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ynthia Gao 高晨曦
澳财网主编
据3月23日,澳大利亚统计局(ABS)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9月的一年内,澳大利亚新增海外移民超过250,100人,创八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整体而言,澳大利亚人口增长总计395,600人,进而推动总人口达到2470万人。据预计,今年10月,澳大利亚总人口数量有望在超过2500万大关。其中,净海外移民占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的63%。
据ABS提供的数据,澳大利亚每1分40秒就会有一个新生儿出生;每3分18秒就会有一人死亡;每两分18秒就会有一名净移民产生。如果按照目前每1分22秒新增一名澳大利亚公民的速度计算,澳大利亚人口将在今年10月初将突破2500万整数大关。
据统计,全澳范围内,维多利亚录得最高的人口增长率,为2.4%,和新南威尔士的人口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截至2017年9月份,维多利亚人口为640万,较新南威尔士州少150万。值得一提的是,昆士兰州人口有望突破500万大关。人口增长率最低的依次是北领地(0%)、南澳大利亚(0.6%)和塔斯马尼亚(0.7%)。
联邦证券(CommSec)经济学家Ryan Felsma表示,目前澳大利亚正处于人口增长繁荣时期。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政府需要进行城市规划的优化和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尤其是悉尼和墨尔本,以应对人口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各种挑战。
但是在澳洲人口繁荣的背后,却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现实——
澳洲人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了。
一
澳洲大城市生育率持续走低
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人口变化为例,在最新统计中,新州新增人口中,海外移民占据了80%。由此可见,新南威尔士的人口增长主要靠移民驱动。
据悉,截至2017年9月的12个月内,新南威尔士海外净移民达到98,800人,创下历史新高,较前一年增长17%,其中绝大部分新进移民均会选择悉尼定居。此外,该州每年增加的净海外移民数量较新生儿出生数量要多4400人。
在人口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澳大利亚政府面临着交通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升级的严重压力。
数据显示,上个财年新南威尔士州每名育龄服务对应的出生人数创下新低,为1.645。由此反应了悉尼房价飙升在对生育率造成的潜在影响。麦格理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人口统计学家Nick Parr指出,高房价“很可能是”出生率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
此外,截至2017年9月的一年内,新南威尔士州约有16,000人选择迁往其他州生活,其中,昆士兰州接纳的迁入人口净增12,000人。《悉尼先驱晨报》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40年,相比其他所有首府城市,悉尼国内人口净流出状态最为严重。
由此可见,海外移民数量的激增掩盖了这种低生育率和人口净流出问题。
二
澳洲福利社会生育率背后的真相——
受教育程度越低,家庭条件越差,生的越多
随着中国二胎政策的正式实施,“什么时候准备再生一个?” 成为又一大热门话题。其实相较于中国国内众多家庭想生不敢生的现状,国外生小孩享有的丰厚福利津贴则令国人倍感艳羡,例如近些年就有很多家庭因看好澳大利亚生育福利而选择移民澳洲。
根据《经济学人》杂志社公布的2017年全球最适合孩子出生长大的10个国家中,澳大利亚位列第二,仅次于瑞士。对于申请澳洲移民的人士来说,可享受到如下几大福利:
生育给予丰厚奖励
因为澳洲是一个典型鼓励生育的国家,澳洲政府以高补贴催生“二孩”,鼓励家庭多生育。具体做法是政府对生育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个育儿补贴和奶粉钱,这个补贴是根据家庭收入的来定的,一般家庭收入越高补贴会越少。
澳大利亚政府实施每次最多18周的带薪产假政策Paid Parental Leave,这段时间内产妇可以休假并且获得18周的工资。
此外,澳洲政府在育儿方面的保障性措施,不仅体现在实质性的金钱补助上,在整个社会的配套服务方面,也免费提供了各项服务。
怀孕生孩子不要钱
获得澳洲永居身份或是拥有澳洲国籍的移民,生孩子的手续费和住院费均免费,且享有免费医疗保健。
在公立医院,如果你有澳洲医疗保健卡medicare,所有住院费用,包括手术费,住院期间的住宿费,药品费,救护车费用,婴儿出生后一系列的健康检查,以及为新妈妈提供的母乳喂养等培训课程都是免费的。
澳洲身份可享多重育儿福利
孩子出生之后,父母不太需要担心孩子的育儿成本的问题,政府提供了多样且优厚的育儿福利,帮助父母养育孩子。
可享优厚教育津贴
除了育儿、医疗福利,澳洲政府也提供各种教育的津贴福利。澳洲有着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并提供了多样的教育津贴。
在这样完善的福利保障之下,也有越来越多靠福利生活的人靠生孩子“致富”。
澳媒就曾曝光了来自墨尔本的Bramstead一家,这是一个典型的吃政府福利的家庭:
这一家是由一个34岁的单亲妈妈和她63岁的妈妈,以及她的其中的5个孩子组成。他们除了澳洲政府福利之外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一家人都不工作,每周领取1000澳元的福利金,还抱怨政府福利不够。
她们救济金中的主要部分是以下两项组成:
这名单亲妈妈和她妈妈的残疾补贴 (两个人都没指出她们残疾在哪裡)
单亲父母的补助
虽然有补助,但这名妈妈仍表示拿到的钱不够多,她们必须要省吃俭用才能活下去。
63岁的Dianne说:“这钱并不多,买完食物、交上车费和电费,除去这些基本开销,我们便所剩无几了,根本攒不下钱。”
Bramstead一家时常抱怨,为何不能多发点钱?
Dianne的女儿Alana,今年34岁,共有6个孩子,全部没有工作,靠政府福利吃饭。她目前最高学历是Certificate III, 但很多工作需要的是IV。她认为现在雇主的要求实在是太多了。并且她还说自己讨厌领取福利,但真的是没有任何办法。
除了跟她住在一起的5个孩子,Alana还有一个16岁的女儿,但Alana说她也找不到工作,她现在住在她男朋友那里。
“找不到工作”是Alana和妈妈Dianne一直以来一直吃政府福利的最大理由。
她们告诉澳媒,我们已经很努力的在找工作了,但是运气太差了。显然,每个月4000澳元的生活费让他们还不至于纠结去赚钱。
据澳媒报道,根据悉尼和墨尔本大学的一项有关福利的研究发现,如果孩子的父母领澳洲的政府福利,那么有58%的澳洲年轻人会在自己20岁的时候开始领福利。
如果父母没有人领取澳洲的政府福利,只有32%的澳洲年轻人会领取政府福利。
如果父母领取的是残疾补贴或是单亲福利,他们的孩子绝大部分的都会领取福利。
这点在这个家庭上也体现了出来:
她们家的大女儿在读10年级后辍学,现在住到了男朋友家,并且也找不到工作,现在也依赖着社会福利。而她其他几个子女,分别是5-16岁,未来都很迷茫。
所以,像是这个澳洲家庭的现象也绝不是个例。每年澳洲政府都要从纳税人的钱中播出$1570亿,来养这群人。
但是,一旦这些人依靠上了福利,她们的世世代代都有很大的机率去继续依赖着这些福利过活。她们不找工作,也不对自己的未来有任何想法,但她们却希望政府能够给她们更多的钱。
三
纳税人的钱不该这么花,穷人就该少生孩子?
无论人们是贫穷还是富裕,都有权利为人父母,特别是在澳洲。
但是,有些人在选择为人父母之前并没有考虑高昂的经济成本,想要几个小孩就剩几个小孩,如果有人质疑他们生儿育女的权利,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但澳大利亚邦德大学医学院院长Peter Jones就“以身试险”公开表示:澳大利亚需要制定一个公共政策,劝导劣势家庭少生孩子。
Peter Jones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言论并不符合“政治正确”的标准,但他坚信自己的想法本身没有错误,而且是无可争辩的“真理炸弹”。
Peter Jones在采访中解释,这个提议并非是对穷人的惩罚错误,自己只是想要给大众呈现一个简单的论点:如果你想要多生孩子,那就要先确保自己有钱养育孩子,而不是让纳税人出钱。养不起孩子的人,本来就不应该被鼓励多生孩子。
穷人在全无准备的情况下就生孩子,后果只能是政府需要花费更多的福利金提供支持,而这种支持也不能阻止代际贫困持续。
如果福利越发越多,穷人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只消耗不产出。如果穷人比例超过临界值,政党为了选票就不敢砍福利,只能加税,让工作的人把劳动成果给不工作的人用,最终经济会被拖跨的。
有人对这个观点提出异议:认为生孩子是人权,不应该受到限制。生不生根本没有该不该,纯属个体之间的决定。
在媒体讨论中,有网友一针见血的表示:生育确实是天然的权力,但福利不是。
目前,澳大利亚的福利和社会保障支出是政府总支出中最大的一部分,联邦预算案中提到,预计政府福利支出将从2017-18年的1640亿澳元增至2020-21的1912亿澳元。
使用福利的人越生越多,而为这部分支出买单的民众,却越来越不敢生孩子了。
四
在澳洲,中产阶级早就不敢多生孩子了
其实,在澳洲真正多生孩子的就是富人和穷人。穷人家养娃成本低,还可以多拿福利。而富人养娃成本高,也负担得起。
澳洲生育现状概括一下就是:越穷越生,越富越生,卡在中间的中产阶级越来越不敢生。
越来越多的澳洲中产阶级该结婚不能结婚,该生孩子不敢生孩子,房地产高昂的价格已经成为澳洲人的生活目标的严重拖累。
澳大利亚住房、收入和就业动态年度报告(HILDA)中的数据表明,澳大利亚中上阶层群体所背负的压力陡然上升。
所谓的中上阶层是指那些在人们看来似乎已拥有了一切的人群,即有房、有车、小孩上私校的人群。
对于年轻人和较低收入阶层群体而言,这类人所面临的压力似乎众所周知——不断增加的生活成本导致他们不得不节衣缩食以降低支出。但是这份调研报告同时也指出较高收入群体实际上面临的压力更大。一方面,他们也受到收入增长疲态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他们的开支较其他群体明显要大。
据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开始意识到未来5年内他们并不一定能维持现有高收入水平。无论是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所、零售业或其他专业领域,未来5至10年内就业人数将大幅下滑。
目前,澳大利亚所面临的情况是收入增长率持续疲态的同时学费、电力和能源成本持续攀升。
因此,与较低收入人群一样,较高收入家庭也开始考虑收入显著下滑情况下将如何进行支出调整。尤其是夫妻中只有一个人工作的家庭,所面临的压力显然是双倍的。
十几年前刚来澳洲老移民,都知道有段时间澳洲政府呼吁,澳洲人应该生3个孩子,一个为爸爸、一个为妈妈、一个为国家。十几年过去了,舆论也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绝大多数澳洲中产阶级普遍认为,2个孩子刚好,3个就多了,如果经济条件有限还生5个肯定无法理解。
还有一大部分中产阶级认为,孩子就是“钞票粉碎机”。没到一定的经济实力,一个孩子就足够了。
20年前,对澳洲人来说100万元就算很多了。但是,最近几年的通货膨胀和突飞猛涨的房价改变了澳人对金钱与财富的看法。
以悉尼为例,要想踏上房地产市场的阶梯,腰缠百万可能都觉得心虚。“连房子都买不起,有什么信心养孩子呢?”这恐怕也是许多中产阶级的想法。
悉尼四分之三的地区中的大部分住房,是普通家庭所买不起的。就算一时买得起,高昂的贷款还款额也会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让一个普通家庭根本没有喘息的空间。
另外,年轻人是否可以买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父母甚至祖父母在当前房产市场的位置。如果父母自己就是租客、如果父母有过高杠杆的按揭,如果是老龄化家庭,那么子女很可能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有产者的子女最终会通过财务安排或继承成为有产者;无产者的子女如果无法出人头地,买房将永远停留在空想。
住房已经不仅仅是住房,它的身上已经承载了太多太多:
在人们传统观念中,房子代表着不会流失的财富,它提供了经济保障,是财务安全的基石。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可以度过一个有尊严的晚年,甚至也决定了家族中后代所处的阶级地位。
除了房产之外,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据《澳大利亚人报》报道,澳大利亚金融服务机构ASG通过调查预估了在2018年出生的儿童未来的教育花销。其中,居住在首府城市的父母将孩子送入私立学校接受基础教育的平均花费将达到47.5万澳元,而对悉尼和墨尔本的家庭来说,私校教育的支出将高达55万澳元。
通过对全澳超过1.35万家庭的调查显示,同十年前相比,教育开销增长了61%,几乎是全国工资增长率的二倍。墨尔本成为公立学校教育花费最高的城市,在墨尔本一个孩子上公立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花费可达到7.5万澳元,比全澳平均水平高出13%。
调查还指出,就读于悉尼一些最贵的私立高中一年的花销就要超过3.5万澳元。调查预估,2018年出生的孩子,将来在悉尼就读私立学校的平均花销将达到54.7万澳元。
该调查中的教育花费包含了学费、征税、校服、书籍、旅行、远足、科技、野营、课外活动等。很多父母都会遗漏掉某些和学业相关的花销,例如科技设备、远足和一些课外活动。
在所谓的“免费教育”上,墨尔本的家庭在每个孩子身上也要支出平均约7.5万澳元的开销。
在澳洲,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家庭,子女越容易进入顶尖大学。在澳大利亚排名前八的大学里,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家庭的学生人数比例相当低。
教育不公导致学生工作后收入不平等,收入较高的家庭财富将能更多地传递给下一代,会进一步扩大社会贫富差距。
社会不公平程度越高,代际流动性越低,教育已成为澳大利亚代际流动性降低的主要推手。
早就有人提出,我们所崇尚的西式素质教育,只是更大范围内的应试教育。那里的孩子,需要掌握比我们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需要靠家庭实力做支撑才能获得。
中国教育以显性的应试来划分学生群体,西方教育实际上是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
公立学校只提供有限的基本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买不起的人自然而然就被淘汰了。
社会分层越来越精致,教育投资被认为是中产阶级实现进阶的重要途径。
教育投资的周期长、无封顶金额、持续性及其对阶级流动的巨大影响都使得澳洲中产阶级在考虑生孩子时,不得不考虑这部分资金准备。
“知识改变命运,拼搏成就未来。”曾经是激励一代人学习的口号,现在似乎失去了激动人心的力量。
现在的世界并没有这么简单,博弈在每时每刻进行着。资本、信息、家庭,正在铸造越来越高的成才门槛。
富人对自己的财力及未来有信心,所以敢多生;穷人“破罐子破摔”,很少考虑未来,更是想通过多生孩子改善生活;而中产阶级家长想要保住现有阶级并向上攀爬的渴望要求自己要在能力范围内,给孩子尽可能优渥的条件,让孩子有机会、有资本成为最想成为的那种人。
在没有信心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的情况下,中产阶级恐怕很难多生孩子。
五
结语
除了以上这些原因,对目前状况的流行说法是女性愿意要孩子,就表示愿意接受接踵而来的后果。就像一位非洲旅行向导讲一群猴子时所说的:“带着幼猴的母猴非常艰难地跟着队伍。”但人类不是猴子。作为人类,我们起码应该有能力保证那些养育婴儿的人也是未来我们中的一员,无论何时都不会被丢在后面。
但不得不承认,做妈妈比做爸爸要复杂、责任重大的多。这也是笔者自己为何一直不敢生孩子的原因。
澳洲福利再多,也无法弥补中产阶级女性生育损失,本来上班族女性的工作收入就会比同工种的男性少18%。生孩子之后,如果需要照顾孩子,兼顾家庭工作而选择灵活的上班方式,就基本可以和晋升机会说再见;另外,女性停下工作去生孩子,就会导致退休金不小的损失。如果决定做全职妈妈,那就意味着彻底放弃了自己的退休金积累。
为了孩子,放弃事业,放弃原有的身份价值,恐怕也是许多职业女性不能接受的取舍。
其实,社会在飞速发展,但是因为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穷人多生孩子也不可能改变资源和财富只向少数人聚拢。
也许,在这个时代,最清醒的恰好就是那些不敢生孩子的中产阶级。
时刻清醒,时刻挣扎。
往期精选
贷款 | 澳洲“骗子贷款”大清查来临,贷款经纪人行业存在价值遭质疑
免责声明
本文中的分析,观点或其他资讯均为市场评述,不构成交易建议,仅供参考,投资时请谨慎决策,风险自担。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
欢迎转发和点赞支持澳财网
转载及合作事宜,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澳洲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