还留下遗言:下一场战争一定要站在英国这边。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只有英国人能说的出来,也只有英国人能做得到。


英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100%的功利主义,这是全世界其它国家无论如何都学不到的。比如49年4月份解放军刚在长江炮击过英国军舰,第二年英国就计划向中国出口相同的型号……。要不是朝鲜战争爆发,解放军海军的“四大金刚”就姓英了。


强大的工业实力:

公认的“工业王冠上的明珠”的航空发动机领域,英国拥有雄厚的实力。世界上能够制造被民用市场广泛接受的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的企业只有3家,其中就有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


排队的执念:

无论需不需要排队,是不是和你相关的排队,英国人都会条件反射地站成一条线。

于是你经常需要在排队前确认一下“Are you in the queue?"。因为很多时候只不过是吃瓜群众的条件反射。

高速上5公里外修路关闭一条车道,那么这条道5公里前就没有人在用了,大家都一条心堵在另一条道上。



遵纪守法:

我觉得英国人最令人尊敬和畏惧的地方就是他们就算在造反的时候也不忘遵纪守法。


对头,造反好像跟守法不搭界,你守法还造反做什么啊?可是,在英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特大造反——英国革命和光荣革命之中,英国人充分体现了他们一边造反一边遵纪守法的秉性。


根据习惯法,英格兰国会一律由君主下诏召开,并且可以由君主随时解散。1640年,查理一世国王在经过11年无国会的统治之后,为了征收新税而不得不召开国会。新召开的国会通过了一项法律:君主不得在未经国会认可的情况下解散国会,也就是只有国会才能自己解散自己。于是,这个国会持续了20年之久,史称长期国会。


长期国会组织了新模范军,打败了查理一世并将其送上断头台。可是,手握军权的克伦威尔决定独裁,于1648年派兵驱散了长期国会,将其中大约半数支持自己的议员重新组织国会,史称尾闾国会。但是,长期国会通过的“未经国会批准不得解散国会”的法律仍然有效,所以尾闾国会必须通过决议解散自己,克伦威尔才好组织新的选举。没想到尾闾国会一直拒绝解散自己,忍无可忍的克伦威尔于1653年再次驱散国会,这次是连根拔起,然后以提名的方式产生了新国会,又重新划分选区选出了三届“护国国会”。


1658年,克伦威尔死了,其子继位为护国公。小克伦威尔是个软弱的人,控制不了军队,很快在1659年被军人政变赶下台。既然护国公已经玩完了,护国国会当然也是不合法的,军头们合计了一下,请回了早已被解散的尾闾国会。尾闾国会跟军头们互相看不惯,结果还没坐满半年,又被解散;接下来怎么办呢?“没有国会的决议就不能解散国会”,所以理论上1640年以来所有解散国会的行为都是非法的。经过漫长的政治角斗,驻扎在苏格兰的蒙克将军南下伦敦,暂时夺去了政权,重开了尾闾国会。


蒙克的计划是迎接查理二世复辟,复辟就需要有个新国会以增加合法性。可是尾闾国会继续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本性,坚决拒绝解散自己,蒙克也没招。无奈之下,有人提出:当年被克伦威尔驱散的那个长期国会才是合法的啊,尾闾国会自己就是非法的,应该重开长期国会。蒙克大喜,于是在1660年2月重开了长期国会,此时离长期国会第一次召开已经有20年了。


在长期国会中,迎接查理二世复辟的势力占了绝对上风,绝对上风,大家都希望早点把内战的那一页翻过去,于是刚刚召集国会,就通过了自我解散并重新选举的决议。老不死的长期国会(包括尾闾国会)终于成为了历史名词。


新选出的国会绝大多数是保皇党,查理二世复辟只是时间问题。可是问题又来了:国会只能由君主召集,现在英国既无国王也无护国公,国会以谁的名义召集呢?法学家们找到了先例:1399年,英格兰国王理查二世退位后,曾经在无国王的情况下召集过一次国会,把王冠送给了亨利四世。


于是,1660年国会在遵从1399年先例的情况下被召集,宣布查理二世为英格兰合法君主,并通过了与复辟有关的一系列法律。但是,在没有国王的情况下召集国会毕竟不体面,所以查理二世复辟之后,于1660年底再次解散国会,召集了多年以来第一届“名正言顺”由君主召集的国会。


后来的光荣革命也是如此:1688年,荷兰执政威廉登陆英格兰,英王詹姆士二世逃往法国,英格兰王位再次空缺。因为旧国会里聚集了大量的詹姆士支持者,威廉不得不重新召集国会。1689年,新一届国会召集,宣布詹姆士二世已经退位,威廉及其妻子玛丽为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国王和女王。可是,新国会再次陷入尴尬的地位:威廉在召集这个国会的时候还不是国王呢。此时可不可以援引1660年的先例呢?不能,因为1660年是空位期,英格兰没有任何合法国王;1689年则是假空位期,詹姆士二世从来没有放弃自己对王位的索求,就算他被推翻了,继承权也是他刚刚出生的儿子的,轮不到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


虽然威廉与玛丽已经天下归心、詹姆士已经回天无术,为了避免对国会合法性的争议,威廉还是于1689年2月解散了刚刚召集一个月的国会,以新任国王的身份召集了新一届国会,这下国会彻底合法了。新国会以立法的形式,确认了上一个短命国会(就是威廉第一次召集的那个)通过的大部分法案,从此开始了英国的有限君主制。此后,英国国会都是正常召集、正常解散,再也没有发生过例外。


在短短的半个世纪之内,英国人经历了两场革命,而在革命之中他们仍然非常严肃地讨论国会的合法性问题,就连弑君、复辟、废立等改朝换代性质的行为也要遵循法律原则,宁可大费周折地一次又一次召集国会,也绝不牺牲合法性;从这里似乎可以看到英国后来称霸世界的根源。



在英国政客面前美国政客就像刚学会说话的小孩子。同样是打嘴仗,英国在议会辩论里呈现的含沙射影的技术、人参公鸡的刻薄程度、乃至押韵排比和语调的浮夸,都比希妈川普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敦刻尔克大撤退

不知道别人怎么看,至少我是被惊到了。

前面是惊涛骇浪的英吉利海峡,后面是穷追猛打的德国佬,天上是德国飞机,海里是德国潜艇,这种艰难的局面,三十来万英法联军奇迹的撤退,是撤退,不是溃退。


当然这只是结果,促成这一奇迹背后的事情是让人感动的,那时的英国人是让人敬畏的。
当时为了接这些士兵回家,国家征用了各种船只,只要可以下水你就来,只要你不怕死你就来,当时每个招募点都拍起了长队,甚至有的是祖孙三代,有船的出船,没船的出水手,难道他们不知道出海九死一生吗?


再看看沙滩上被困的英国人,撤退一下子不能都走,没有那么些船,拉不下。但肯定有先走的后走的,后走的难道不知道生的希望渺茫吗?现在咱们知道当时是退回来了,但是在当时那种环境下,英国人还是井然有序,不争不抢,先走的跟你道别,后走的三三两两围成一个圈泡茶喝咖啡,德国人的炸弹在身旁爆炸,溅一茶杯的沙子,英国人泼掉重沏,并无可奈何的骂了句“德国佬真讨厌”。这种心境细思极恐,也不难想象英国能统治世界三百多年的原因了。
着急起床出门,就不多说了,感兴趣可以自己搜索一下敦刻尔克奇迹。


对于王室血统的执念
中国人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大英王室的血统自1066年诺曼王朝,到如今的女王都有着相承。腐国人民要是推翻了一个国王,也非得找一个具有血统的人来继承王位。哪怕这个人是别人的国王(比如詹姆士一世继位英格兰国王是也是苏格兰国王,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统一与这密切相关);哪怕这个人已经嫁到国外(比如光荣革命以后请来的玛丽就远嫁荷兰王室)也要找回来当国王;甚至玛丽是被赶走的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啊@.@不怕人家报复么。真是蜜汁执念。

不像咱们,推翻了前朝之后都是取而代之,不赶尽杀绝就已经很仁慈了。英格兰历史上的王朝更迭,都是因为找不到直系继任者,找了旁系亲属来。都不考虑一下自己么-.-


似乎在哪看了一句谚语“叫做法国人跑了再想,德国人想了再跑,英国人边跑边想”说出了我对英国人在很多方面的基本认识,英国人始终通过立法和判例、惯例不断微调法律政策而不是像法国一样,一遍一遍的删档重来要值得我们学习的多!


最简单的例子,此次内阁是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举行的联合政府,自由民主党是一个左翼政党,而保守党本身是一个右翼政党,保守党主动找自由民主党组成联盟联合执政,避免了它的对手碎片化,也给了自民党执政的经验和机会,5个内阁席位即不至于让整个政府变成一个左翼正负又充分照顾了左翼政党的部分需求,而工党可以同时对这两个党派进行了盯防和监督!


有句话叫做“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英国这套制度的前提条件是“宪政”“民主”“信息透明”“两党制”和稳定的“密室政治”说句寒掺人的话“我们就是学估计也学不会”不光中国,一个民粹(不是坏词,指平民主义,草根政治)兴盛,而右倾化严重,民族主义拥有广泛土壤,不懂得妥协的国家基本上都学不会,包括韩国、台湾、乌克兰等等,你现在原模原样把西敏制拿过来,照样打的头破血流沧海桑田,所以我才觉得英国人的最值得敬佩的地方就是对“渐进式改良”有极大的尊重!

很多人说“日不落帝国”已经成为了美国的小弟不值一提,但实际上现代的英国一没有实力,更重要的是没有必要去争“一哥”有美国这个“一哥”在,“有事儿它组队,怪来了它先上,有好处了自己也落不下”这正是在我看来英国的精明之处,我们那些总想“星辰大海”的同学一看就没考过第一,你们知道考过第一一旦再也考不到第一之后是多么悲催吗?我觉得英国的策略就是我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及时的作出调整,“ 不求独步武林,但求无人敢欺”


(英国的文化产品如电视、电影和动漫都独树一帜,我想大家都是很熟悉的,对了对了,英国的A片相对清淡,即不像日本那么猎奇,又不像德国口味那么重,与美国相比类型比较单一,但是内容比较柔和且不缺剧情也是值得一看的哦!)



这张照片叫《荷兰屋图书馆的绅士》,1940年10月22日,位于伦敦肯辛郡“荷兰屋图书馆”被德军炸成废墟。三位绅士静静立在废墟中,安详地读书。


高雅与低俗的变换

True story: 两天前参加一个英国同学组织的学期末pub聚会,酒过三巡,只剩下边沁课的人们了。其中有两个外国人(一个牙买加小哥和我),四个英国人。我们决定去找个pub二场,时间已经过了午夜。


走在伦敦大街上,我们可爱的英国同学开始大声唱歌,就和电影里看到的英国醉汉一模一样。然后大家发现了一家店,其中一个英国女孩停下自己的歌声敲门去问:


"I'm so sorry to interrupt you, are u still open? Oh sorry we don't know, so sorry for the inconvenience! I saw the lights are still on, oh really my apologies! yes yes, please( do the cleaning ), I'm really sorry, yah yah, thank you, cheers!"

我和牙买加小哥面面相觑,俩人爆发出一阵大笑。
“thats British”
“yeah thats fucking British”

大概英国人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哪怕前一秒烂醉如泥东倒西歪毫不顾忌社会规范,也可以在一秒之内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变的客气而体面



有朋友说,这是因为他们福利好。可是就算中国的福利和他们一样好,你能坦然接受有些人的起跑线你一辈子望尘莫及、你只能给他们搬砖吗?你能保证不抱怨“跨不过的中产阶级”吗?英国人就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八个字是深深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


可是话又说回来,你会觉得英国人封闭、保守、落后吗?好像又不会吧!底层人民的生活很苦吗?好像也没有。就说公共医疗这个全世界的老大难问题吧,英国给出了一个教科书级别的解决方案(八十年代我国某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出访英国时感慨说:“要是再加上一个共产党执政,这不就已经实现了共产主义吗!”)。


这个国家真的很怪,稳得不能再稳,却又不是死气沉沉、民不聊生的那种稳。难怪王首富和李嘉诚都千方百计把资产转移到这个地方去。(有人说,你居然赞美阶级固化!革了这些吸人血的资本家的狗命!我当然感到愤慨,可是转念一想,咱们这种心态,不正是这两位哥以及国内其他土豪不惜一切代价逃跑的最根本原因吗!)


ps.有朋友非要说我说的不对,孤陋寡闻,我澄清一下:


第一,十九世纪二十世纪,英国是都有工人运动,可是你要考虑到当时全世界在发生什么。相比之下,英国工人运动都没有脱离议会制的框架,基本上都是和平情愿,和世界上其他地方发生的武装斗争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好吗!


第二,我说的是组织传承,不算各种各样的前身。有人非要说家族或者宗教。我说的是非人格化的组织好吧。朱善璐还成天说北大三千年可以追溯到西周的太学呢,你同意他吗!


第三,英国的公共医疗。现在中国的医疗用户体验比较好,那是因为医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资本主义国家压榨不了医生,能让全民看得起病,效率也还可以,就已经不错了。你们吐槽的看病慢,就是国内一直在鼓吹的分级医疗造成的。


你们别高兴得太早,中国的医疗体制看上去也快要变天了,首先是医生不能再这样超负荷工作下去了,其次是政府也不想在这上边多投钱了。国内一帮学者天天在争论中国医改是学美国还是学英国呢,学了英国倒还行,学了美国真叫一个要死。


其他的我啥也不说了,随便吧。英国没什么值得敬佩的,啥都不如咱们。再见!


点击下图阅读推荐好文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