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外产业(haiwaichanye)
“家里没个上学的,根本不知道现在补课有多贵!”“听说补课花了这么多钱,别人都不相信,不理解。”不少家长谈到补课费就开始激动。
半月谈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校外补课,不仅加重了中小学生的校外课业负担,更成为不少家庭日渐沉重的经济负担。
现今网上有句流行语,“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把它用在补课费上,可谓恰当。然而动辄数千、数万元的补课费用,依然阻挡不了家长们对补课的需求和热情。如何为学生减负,为家庭减负?期待政府、社会、家庭等共同发力。
“现在补课费用越来越高,家长很无奈,既觉得难以承受,又感觉不得不接受。”上海市人大代表马瑜说,“很多补课都是超前学,‘早学几年、多学几遍’。”
在上海市两会上,和马瑜有类似感受的代表委员不在少数。上海市人大代表李飞康在建议中写到:“每个孩子每月课外补习、培训等费用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甚至十几万,这对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怎么承受得了?”
“年轻时不理解为什么孩子要花这么多钱,自从补课后才明白。”儿子就读高一的胡女士告诉半月谈记者,“一对三补数学或英语两个半小时至少1000元,大课200多元,每个月都要上万的补课费。”
她说,一开始在陪孩子补课间隙还去咖啡馆坐坐,后来变成连杯奶茶也舍不得喝。“我和孩子爸爸都精简了自己的开销,全力以赴供孩子。”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相比以往传统升学为目标的补课,以出国留学等为目标的补课费用更是惊人。“送孩子赴美上高中,她花了数百万”,一张网络流传的由“Steve妈妈”提供的图表显示,仅孩子出国前参加英语培训(一对一外教辅导)一项的费用就高达85万元,还不算培养冰球等所谓与国际接轨的爱好的花费。
教育机构教师特别是“名师”水涨船高的收入,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培训机构的丰厚利润。诸葛学堂发布的一则《征婚!大语文老师!年收入155-240万!高!富!帅》的帖子显示,这位老师税后年薪超过百万元,还不包括任何期权、股权及奖金等,令人瞠目。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先佐说,虽然存在地域、城市差异,但是“补习家教费用”在家庭开支中的份额攀升已非常普遍、值得关注。民进上海市委今年的一份提案显示,通过对部分上海中小学家长的问卷调查,有84.15%的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班。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除了数学、英语撑起补课大梁,如今的补课门类丰富多样,几乎每门功课都有庞大的补课群体,积少成多,在分割孩子空暇时间的同时,更为家庭经济负担层层加码。
沈阳的张女士最近给小学五年级的女儿报了一个国学班。学费一年1.6万元,一次性交清,每周两个半小时,如果因自身原因缺课费用不退。
张女士说,现在“国学热”,这个班在沈阳小有名气,尽管费用昂贵,家长还是趋之若鹜,托了人,还得通过入门考试才报上了名。除了国学,周末、假期的补课内容还包括奥数、英语、声乐、美术、羽毛球……每年各种补课费用约6万元。
根据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7年统计,2016年沈阳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67444元,也就是说,这个孩子仅补课费就相当于当地一个成人的年收入。
张女士说:“这个课也不是非学不可,但是现在高考中传统文化比重增加,还是学得越多越好,孩子从小就要努力,家长也要尽量给孩子创造条件,精力、经济都得跟上。”
北京的王女士告诉半月谈记者,她的孩子5岁开始学舞蹈,每个学期15次左右的大课5000元,寒暑假集训也得四五千元;而重头是小课,各种表演、艺术节前学好一支新舞,哪怕是请最普通的教“一对一”,也得私教十几个小时、花上几万块钱。
当被问到为何不在少年宫或学校学时,王女士表示:“学校的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孩子都不喜欢,而学校舞蹈队训练难度低、强度小,可能从安全角度考虑,基本功连下腰都不练,还经常碰到老师开会等原因停训,很多孩子去是因为放学没人接送,把舞蹈队当‘托管班’。至于少年宫,一是不好报名,二来又远,所以根本没法考虑。”
2018年,教育部将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和联合监管机制,促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要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表示,课外补习正在“绑架”学校教育。“课外补习在国外称之为‘影子教育’,如影随形跟在学校教育后面,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尤其是为后进学生提供课外辅导,就是所谓‘补差’的功能。但是在中国,其功能普遍成为‘培优’,越是学习好的人上的补习班越多。”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中考、高考指挥棒,依然是补课热的最主要动力。“考啥学啥呗。”有家长表示,“谁真心愿意花大价钱出去补课啊?”“现在是水涨船高,你不补就肯定落后。
”马瑜说,在中考、高考自主招生录取比例可观的现状下,家长们普遍希望为孩子争取“裸考”之外更多的一次机会,拼竞赛、拼难度,这是补习费用越来越高的重要原因。
同济大学教授蔡建国一直关注并反对过度补课现象:“整个教育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家长辛辛苦苦赚来的钱,都送给了培训机构。”要打破这个怪圈,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关键,教育部门一方面要严厉查处老师上课不认真,考试超出大纲等现象,另一方面要通过设立标准、执法检查等,规范培训机构的办学。
采访中,也有不少家长表示,虽然补课费用高昂,但校外培训机构无论从师资力量、课程研发、沟通服务等各方面来看,确实弥补了校内教育的不足。
我国的教育现状是高中老师水平最高,初中老师又强于小学老师。但是,家长却越来越重视给孩子“打基础”,而校外机构中不乏大把名校毕业、海归回国的高素质教师,这也是家长对校外机构趋之若鹜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范先佐认为,补课费用日高,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稀缺,而且资源分配需要更加公平。“问题表现为家庭教育开支剧增,实际指向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应该更公平,高质量教育资源的获取应该更便利、成本更低廉。”
来源:青岛新闻网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虽然中央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减轻中小学生学习负担,但收效甚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各界对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状况缺乏清晰的认识。
本文拟从校日制度、周课时数、课程难度、家庭作业、心理负担等方面,将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进行国际比较,以期对社会各界正确认识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有所帮助。
校日制度比较
校日制度反映某个国家或地区学生在校学习天数。一年有52个周,但由于各国在学制、学期、寒暑假和节假日制度上的不同,各国中小学学生在校学习天数有很大的差异。
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年鉴局对世界各地70个国家的中小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41个国家的教学天数为180-200天,19个国家超过200天,10个国家少于180天,其中最少的是中非共和国,只有150天。
从世界各国政府规定的中小学教学天数来看,我国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初中高年级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天数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天数,学生实际在校学习天数为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之一。
周课时数比较
周课时数是衡量学生学习时间长短的又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学生学习负担的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国家教委1995年4月颁布的《关于实行每周40小时工作制后调整全日制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意见》,实行新工时制后,我国小学一年级每周课时数为27,二年级为28,三至六年级为30;初中阶段各年级为33;普通高中各年级为34。每节课时间,小学一般为40分钟;初中一般为45分钟,高中一般为45-50,分钟。
法国1985年制定和推行的小学新教学计划规定,小学各年级每周上课27个学时。教师可以对学习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补课或个别辅导、但补课仅限于法语和数学两门课,每天补课时间不超过30分钟,每周总课时时间限制在2小时以内。
1985年法国教育部公布的初中新教学计划规定,初中一、二年级必修课程每周27课时,无选修课程;三、四年级必修课程每周26.5课时,选修课2-3课时,总计在30课时以内。
法国普通高中学制三年,第一年为基础学习年,课程分基础课、限定选修课和自选课3类,其中基础课23.5课时;限定选修课选学A组课程者11课时,选学B组课程者5-7课时;自选课无要求。二、三年级分科教学,周课时不一,但都在30课时以上。
德国中小学每周课时不统一。巴伐利亚州小学每周课时数1、2、3、4年级分别为24、 25、25、27,其中三、四年级时,学校可以根据人力、空间、设施等条件附加2节基础体育课作为必修课。
德国完全中学高级阶段 (相当于我国的普通高中)按1972年的《波恩协定》确定周课时数,一般是必修科目20课时,选修科目10课时,共计30课时左右。
日本小学于1992年4月开始实施新的教学计划,1—6年级年课时分别为850、910、980、 1015、1015、1015课时,平均周课时为22、 26、28、29、29、29课时。
小学每课时45分钟。初中于1993年4月开始实施新的教学计划,初中三年每年1015课时,平均每周29课时,每节课为50分钟。根据1994年实施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高中实行学分制,修满80学分可毕业。
日本高中以每周1学时持续1年为1学分,那么三年每年平均约27学分,亦即每周课时27,每个课时为10分钟。
俄罗斯教育部于1993年7月颁布的初等教育教学计划规定,俄罗斯小学学制3年或4年,三年制小学(七岁入学)一至三年级周课时为26课时。
四年制小学(六岁入学)一至四年级周课时分别为22、24、26、26课时。根据俄罗斯教育部1994年公布的俄联邦基础普通教育和完全普通教育教学计划,基础普通教育(即初中阶段)学制5年,每年的周课时分别为32、 33、35、35、36课时;完全中等教育(即高中)2年,周课时都是38课时。
英国小学每周的教学时数,由各地区或学校根据本地区实际自行制定,因此彼此之间差别较大,一般每周在25课时左右。
中学课程安排也因校而异,—般来讲,相当于普通初中的文法中学每周课在31-35课时,相当于高中的“第六学级”每周课时在35课时左右,每个课时一般在35-45分钟。
从几个主要国家周课时数来看,我国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中学阶段,都属于周课时数较多的国家。
课程难度比较
课程难度无疑是影响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全面进行课程难度的国际比较却是困难的,因为许多学科的可比性较差,我们只好对可比性较强的数学进行比较。由于各国学制不同,我们选择各国小学都有的四年级数学课程的难度为比较对象。
在量与计算方面,我国要求小学四年级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与闰年以及各月的天数,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这一要求与德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相当,高于美国,但晚于日本(三年级时学习此内容)。
在几何知识方面,我国要求四年级学生:(1)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和按照指定的度数画角,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2)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初步学会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和测量较短的距离。这一要求与德国、日本、俄罗斯、法国相当,略高于美国。
在统计知识方面,我国要求四年级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这一要求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相当,高于俄罗新和日本。
从以上分析看,我国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难度在世界重要国家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家庭作业比较
家庭作业是衡量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一个重要指标。世界主要国家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的做法是不一样的。
我国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一股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45分钟,初中不超过1个半小时,高中不超过2小时。
法国政府自1956年起就明令禁止给小学生留家庭作业,以保证少年儿童课余活动时间和他们的身体健康,但1987年的一项调查表明,近99%的小学教师仍给学生布置作业,当然作业量并不大,平均初级班学生每天做一刻钟到半个小时的作业,中级班半小时至1小时。
前苏联曾规定一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二年级学生用于家庭作业的时间每天在10分钟以内。三、四年级一小时以内,五、六年级一个半小时以内,七、八年级二小时以内,九至十一年级二个半小时以内。俄罗斯基本上沿用了前苏联的做法。
德国各州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给儿童一个美好、愉快的童年,保证儿童有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都在学校法中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家庭作业量进行了限制,一般规定一、二年级学生家庭作业下得超过半个小时,三、四年级学生家庭作业不得超过一个小时。
英国政府文件规定,禁止为12岁以下的儿童布置家庭作业,12-14岁儿童的家庭作业每天不能超过1小时,14-16岁儿童的家庭作业每天不能超过1个半小时。
美国务州对学生家庭作业的规定与做法差异很大,甚至因校而异,小学低年级一般不布置作业,布置作业的也一般少于半个小时:小学高年级的家庭作业一股不超过1个小时。
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在《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指出,美国有三分之二的高中生的家庭作业时间不到1小时。
有一些国家取消了学生的家庭作业。韩国在1981年公布了《教育改革的新方针》。不但禁止教师、家长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而且连补习夜校也一律停办。土耳其从1985年开始禁止学校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西班牙禁止给6-14岁的学生布置家庭作业。
总的来看,完全取消家庭作业的国家并不是很多,即便是取消家庭作业的国家,也只是取消14岁以下儿童的家庭作业。大多数国家都限制家庭作业的量,以避免学生负担过重。
家庭作业的发展趋势是精心设计,提高质量,做到分量适中,难度适宜。另外,改善家庭作业的方式,主要体现为变回家做为在校做,加强对作业的指导。
从政府规定的作业量上看,我国中小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并不是太重,但教师实际布置的作业量却远远高于政府的规定,导致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另外,我国中小学的家庭作业基本上都是书面作业,而且不少是重复性练习,作业形式单一,枯燥乏味,与国外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
心理负担比较
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和一个国家的教青普及程度、考试制度、文化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教育普及程度看,英国、英国、法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已基本普及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也进入大众化阶段,有的国家如美国已进入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在现代社会。高学历是谋取理想职业并获得个人发展的重要砝码。因此,接受高等教育已成为学生的普遍追求。在发达国家中,由于教育普及程度高,学生面临和承受的竞争压力较小。
而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尚未普及,学生在升初中、升高中、升大学时都会面临激烈的竞争,而且欲受教育层次越高,竞争就愈激烈,学生心理压力就越大。
考试是教学评价的手段,也是筛选人才的手段。在发达国家,小学开初中,初中升高中,大多取消了考试,或者考试已成象征性的。学期、学年的考试也逐渐减少,平时成绩受到重视。法国到高中毕业会考时才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考试。
在最重要的升大学考试方面,法国以高中毕业会考证书作为升入高等学校的资格,德国以完全中学毕业证书作为升入高等学校的资格,没有像我国的全国统一高考这样的制度。没有高中毕业会考文凭或完全中学毕业证书的学生,可以通过考试即第二条途径进入大学。
美国、英国每年为学生提供数次“高考”的机会,日本以两次考试决定谁能上大学,只有俄罗斯是一次考试,是学校考试而不是全国统一的高考。
在实行高考制度的国家中,大多数国家并不是单独以一次考试成绩来确定考生的命运,而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考试成绩、中学学习成绩、推荐信、特长等。像我们国家一试定终身而且仅以考试成绩定夺的情况很少。
为了准备高考,每个年级、每个学期甚至每个单元都要组织考试。教师的教学全是围绕考试进行,学生的唯一目标就是要通过考试,在这方面、我国学生面临的压力比以上国家要大。
文化特别是文化中的人才观,是影响学生心理负担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万殷皆下品,唯有读书岗”的思想仍然有较大的影响力,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通过读书“成龙”、“成风”、认为只有读了大学才算得上成才。
为了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将来上大学,他们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累都能受,唯一的要求就是孩子能够得高分,在班里排前几名甚至第一名。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总是处于压力之下,唯恐辜负了家长的期望。虽然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孩子都会受到来电父母的压力。
但在中国、日本、韩国这三个处在儒家文化圈里的学生压力最大、在儒家文化的发源地、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个人发展机会相对较少的中国尤甚。
如果您对移民感兴趣,可在公众号后台或文末留言,直接回复“意向国+称呼+电话”,会有专业人员为您服务!
点击阅读原文,享受您专属的移民自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