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卫方:我的阅读概要 || The Books that Made Me(11)

2018年03月08日 伦敦读书会





 

1,The book I am currently reading 我正在阅读的书 // 伊恩·布鲁玛:《罪孽的报应:德国与日本的战争记忆》(Ian Buruma, The Wages of Guilt: Memories of War in Germany and Japan ),倪韬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比较两个二战罪魁国家对其战争罪行的记忆和态度,给人很深的感触。

2,The book that changed my life 改变我生活的一本书 // Sidney Painter,A History of the Middle Ages: 284-1500。大学三年级时从图书馆借来这本书,对着英汉词典读,没读懂多少,却让我感受到某种中世纪的气息和学问的气象,后来对中世纪法律有了很浓厚的兴趣,也让我对在大学里教书的职业变得很向往。


3,The book that changed the world 我觉得改变世界的一本书 // 只推荐一本很难。柏拉图的《理想国》,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洛克的《政府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都应该是。只不过有些带来的是好的改变,有的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糟。


4,The book I wish I’d written 有那么一本书,我希望是我写的。// 作为在大学里从事学术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也出版过几本书的一个学者,自己喜欢的书真是太多了,其中有很多的书都是那种读着极其受益者。好书总是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明,同时能够将知识与性情融为一体的那种。原谅我就不单独列出了。

5,The book that influenced my writing 对我的写作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 中国作者中,我最喜欢的是钱锺书、胡适,《管锥编》真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


6,The book I think is most overrated 我认为被严重高估的一本书 // 《毛主席语录》,当年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全世界到处都是小红书,现在,这本原来的鼓吹者认为能够照耀人类前程的书已经被历史淹没。

7,The book I think is most underrated 我认为被严重低估的一本书 // 近年来我颇多注意阅读日本历史学家内藤湖南和研究内藤学说的书。二战结束后,这位最注重深入到中国历史自身脉络去揭示演进轨迹、提出原创理论的学人,在中国——以及日本——似乎受到了长时间的冷遇。好在近年来情况大有好转。

8,The book that changed my mind 改变我三观(之一)的书 //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9,The last book that made me cry 最近读的让我流泪的书 // 看到这个问题,才意识到好久没有读小说了。

10,The last book that made me laugh 最近读的让我大笑的书 // John Barrow, Travels in China,1806;中译本《巴罗中国行记》,收入《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何高济、何毓宁译,商务印书馆2013。

11,The book I couldn’t finish 我尝试多次、也读不进去、读不完的书  // 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

12,The book I’m most ashamed not to have read 很想读、但特别遗憾还没有读的书 // Pollock and Maitland, History of English Law before the Time of Edward I, 只是读了片段,但一直没有全书阅读。应了那句调侃的话:所谓经典,就是人人都知道书名,但没有人读过的书。


13,The book I most often give as a gift 我经常作为礼物送人的书 // 唉,不怕见笑,还是自己写的或翻译的书。当然,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14,The Children’s book I like the most 我最喜欢的一本儿童图书 //人生最大的遗憾是,童年正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我的所谓童书,就是前面提到的《毛主席语录》。当然,那既非童书,更非好书。

15,My earliest reading memory 我最早的阅读记忆 // 小时候父亲订阅的两份报纸:《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

16,如果请你为伦敦读书会的书友们推荐三本书,会是哪三本? 

不久前我接受另一家网上媒体采访,推荐了三本书,姑且一当两用,转过来:

1)《胡适留学日记》,有多种版本。从各个角度看,胡适都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界定为二十世纪中国第一人,他留下的丰富的精神遗产依旧在惠及新世纪的中国。他终生都没有间断写日记,而《留学日记》是他学问起步阶段的宝贵记录,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份“自言自语的思想草稿”,从中可以看得一个初入美国的年轻人如何观察新大陆的种种,他的人格与识见是怎样形成的,还有新文化运动是怎样在一个未来领袖心中逐渐开始酝酿的。


2)钱锺书:《七缀集》,上海古籍等多种版本。作者的七篇白话写作论文的结集,是高洁性情、浩瀚学问与通达智慧融为一体的结晶。钱先生在其中“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了翻译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化”。读者可以从这些文章里体会到,作者本身的学问也到达了一种至高的化境。


3)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岳麓书社1987年版。作者既是民国期间的知名学者,又亲自主持过政府的外交事务,是一位颇具特色的知识分子。外交工作的历练增加了他的识见和判断力,这本篇幅不大却颇具通达见地的书正是最好的体现。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于网络。一并致谢。)



作者简介:

贺卫方,1960年生,山东烟台人,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兼任全国外国法制史学会副会长,国内多所大学名誉或兼职教授。研究和教学领域包括法理学、法制史以及比较法学等。主要著作和译作包括《司法的理念与制度》(1998)、《具体法治》(2002)、《运送正义的方式》(2003)、《中国法律教育之路》(编,1997)、《法律与革命》(合译,1993/2008)、《比较法律文化》(合译,1990/2002)、《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合编,1994/2004)、In the Name of Justice: Striving for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12)、《逍遥法外》(2013)等。


入选《中国青年》杂志评选的“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个青年人物”(2000),《南方人物周刊》当今50位著名公共知识分子(2005),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年度全球百名思想家(2011),德国《商报》(Handelsblatt)世界25位思想家(2014)。






谢谢贺卫方老师的阅读总结。

欢迎投稿:

[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