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加高党”公众号“夜聊”专栏,发了一篇中学留学生写的“自杀者救赎”,谈到在某大学发生的留学生因压力过大而轻生的悲剧。作者谈了她的看法,值得一读。作为陪读妈妈Rebeca,不约而同,也在她的公众号上发表文章,从一个家长的角度,分析事物,找出问题,引导出路,更值得细细体会,所以,转发了。
……
3月5日凌晨5点,滑铁卢大学一名大四学生从学生宿舍跳楼自杀,年仅22岁,广受关注,而谁又说得清,这已经是第多少起学生自杀事件了呢?
2月26日,同样是滑大,一名计算机专业中国女生,因病去世。
3月8日,滑大的学生们在校园举行了游行示威,要求学校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减少咨询等待时间。
短短一周内,两起死亡事件,使整个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
……
朋友女儿在麦克马斯特(McMaster)工程系上大二了,春节前,我发短信表示问候,顺便问问闺女的大学生活,她的回复中,重点就是这7个字:熬夜长痘掉头发,而且周围每个同学都是这样的节奏。
至此,出国前,对于国外教育的大多数认知,及美好憧憬,几乎全部被颠覆了。
加拿大确实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资源,多元文化也使其更具包容性……确实可以作为留学国家首选。
优点太多,不一一赘述了。
好是真的好,但难也是真的难啊。尤其上大学这件事儿,真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考上,轻轻松松就可以毕业。
对于英语非母语的国际生而言,如果语言不过关,即使是退而求其次,选择上college,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结论就是:无论在哪里,要想学好都不容易,而对于出国留学的孩子,更多了一项挑战,就是语言。
曾有文章指出,谷歌搜索“自杀大学”(suicide university),第一个跳出来的是滑铁卢大学,然后是多伦多大学。
但,我们不能否认的事实是:
像多大、滑大这样的世界名校,必将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更高的要求,而更多的优秀学子考入名校,也必定使多大或滑大的各项学业要求水涨船高,要拿到高分,也必定是难上加难。
下图是滑大官网首页中,几个有关学校排名的数据:
综合研究型大学连续第10年,排名第1;
连续26年,被评为加拿大最具创新大学;
2017年QS雇主合作关系排名,第1。
这是一所多么优秀的大学,如果你或你的孩子,被滑大你最心仪的专业录取了,谁又能不心动,而会拒绝呢?
曾有一位多大罗德曼(Rotman)商学院毕业的男生,这样分享:
罗德曼的很多教授给分低,班级的平均分差不多在60-70%,有时还会更低,教授的观点是,罗德曼作为世界名校,就是很难拿高分,就是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而这也恰恰使罗德曼商学院文凭的含金量会更有价值。
人生何处无压力?
很多人工作后都会感叹,上学的时光是最幸福的,因为学生时代的压力大多是来自于学习,而工作之后呢?不论工作内容、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等,都会复杂很多。
同时,我们还是需要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知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行业及社会发展,而不被淘汰,甚至有时候,还需要逆流而上。
Anyway, that's life.
3月12日,PAC-SMH(学生心理健康顾问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36项建议的综合报告。
PAC-SMH(President's Advisory Committee on Student Mental Health)的任务是确保收集大量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信息。
考虑到滑铁卢大学的学生身体和更大的社会背景。它审查了收集的数据和收集的信息,并就整个大学的精神卫生行动进展状况提供了建议。PAC-SMH检查了学生压力、焦虑和抑郁的根源,以及如何主动地减轻他们的压力。
根据报告的建议,滑铁卢大学将增加校内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的数量,以改善学生心理健康。
滑铁卢大学校长兼副校长Feridun Hamdul拉赫普尔表示,“随着这些额外资源的增加,我们将能够迅速增加校园咨询服务的人数,以满足报告的一个关键建议,即每1000名学生中有一位辅导员。”
滑铁卢大学官网截图
每1000名学生中有一位辅导员,我们暂时没法判断这个1000:1的配比是否科学合理,但我们至少看到了,滑大已经在逐渐做出调整,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学生能够更加健康地学习与生活。
但我想说的是,与其等待问题发生后,再寻求帮助,不如先炼好内功。
面对每天如影随形的压力,每个人都需要有超强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我们需要强健的心理肌肉,以应对随时会跳出来捣乱的小困小恶小情绪。
炼好内功,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打不倒的小强。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呢?
借用知乎中成红星老师的两张图片(我做了一些调整),解释一下关于人的抗压能力与心理素质。
→先说原因
→再讲方法
对于心理素质比较差的人,多数人的表现是这样的(图1):↓
图1
抗压能力、心理素质好的人呢?是这样的(图2):↓
图2
结论:
对于一个人心理素质、抗压能力的好坏,主要就在于,我们在没有达成预期目标之后,是一个怎样的心理思维习惯。
心理素质好、抗压能力强的人:
通常都不会允许自己陷入因坏结果而引发的坏情绪中,他们会迅速采取行动,改变策略,找寻解决办法,他们通常都拥有超强的自信,他们坚信美好的结果一定会发生!
如图1,心理素质/抗压能力不好,关键在于,在坏的结果发生后,是否在不断地自责与自我否定。
很多时候过度地谴责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可能适得其反。
有时候我们有一个错觉,压力能给我们带来动力。
但其实不然。
压力会从很多方面造成拖延。在压力下,大脑会更容易屈从于诱惑。无论是烟、零食还是游戏,都会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这种多巴胺并不会带来真正的快乐,它激发的是人的渴望系统,它让你误以为做这些事会带来快乐。而人在压力状态下,对能分泌多巴胺的诱惑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力。
如果你不喜欢多巴胺之类的说法,更通俗点的理解方式是这样的:
过大的压力往往会产生更多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这就是负能量。
处理这些负能量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和心理资源,就是要消耗正能量。
于是我们陷入了这样的怪圈:压力越大,我们越需要时间和精力来放松,那就玩会游戏吧,或者看看美剧或逛逛街吧……。玩过游戏后回头一看,原本就很紧迫的时间又消失了些,压力更大了,只好继续放松。压力和拖延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
“没结果—自责—更严重的放纵、自责、没结果”这是个恶性循环。
所以,如果你对自己现在不满意,不是去自责,而是采取行动,去改变给自己更多信心,让自己用最饱满的状态去迎接挑战!
[每个人情况不同,以下方法算是抛砖引玉吧,希望能够带给大家一些思考]
①:处理原则:事情=事件+情绪,事与情要分开处理
当完成一件事或一项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结果时,我们很容易陷入因遭遇挫折或失败,而引发的坏情绪中。
我们要学会情绪和事情分离,先处理情绪,再解决事情,不要让情绪影响了事情的走向。
遇到情绪时,我们首先需要有觉察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要理性认知自己的情绪,多问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会生气或急躁?我到底想要做什么呢?我的需求是什么,我这样做是不是于事无补,反而更糟糕呢?我是不是完全没有必要有这个情绪呢?
如果自己能够完全想通,也就没有情绪了,而不是硬压制自己的情绪,或任由自己的情绪随意发泄。
也可以先转移注意力,去做其他事情,等情绪平复了,再来思考和解决当下的问题。
理性分析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调整行动策略,或寻求帮助。
②:找个宣泄减压的渠道
压力过大,或情绪极度不好时,一定要找一个可以宣泄的出口。
需要找个肯耐心倾听你,让你在他面前可以大哭一场的人,闺蜜、基友、父母等等都可以。当然,也可以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其实,大多数人在宣泄之后,自然会斗志满满,只是缺个出口而已。
③:降低期望
一个人压力大的最大原因是什么?准备的还不够充分?或是当下能力还不能胜任? 那就努力学习并充实自己吧。每个人的起点不同,各自擅常的领域也不同,不要盲目对比,而制定过高的目标。
比如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做了销售的工作,月月拿最低工资,要养活不了自己了,压力很大。
又比如,一个不擅常理科的人选择学习计算机科学,已经很努力地学习专业课,但还是不能取得好的成绩,那是不是可以考虑换一个专业呢?换一个自己既擅常,又喜欢的专业。也许因为转换专业,而需要多学一年才能毕业,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重新选择,再次出发。
我们应该定一个稍稍垫下脚就能够得着的目标,因为我们知道——人在将要达成目标时,动力最足。而不是定一个太高的目标,过高目标会把自己逼死。
④:IF...Then...给自己设置底线,或没有达到目标的最坏结果
这是个非常好的提升自己面对压力紧张情绪依然很好表现的方法。
比如:
如果我上台紧张,我就喝口水/擦黑板;
如果我这次考不上,我就....
很多时候做了最坏的规划,反而觉得不是最坏的打算。
比如:你如果没有申请到一线的TOP大学,而读了普通大学或college,那也可以努力学习,做个鸡头也不错啊,在加拿大,还可以用大一的成绩,申请转学到更好的大学,只要成绩够好,一切皆有可能的。
……
好处想多了,你反倒会觉得,其实大一上个普通大学也挺好的,压力没有那么大,作为一个过渡期,努力学习,再转入TOP大学,也许还更适合自己。而如果没有认真思考时,总觉得没考上好大学是个很恐怖的结果,完全没法接受。
每件事有好有坏,主要看自己从什么角度去思考。
⑤:别活在别人的评价体系中
上面的图1、图2,都有一部分因素是,“和同事、朋友的结果对比”,这是我们通常都会有的思维模式。
家长会将孩子的成绩与其他孩子对比,自己工作中也会有意无意的与同事对比,工作能力与工作业绩、领导的态度与评价、年终奖的多少等等。
放弃别人眼中完美的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不要让别人否认的目光扰乱你内心的平静。这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会消耗你的能量和创造力;另一种人会给你能量,支持你的创造,或者只是给你一个简单的微笑。拒绝第一种人。让自己快乐起来,去做自己想做的人,活着不是为了取悦他人。
我们总是羡慕着别人的“成功学”,为达不到社会定下的条条框框而焦虑。
分享阿兰·德波顿一篇非常精彩的演讲,没有人是“loser”,希望通过这个演讲,让大家有更多的热情面对学习,工作与生活。
最后,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不要太着急,一步步走就是最好的进步。
3月14日,史蒂芬•霍金先生走了,他留下了很多名言名句,而这句话,我摘下来送给大家。
“不要忘记抬头看看星空,不要老是盯着自己的脚。要有好奇心。无论生活看起来有多不容易,你总能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而且可以干得漂亮。最重要的事情是决不放弃。”
与大家共勉。
○
○
加拿大朱凡
关注低龄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