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小伙活活饿死家中…溺爱,是最残酷的谋杀!

2018年03月29日 卡城之窗






古代有个笑话,说一家大人要出门,怕孩子饿着,就烙了一张很大的饼。


当中挖一个窟窿,套在孩子脖子上,叮嘱他饿了吃饼,然后就出门了。


而当大人回到家中的时候,发现孩子已经活活饿死了。


原因很简单,不是饼不够吃,而是他只吃嘴巴能够到的地方,却懒得转一下。


几天后,嘴巴够不到饼就不吃了,所以只好活活饿死了。

孩子有惰性不可怕,可怕的是这惰性被家长惯到了一个极端的程度时,却害死了孩子。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情,而且就发生在我们的眼皮底下。


图片选自纪录片《罪爱》,根据杨锁真实事件改编


这个小伙子名叫杨锁,23岁,信阳市罗山县朱堂乡人,人送称号“天下第一懒人”。


杨锁四肢健全,不呆不傻。究竟得奇葩到什么程度,才会懒死呢?


他懒得干活挣钱,穿着捡来西装,挂着捡来的领带,夹着捡来的公文包讨饭。


杨锁从来不洗衣服,穿脏了就扔掉,再捡一件穿。


天冷的时候,杨锁上厕所都懒得出门,在屋里刨个坑,就地解决完用土一盖就完事了,屋子里臭气熏天。



那么杨锁是真的天生便如此吗?


其实,根本原因是由于父母的过分宠溺,导致一个聪明的孩子不仅成了“天下第一懒人”,还因“懒”而死。


据悉,在杨锁8岁时,父母还用担子挑着不让他走路。以前,猪油馍还是稀罕食品,孩子们一年只能吃上几次,杨锁一天有两个吃,后来吃腻了,咬一口就扔掉,把同村的小朋友馋的不行。


甚至学习不好被老师训了后,就告诉父母,然后父母就会跑到学校去理论。


也许杨锁那个时候的惰性还未完全扎根,也曾尝试着帮助家里干活,但马上被父母阻止,让他出去玩,什么活都不用干。


从此杨锁的惰性便深深地发芽扎根,在13岁那年父亲因肝病去世后,母亲依旧宠着他,身体逐渐不好的时候叫杨锁帮忙,结果杨锁果断地拒绝了,甚至在不高兴的时候就打母亲,最终,积劳成疾的母亲在其18岁时也故去了。


母亲去世之后,杨锁就搬到了堂哥杨德玉家中生活,当然堂哥家并不会宠着他。先是把他介绍到镇里建筑队干活,但是杨锁说太热了受不了,说什么也不肯干,就自己跑回家了。


后来村里的人就又把他介绍到县城酒店里去当服务员,结果杨锁不但不做事还让人把他当祖宗一样伺候,最后也被送回来了。


母亲去世没多久,他就把家中值钱的东西都卖完了,没饭吃了就去村里各家讨饭吃。吃到一顿饱饭后,他就一直睡,能睡一两天。不仅从来不洗衣服,甚至村里人送的肉、菜放臭了也不做来吃,就甘愿饿着。



就在2009年12月,因为下了几天大雪,杨锁的堂哥估摸着杨锁已经好几顿没吃了,就提着饭、拿着被子到他家中,却发现他全身僵硬,已经断气了。


按理,一个完全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小伙子,可以自力更生地在生活中逐步走出一条自己的生存之路。可是这位杨锁却因“懒”而死。


根源还在父母不肯放手导致他从小惰性结根,最终走向死亡。这又何尝不是对天下父母的一种“警醒”。



可是,现在不知道还有多少父母家庭,打着“为孩子好”的幌子,将孩子把得紧紧的不肯放松一丁点儿....


大多父母情愿将一生的爱意都给孩子,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家庭,更是把孩子捧在手里含在嘴里宠上了天。


你大事小事大小选择都替孩子做了,偏偏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孩子需要自己成长。


我们无法做孩子一辈子的保护伞,不如尽早放手,让他自己去经历风雨,学着独立成长。



我们常常说“穷人孩子早当家”,其实这个与家庭条件没有直接关联,而关乎父母是否拥有了健康的育儿观和对孩子未来真正负责的意识。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孩子就为孩子考虑长远一点,起码要让孩子一点点学会独立。


控制欲、不安全感使得父母在孩子幼年时,对孩子付出一切,因为这是本能。


而随着孩子一点点长大,家长能做的,是在每一次分离时都能妥当地处理,让孩子长大,一步步走上社会、成为独立的个体。


也许孩子将来会遇到生命中的另一半,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在事业上大获成功;


可是这个孩子还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难道此时,你还要跟杨锁的父母一样,七八岁了还用担子挑着走,考试不好就去怪老师?


不,你要做的是帮助他面对和处理这些挫折。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保护,是在面对前方的未知时替他把控大方向,同时一步一步放手,让孩子勇敢地走出去,慢慢地进化出有保护自己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是的,不必追了。为人父母,我们懂得放手,已经对孩子付出了千万的深情,剩下的路,就让他自己走吧。



相信孩子会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不是逃避,而是勇敢的面对艰难困苦。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