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的财富排行榜上,有几个人的名字总能闯进人们的视野,他们动辄身家十亿,财富不可计量,而且手中经常握有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产业,成为富甲一方的大亨。
人们看到他们表面的光鲜亮丽之后,或许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故事,他们的财富是如何积累起来的?真的存在一夜暴富的神话吗?大老板们都在什么地方赔过钱?有钱人是否存在某些共同点?在成为顶级富豪的路上,他们又曾经遇到过怎样的坎坷和幸运呢?
本期和下期,我们分别选取了4位著名的澳洲千万富翁,请您跟着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发家致富之路,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少钱。
01
女首富莱因哈特
相信几乎所有的澳洲华人都听说过吉娜·莱因哈特(Georgina Hope "Gina" Rinehart,娘家姓Hancock)这个名字,作为汉考克探矿公司(HancockProspecting)的董事会主席,她在很长时间之内都被人们以澳洲女首富的身份所熟知。
汉考克探矿公司是莱因哈特的父亲LangHancock创建的,而莱因哈特作为她父亲的独生女,在1992年她父亲去世的时候继承了该公司76.6%的股份,继而成为该公司的执行董事长,而公司其他的股份则转移到了莱因哈特四个子女的信托中。
把继承的发扬光大
在她刚刚接管汉考克探矿的时候,莱因哈特的财富总额估计约为7500万澳元,在她的经营管理之下,该公司迅速发展壮大,借着2000年左右铁矿石价格的暴涨,莱因哈特的财富也随之翻倍。2006年的时候,她首次跻身身家十亿的亿万富翁行列。
2010年之后,莱因哈特开始积极寻求将自己的商业版图扩张到矿业之外的地方。她在十号台(Ten Network Holdings)和费法斯传媒(FairfaxMedia)都进行了可观的投资,还购下了数个大型牧场。(但在2015年,她又将费法斯传媒中自己的股份悉数卖掉。)
不仅是女首富
根据福布斯排行榜和《澳洲金融评论报》的财富排名的数据,从2011年到2015年,莱因哈特不仅是澳洲的女首富,更是澳洲全境范围内的首富,在她最有钱的2012 年,她的身家约等于290 亿澳元。最近几年,虽然随着矿业热潮的消退,莱因哈特的账面财富急剧缩水,但她所真正拥有的财富仍然非常可观。
入主英国矿业公司
2016年10月,莱因哈特的汉考克探矿与英国的上市公司Sirius 矿业公司达成了几笔重要的交易,首先是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购入后者的一部分股份,然后再用25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Sirius在英国约克郡矿场的专利使用费。
而就在该公司获得了充分的资金之后,他们开始了一系列项目工作,并把自己的股票从伦敦选择性交易市场(London AIM)转移到了伦敦股票交易所,股价随后便大涨27%。但莱因哈特其实并不是参与投资Sirius的唯一澳洲资本,该公司的执行总裁Chris Fraser,是前花旗银行的投资银行家,也是澳洲BRW 青年富豪榜上的名人。
另外,Sirius的董事会主席Russell Scrimshaw 也是Fortescue的董事。
联合中企购入基德曼农场
莱因哈特的最大资产是西澳州的Roy Hill铁矿,该矿的预计最大产量为每年5500万吨,挖出来的铁矿砂直接装船就能运往中国。除此之外,莱因哈特还是澳洲奥林匹克运动的鼎力支持者,在这件事情上,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上海中房置业(ShanghaiCRED)就通过体育与莱因哈特联手,一起买下了早先因为“国家安全” 原因不能卖给中国人的基德曼农场。
但女首富莱因哈特也并不是投资什么什么就赚钱。她持有的大量十号台的股票的表现这几年每况愈下,而Sun Resources的股价也是一跌再跌。
02
Hungry Jack's 的Jack是谁?
澳洲特色的连锁快餐店Hungry Jack’ s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你知道吗?在澳洲之外,HungryJack’ s其实并不叫作这个名字,中国大陆最近几年兴起的一家名为汉堡王(Burger King)的快餐连锁,事实上和Hungry Jack’ s是同一个生意。
这家在澳洲无人不知的快餐店的老板名叫杰克·科文(Jack Cowin),行事低调的他可能并不被很多人知道。出生于加拿大的科文,在父亲的鼓励下来到澳洲创业,是他给澳洲的快餐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外乡人的创业之路
在第一次来澳洲之前,科文是加拿大一家保险公司的推销员。他的父亲被汽车公司福特(Ford)派遣来到澳洲工作,然后告诉科文,这里遍地商机,他应该来看看。
在悉尼,科文看到人们在中餐厅门口排着队伍等外卖,嗅觉敏锐的他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当时的澳洲,肯德基(KFC)快餐店还不多,所以他找准这个机会,向30个人每人筹集了10000美元,带着这30万美元的资金,在1969年底,举家搬到了澳洲,在西澳开了8家肯德基门店,并买下了汉堡王在澳洲的经营权。
2006年的时候,当时投资10000 美元的人,手里的股份价值已经达到了约890 万美元,价格翻了将近900倍。
快餐大王
时至今日,科文的公司Competitive FoodsAustralia 仍然被他自己的家族所拥有,估值已经超过3.5亿美元,他们在西澳洲和北领地拥有50 家肯德基门店,和遍布全澳的350 家Hungry Jack’ s。最近几年在澳洲偶有开店的牛排馆Lone Star也是科文的生意,但这家公司的总部在科文的老家加拿大。
前几年,他把自己手中的十号台(Ten Network)的股份出手之后,净赚了1亿澳元。
有赚有赔
现在住在悉尼的科文有四个子女,在成为真正的“ 人生大赢家” 之后,他开始涉足慈善公益和传媒事业。他是悉尼奥林匹克公园管理机构(SydneyOlympic Park Authority)的负责人之一,2012年,又成为费法斯传媒的董事。去年,科文的Hungry Jack’ s,又与澳洲篮球联盟(NBL)签署了合作协议,成为NBL的冠名赞助商,支持该项运动的宣传和市场活动。
但2017年,有媒体报道称他对在自己快餐店里上班的工人们不公平,周末并未按照法律支付奖励工资,但他的回应只是:“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2017年4月,科文持有大量股份的投资银行澳洲美驰(Moelis Australia,ASX 股票代码:MOE)在澳洲证券交易所上市,而上市之后这家公司的股价走势也说明了他眼光的独到之处。
除了快餐店之外,科文还拥有一家肉制品处理厂,他的产品行销全球,而他这家肉厂的很大一部分股份都在澳洲最大的肉牛饲养商之一,Stranbroke Pastoral Company 手中。科文本人还拥有悉尼海港大桥的经典“ 爬桥游览(BridgeClimb)”项目40%的股份,这项著名的旅游项目,在2002 年的时候,就创造了超过1000 万元的利润。在2017 年,BridgeClimb 创造了5000 万元的营业额,其中净利润超过1670万元。
但就像其他的富翁们一样,科文也并不是所有的投资都挣钱。他是达美乐(Domino’ s Pizza,ASX股票代码:DMP)的董事会主席,而这家公司也是他拥有的最大一家上市公司。达美乐的股价自2016年下半年之后就一直在震荡中走低,现在已经比巅峰时的每股将近77元的价格跌去了几乎一半,仅为42.4元/股。
03
没上过高中的亿万富翁
1922年出生的佩隆没上过高中,在1936 年,佩隆14岁的时候,他离开了学校,在街上售卖自己手工制作的手帕盒子。
1944年,佩隆22岁,开始在珀斯的大街上开出租车,后来用自己的积蓄开了一家溜冰场。到了1959年,他在西澳皮尔巴拉(Pilbara)莱因哈特父亲的矿上投资了500 英镑。要知道,当年的500英镑对一个自己赚钱自己花的人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投资,而这笔钱在Lang Hancock的矿上买到的,是15%的特许经营权。
人生的第一座金山
事实证明,他当初的决定是多么的正确。后来,在他投资过的这片矿上,力拓发现了丰富的铁矿石和钽矿,佩隆也从这些矿上赚得盆满钵满。2012年,在一起关于矿权的案子上,西澳洲最高法院裁定,女首富莱因哈特要付给他几百万澳元的赔偿。当时,佩隆还和自己的兄弟吉斯·佩隆(KeithPerron)一起创立了佩隆兄弟公司(PerronBrothers),从事卡车和土石方运输工程,但他们在1961 年的时候把这个公司卖掉了。
他的兄弟吉斯用所得的钱买下了丰田汽车的特许经营权,后来又投资了西澳的交通要道GreatEastern Highway。
现在,佩隆在珀斯拥有Central Park 一半的股份,和全澳洲8 所购物中心,包括悉尼市中心伊丽莎白街201 号的办公楼。90多岁高龄的他,并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2017 财年,他的佩隆投资公司(Perron Investments)赚得了2.56 亿澳元的净利润,比前一财年的2.45 亿澳元还要多。
投资实业
数据显示,佩隆投资公司的资产在去年增长了1.3 亿澳元。该公司旗下拥有35亿澳元的商用物业和11.7亿澳元的金融资产,包括2900万澳元的上市公司股票和8.84亿澳元的私人公司股份。
在这些私人公司中,基础设施建设公司时佩隆投资的重头戏。包括珀斯和墨尔本机场、悉尼海水淡化中心等资产的澳洲公用设施信托(UtilitiesTrust of Australia)就是他投资的一个重点。
04
“旅游业的黄金时代”
在全澳各地的购物中心和商业地段都有门店的Flight Centre到底是一家多大的公司呢?开始于1980年代的Flight Centre,从一家门店做起,借着公司联合创始人格拉汉姆·特纳(Graham Turner)口中的“ 东风” ——“旅游业的黄金时代” ,迅速成长为一个拥有旗下40多个品牌,市值超过200亿澳元的全球性跨国公司。到今天为止,Flight Centre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旅游代理商之一,在全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都设有分公司和办事处,雇员超过19000人,参与的旅游项目遍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5年,Flight Centre 在澳洲证券交易所上市(ASX 股票代码:FLT),特纳的身家也随之翻倍,虽然在2009年,Flight Centre的股价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一路跌入谷底,但自从那时开始,特纳就和他公司的股票一样,开始了真正的触底反弹。
不想退休的富翁
除了Flight Centre之外,特纳和他的妻子Jude还拥有一家在新州和昆州共有8 处酒店物业,名为Spicers Retreats 的豪华精品连锁酒店,日常运营由他妻子负责。特纳的儿子Matt则负责自己自行车的生意,名为99 Bikes。
但特纳真正的兴趣,还是在他自己的生意上。去年,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特纳对记者表示他想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至少“ 再干十年” ,而这也将是他在Flight Centre 的第四个十年。现如今,三十年前和他一起创立Flight Centre的Geoff Harris 和Bill James早已退出了公司的日常治理,只保留公司股份,但根据去年的统计,他们二人的财富也相应地增加到了8.7亿澳元和7.7 亿澳元。
泡沫大潮 大难不死
不过,在刚刚进入21世纪的时候,特纳他们的生意却险些被互联网时代的泡沫淹没。
Flight Centre的商业模式非常传统,基于与客户面对面的交流,提供最周到的服务。但这种商业模式,在当时互联网的大潮下显得非常格格不入,当时的人们认为互联网已经足够强大到席卷一切,买机票、订酒店这种事再也不用到门店中完成。
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事实,但特纳他们并没有被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所吓倒。在一个时代的思潮之下保持独立清醒的判断并不容易,但特纳做到了,他们准确地顺应了时代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发现了当时互联网泡沫热潮的不足: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模式并没有被时代所抛弃,反过来,这正是他们改进自己商业模式,从而更上一步的关键所在。
文:常秀锋
本文内容来源:澳洲新快报 《财富一周》杂志
澳洲消费攻略是澳洲新快传媒集团,澳洲中文电视台旗下的一个生活财经类公众号。我们致力于为您搭建产品监控平台,打造有调的澳洲生活。
周一:房产投资消费
周二:问题曝光,质量报告
周三:好物评测
周四:有调的澳洲生活
周五:本周热点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