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香港社会出现港人仇视内地人浪潮。“蝗虫”、“内地背景”、“滚出香港”成为辱骂内地人口号。香港回归至今,联系更紧密的两地民众何以出现这种摩擦?港人如此不满内地人的背后究竟有何隐情?
滚出香港 内地人遭歧视
香港警员2月1日凌晨巡逻屯门巴士总站时,发现7处地点,包括巴士站牌、电箱、广告牌、围墙、饮料机及行人路等,都被人以红色和黄色油漆喷上“滚出香港”“支那蝗虫”“光复屯门”及“卖国贼”等侮辱性字句。由于年关在即,大批内地客涌港购物,深圳当局1日允许内地居民使用港人的e通道,导致港人返港大排长龙。香港舆论分析认为,不排除犯案者是针对水货客每天将大批货物携带上巴士影响居民生活,因而做出发泄行为。
与此同时,来自内地的学生叶璐珊近日陷入了麻烦,她参加香港大学学生会竞选,受到多方打探与“起底”,校园媒体Campus TV还在几天内反复播放一段视频,内容是一位匿名人士声称叶璐珊带有“内地背景”,因为叶璐珊曾邀请某政协委员参与晚宴。对于她的抵制迅速超出了校园竞选的范围。一些港人称,用简体字是一种“政治不正确”,内地人是“蝗虫”,对于他们,要“有杀错无放过”。
人们一般容易想到,内地生之所以难以融入港人环境,首先是因为语言不通。此外,和内地高校学生会竞选不同的是,在港大,学生会竞选必须以整个“内阁”的形式来参选。但叶璐珊从小在广州长大,精通粤语,高中时曾任学生会外联部部长,而且她喜爱活动、朋友甚广。那她竞选遇到的困扰,来自哪里?来香港之前,叶璐珊没有想过所谓“内地背景”的概念。无论是以粤语的地道程度还是以其对于香港的了解来衡量,即使深知这里的生活习惯、自己拥有什么权利、遇到问题如何解决、社会体制有什么欠缺,不过在一些香港人看来,无论经过多少年,出生在内地是永远附在身上的一个标签。
近年来,香港民间开始冒出与“港独”有关的极端声音,最新一期香港大学学生会刊物《学苑》竟然制作20页“港独”专题,公然主张要“突破港独禁区”,实行“香港民主独立”。从2014年戴耀廷提出“占中”开始,《学苑》就鼓吹“占领中环,香港革命”,后来进一步提出“香港命运,民族自决”,《学苑》揭出“香港民主独立”底牌,传达出“占中”与“港独”合流的危险信号。有香港网民感慨,看着《学苑》的文章,不由想起父兄叔伯辈的港大生,他们当年为“保卫钓鱼岛”和“中文成为法定语文”运动努力奋争,再看看今天的港大学生,令人唏嘘。
仇视背后 如何解读港人心态
作为中国首个被不平等条约割去的殖民地,香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非常特别的地位。仰仗英国人建立的政治经济制度、华人奋力的打拼、以及有利的地理位置与和平条件,在1997年回归以前,香港已经成长为一个相当发达的地区。与之相对,直到改革开放前,内地大部分地区一直处在愚昧、战乱、运动之中。所以尽管1984年中英签订了香港回归的联合声明,两者间巨大发展鸿沟让香港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对内地人有着优越感——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无一不是香港对内地施加了巨大影响,回归以后仍然如此。
但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迈入了快速通道,两地之间的差距开始不断缩小。尤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各方面影响力均已不逊香港。相反,由于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香港经济放缓,内部出现政治困局,并且也缺乏长远愿景,导致不少港人陷入自怨自艾、自信心动摇、焦虑,看不到出路。很多人将此归咎为内地人分享了本应属于他们的资源,从而滋生对内地来港人士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助长了日益蔓延的反内地人情绪。
回归谈判时,港人怕失去香港的独特地位,而当时中国政府却向往香港,视为经济发展与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典范,所以强调一切不变。邓小平曾指出要多建几个“香港”,使香港成为先进的符号、国家的骄傲所在。港人谈“一国两制”,落脚点一般就在“两制”上面。
然而,对于普通的内地民众来说,谈及香港,毫无疑问首先想到的是回归,落脚点是“一国”。许多民众由此产生了一种主人翁情结,这种主人翁情结远胜于一个普通内陆省份居民对北京上海的感受。内地人踏上香港的土地,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这是我们的地盘”,其次才是香港的文明与发达。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香港重要性的相对降低,这种主人翁情结慢慢变为对香港地位的质疑,而香港人对于“中国人”的认同感也在不断下降。
微信号“SK-Travel" 请联系我们
公司地址:102-103/8 Quay St,SYDNEY
公司电话:+61 2 80901888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