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OhMore温哥华
在温哥华我有一个发现,这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
一座城市
没有围墙总是透着点儿自由的味道
即没有那种城外的人拼命想进来的紧张拥挤,也没有城里的人想出去的不安和憋屈。我喜欢就在这里一直呆下去,有一天我呆腻歪了,也能拿起行李转身就走......
一座城 要拿得起 放得下
整个温哥华所有的建筑,所有的单位,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商业机构抑或是私家重地,无论是百货商场还是公寓楼,进出的门通常紧挨着路边,中国城市常见的那种用墙围出一个自成体系与外界隔绝的大院的格局,在温哥华几乎是不存在的。
法院是这样,政府是这样,医院是这样,中央车站是这样,百货商城是这样,就连UBC大学也都是这样的,干脆连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大门都没有,教学楼东一处西一处地散落在温西的各个角落,和周边的社区水乳交融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比起学校,更像是一个风景区。
另一个例子是公园。庞大的中央公园横跨几十个街区,占整个本那比面积的六分之一。
但绕中央公园走一圈,你找不到中国城市公园那种高高的墙。只有这种半人高的低矮木墙,任何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进去——与其说是用来隔绝的墙,不如说是装饰物更恰当。
除了中央公园这个巨无霸,温哥华街头还有数不清的中小型和微型公园,它们通常都在某个街区的一角临街而建,无一例外,都没有墙。
我很喜欢的女皇公园,它建于一座150米高的小山坡上,是温哥华地势最高的地方。可以俯瞰整个温哥华的全部景色。
在山顶的穹顶玻璃温室里,种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热带植物和珍稀品种,还有超过100多只不同种类的小鸟在这里安家,在花丛中嬉戏打闹。园中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耳濡目染,美不胜收。
我对温哥华这座城市最初的好感,正是来自这些大大小小、但无一例外都没有围墙、让人情不自禁心生欢喜的城市公园,因为它们和我以前熟悉的城市经验太不一样了。
比如说,北京就是一个到处都是围墙的城市。围墙围出来的是什么?是院子。你看在北京,不管是机关单位还是大型公司,不管是购物中心还是居民小区,乃至医院、大学、公园、饭店、报社、电视台,任何机构,只要条件允许,全都喜欢圈出一块地,建起一堵墙,围成一个大院,构建出一个自成体系、壁垒森严的堡垒。城市的密集度越高,市民的生存空间就越小。
不光是北京。如果你留意观察一下,会发现这样的院子文化普遍地存在于中国城市的设计理念里,也深深地植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中国人漂洋过海到了另外一个国家,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找一个地方聚居在一起,建一座自成体系的唐人街。全世界这么多国家,只有中国人这么热衷于建唐人街,入口还常常设一个牌楼,这不是偶然的,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基因里有对围墙和院子的内在渴求。
两种设计风格和理念背后最根本的不同,我认为是对待城市空间的态度:你希望空间是互相隔绝的,还是彼此融合无缝连接?你希望每一块空间各自属于一部分人,还是希望所有的空间都平等地属于这个城市的每一个市民?
而这种态度反过来会传递给使用空间的人。那些深藏在围墙里的公园,虽然理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进出,但你的心理感觉是不一样的,你会觉得你是被允许、被接纳进入的,你只是一个客人。
而温哥华几乎所有的公园都在某个街区的一角临街而建,你走路走累了,抬腿就可以走进公园,找张椅子坐下来歇会儿,或者干脆在草坪上躺下来。一坐下来,一躺下来,你就彻底放松了,就像是在自己家的客厅一样,你会觉得这个城市就是属于你的。
我的城市,是在深夜独自一人奋斗时也给予我温暖和力量,仅仅只是想起你就会幸福感泛滥。哪怕在离开时带着深深的眷恋与不舍,却永远不会成为束缚我的那道枷锁。褪去了包裹在内心深处的盔甲,温哥华让人们心与心的交流,没有障碍。
即刻扫描下方小助手二维码添加“启德加拿大小助手”回复“服务咨询+姓名+电话”,获取更多加拿大留学资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