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和阿里巴巴不仅在中国市场首屈一指,也在东南亚的市场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东南亚的电子商务正处在竞争极为激烈的发展阶段。
时至今日,几乎所有人都过上了离不开手机的生活。尤其是在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社区,人们早就习惯了使用微信和大洋彼岸的亲朋好友时刻保持着联系,再也不用像从前那样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更不用一封信苦等几个月。
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带给人的便利也远不止这些。微信、支付宝等网络移动支付手段已经渗入了华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相比Apple Pay、PayPal等发源于美国的网络支付,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中国抄袭了对方的创意,但无论如何,中国的网络支付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相比之下,澳洲的本土电商还停留在一个不温不火的Click Frenzy上,从结构复杂程度到参与规模大小,已经完全被中国甩在了身后。去年亚马逊的登陆,更是给澳洲的商界带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惊慌。
不过,来自中国的电子商务在一段时间以来,只在中国大陆的范围内发展,在澳洲也只是从大陆过来的移民才会采用。但现在,人们发现中国的这些科技创新企业已经开始在中国之外扩张自己的领土了,因为在被美国的科技巨头占领的一些地方,他们渐渐感到了来自中国的压力。
按交易额算,全世界电子商务的40%都发生在中国,而中国的移动支付量更是比美国高出了11倍之多。由于有强大的政府支持,中国的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非常巨大,而中国民众对于新科技的承认和依赖也都显著地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澳洲金融评论报》近日有报道称,中国正在挑战着西方世界建立起来的政治和商业格局,除了高调宣扬的“ 一带一路” 倡议之外,还有缓慢但无法遏制的对某些地方电子商务的渗透。
马云和阿里巴巴不仅在中国市场首屈一指,也在东南亚的市场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阿里巴巴 瞄准东南亚市场
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目前,该公司正在把自己的触角伸向东南亚市场。从2012年开始,阿里巴巴就一直积极地在当地市场寻找机会,到了2017年,商业活动和投资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印尼,阿里巴巴倾注了差不多20亿美元,用以资助该国的两个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Lazada和Tokopedia。阿里巴巴试图用这种方式提前锁住对该国电子商务的控制权,并在这些公司真正发展成熟之前就预知住它们日后的方向,避免被亚马逊等美国巨头抢占先机。
而印尼也不是唯一一个被阿里巴巴盯上的国家。在整个东南亚地区,阿里巴巴和其下属金融分公司“ 蚂蚁金服(Ant Financial)” ,已经在这个地区的大多数主要电商企业中埋下了棋子,不管是新加坡、印度、菲律宾,还是泰国或者越南。从客服、支付到物流,全都有阿里巴巴的身影。
东南亚的电子商务正处在竞争极为激烈的发展阶段。
中国投资灌满良田
而阿里巴巴在注资东南亚的道路上并不孤独。2017 年一年中,注入东南亚电商市场的中国资本就超过十亿美元,腾讯、滴滴、京东等等,无一不在各自的领域中有所斩获。
中国在这些领域中投资的速度、规模和广度都非常可观,但同时,传统的西方商业也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在中资“ 泛滥” 的同时,也在东南亚市场抢占着高地。对澳洲企业来说,东南亚市场的迅速发展,意味着机遇,也意为着风险。
澳洲商品亦可直销东南亚
传统上讲,在东南亚市场进行销售就意味着澳洲企业要忍受寻找优质本地分销商的困难,同时,向海外发货和处理多变复杂的东南亚政府关系,也是非常难以把握的技巧。
但现在,有了电子商务的帮助,澳洲的商品可以直接通向东南亚的消费者,消费者在网络上下发订单,澳洲商家直接通过澳洲邮政发货。而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这样的功能也能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实现。
而这样的渠道也不仅仅针对东南亚,受惠的商家也不仅有澳洲而已。通过互联网的带动,全世界都真正的变成了一个大市场。
不久之前,中国的京东(JD.com)宣布进军澳洲。在京东正式落地澳洲之后,其复杂成熟的供应链物流系统肯定会被引入,进而为该公司进一步扩展东南亚的物流布局提供有利条件。去年最终登陆澳洲的亚马逊,现在已经进入了新加坡市场,而他们的进一步目标,恐怕也不外乎整个东南亚。
滴滴携手Grab
据官网介绍,Grab自称是东南亚地区首屈一指的共享用车软件和支付平台,为整个东南亚地区65个城市的6.2 亿人提供便捷的出行方案,拥有该地区95%的第三方出租车租赁市场份额和71%的私家车共享司机。据称,Grab在单单印尼一个国家,就拥有超过50 万名司机。
最近,中国的打车平台软件巨头公司滴滴与软银(SoftBank)与Grab达成了合作协议,前者对后者进行总和为20 亿美元的战略性投资,而Grab也预计将在目前的一轮融资中将资产扩充到25亿美元。
日本软银的总裁孙正义说:“Grab用科技填补交通和支付方面的空白,而这也是东南亚地区目前最大的挑战。我们相信,Grab可以做好这样的事情,并帮助整个东南亚实现更好的未来。”
腾讯助力印尼打车软件
在印尼,一款名为Go-Jek的摩托车打车软件正在试图与Uber和总部设在新加坡的打车软件Grab两大巨头争夺市场。最近,其12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更是得到了腾讯的支持,让该公司的市值一举跃上30 亿美元大关。
此前,还曾有人放出消息称,阿里巴巴也曾试图与Go-Jek方面接触,但最终未果。
Go-Jek最初是一个纯粹的摩的司机软件,发展到现在,据称在印尼的25个城市拥有超过20万司机。目前,Go-Jek已经扩展到了各种车辆,并和广大私家车主以及出租车公司达成了协议。另一方面,Uber 和Grab则是在印尼以汽车入场,再扩大到摩的司机。
马云和阿里巴巴不仅在中国市场首屈一指,也在东南亚的市场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东南亚的电子商务正处在竞争极为激烈的发展阶段。
印尼的打车软件公司们也在进行着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微信“帝国”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前两天,腾讯CEO 马化腾在中国“ 两会”期间宣布,微信月活跃账户突破10亿。虽然他说的是“用户”,但公司发言人澄清这是指“ 用户账户” ,而非个人。
去年9月,腾讯公布微信用户账户同比增长15.8%。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估计,去年,微信在中国的个人用户达到4.943亿。
专注于微信的咨询公司China Channel创始人马修·布伦南(Matthew Brennan)表示:“很大一部分( 账户)增长很可能是来自海外,如东南亚、欧洲和美国。”
京东入主越南网购
在中国购物网站把网店开遍全世界的同时,他们其实也在悄无声息地做着生意背后的生意。
近日,阿里巴巴在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京东,在越南的电子商务网站Tiki.vn的公司身上进行了投资,这也被外界视为其进入东南亚的重要一步。
虽然京东没有公布投资的总金额,但外界猜测这一注资的规模势必巨大,因为在入股之后,京东已经成为Tiki.vn母公司VNG集团的大股东之一。据报道,京东将在越南推开其仓储和快递系统,并尝试推行自己的支付网络。
而在京东之前,阿里巴巴和亚马逊其实也早就在越南有所布局。
亿万富翁孵化场
京东的刘强东在悉尼环形码头重金购置豪宅的新闻已经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而华人对于这些科技巨头们的财富也已经习以为常。上个月底,胡润富豪榜的最新排名显示,腾讯的马化腾身家一举超过众多地产大亨,成为中国新任首富。同时,另外三位科技公司的老板也跻身亿万富翁之列。
虽然世界范围内最有的几个人还是美国的科技公司巨头老板,但中国最近诞生亿万富翁的速度也足以让世界侧目。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科技创新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根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大中华区域一共有819名身家十亿美元以上级别的亿万富翁,去年一年就增加了210位,而在美国,胡润富豪榜的统计只在去年找到了19位新晋富豪,总数达571位。中国在2015年就已经在顶尖富豪的总数上超过了美国。
相比之下,澳洲的亿万富翁数量只排在世界第14位,身家超过十亿美元的一共41人,悉尼一地有18人。而大洋彼岸的北京却已经有131位如此的富豪了,纽约也在这一数字之下相形见绌,只有92位。
亚马逊老板最有钱
虽然中国在亿万富翁的数量上遥遥领先,但是世界最有钱的人还是属于美国。亚马逊的总裁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的个人总身家最近达到了1230 亿美元,比股神巴菲特的1000 亿美元还多出将近1/4,第三名是微软的总裁比尔·盖茨(BillGates)。澳洲传媒业的大亨默多克(RupertMurdoch)在总排行榜上名列第26位,总身家320 亿美元。
不过,马化腾的能力似乎也不可小视。排在富豪榜第15 位上的他,总身家470亿美元,同时也是亚洲的首富。相比之下,阿里巴巴的马云也只排在第26 位,身家320亿美元。
另一位和澳洲有着很深渊源的中国女富豪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碧桂园老板杨国强的女儿杨惠妍,凭借迅速扩张的财富,在排行榜上与马云比肩。
战略问号
但悬在澳洲公司头上的,还有另一个更大的战略性问号。对于澳洲和西方的公司管理者们来说,政府似乎是一个除了碍事以外,几乎没有其他作用的存在。但对于中国来说,不管是政府还是商人,没有人会在这种事情上浪费时间。
“ 一带一路” 倡议的总额相当于7个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在这样举国的动员力量之下,中国的公司已经开始收割他们在东南亚的胜利果实了。
去年11月,在“ 一带一路” 的合作框架协议下,为了方便双边贸易,马来西亚建立了和中国的电子自由贸易区,货物入关许可和通关程序都大为改善,而被中国政府委以管理这一自贸区实行方案重任的,正是阿里巴巴。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的云计算分支“ 阿里云” ,也被授予了一项协助管控、计算并制定吉隆坡本地交通最佳方案的合同,马云也成为了吉隆坡当地政府的数字经济顾问。而在马六甲海峡的另一边,马云刚刚接受了印尼政府一个相似的任命。
对那些见证了科技公司崛起的澳洲公司来说,他们心目中的互联网搜索公司只有谷歌,社交软件的代名词就是“脸书” ,而大型的电商,也只有美国的名字。可是,这些名字似乎在东南亚的时间都不会太久了,所以对澳洲公司来说,可能目前摆在面前的只有最后两种选择,要么改变自己,要么就准备好应对即将到来的困难。
文:常秀峰
本文内容来源:澳洲新快网
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授权。
澳洲消费攻略是澳洲新快传媒集团,澳洲中文电视台旗下的一个生活财经类公众号。我们致力于为您搭建产品监控平台,打造有调的澳洲生活。
周一:房产投资消费
周二:问题曝光,质量报告
周三:好物评测
周四:有调的澳洲生活
周五:本周热点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