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剑桥硕士、24岁牛津博士、28岁成副院长!她为被污名化的留学生正名

2018年03月17日 英国签证移民问答


话说,中国留学生在网上被Diss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前一阵微博上一个账号爆料称,自己含辛茹苦积攒的300万,原本计划供18岁女儿加拿大留学,结果却被女儿偷偷转走,挥霍无度,并拉黑全家。 


文章一出,立即引爆网络。网友们纷纷对这个“假留学真挥霍”的女儿进行口诛笔伐。


除此之外,一档求职节目也添了把火。因为一位在留学镀金近6年的求职者,英文竟然还不如国内大学生。


而她在澳洲留学时每年的花费大约是30万,还都是父母给的...投资和回报赤裸裸的成了反比,她自然免不了被嘲。



这两件事不免让留学生被吃瓜群众质疑就是拿着父母钱去国外挥霍...


但是小U今天要说的这个人,她不仅为留学生正了名,还给祖国在国际上长了脸。


故事的主人公叫刘明侦。


她今年虽然才28岁,就已经是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和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了。


为什么说她给留学生正名了呢?



因为她18岁开始就留学英国,本科就读于布里斯托大学电子电气工程专业。


21岁时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进入剑桥大学攻读工业系统制造及管理工程专业研究生。


读研时,她曾与6位专业背景不同的剑桥校友组队,参加了全英高层次创业大赛。他们设计的以KTV模式经营厨房的商业项目获得了大赛的创新项目金奖。


研究生毕业后的她继续开挂,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牛津大学光电光伏研发中心攻读博士学位...



你以为她开挂的留学生涯到这里就结束了?


在牛津大学读博期间,她还成为了埃塞克斯妇女儿童救援中心的志愿工作者。通过对英国妇女儿童救援的财政使用、机构状况的深度分析,为该中心做了一份报告,报告证明该中心对妇女儿童的救济能帮助政府节约开支。


正是这份报告,使得救援中心申请到了所需的数十万镑资金。



除此之外,刘明侦在学业上也没有放松。


进入牛津不到一年,年仅23岁的她就在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期刊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权威及最有名望的学术期刊之一的《自然(Nature)》正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这也使她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发表论文的女学者


英国《卫报》、澳大利亚国家报社、美国物理协会等媒体和机构还都专门对刘明侦论文的研究课题——平板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进行了持续跟踪报道。



2016年获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后,25岁的刘明侦选择回国并正式成为由中国科学院启动的人才引进项目“百人计划”的入选者,进入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工作 。


2016,她入选了第十二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同年7月牵头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中心”。


2018年,她开始担任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


………



看完只想默默的献上自己的膝盖,毕竟这样牛上天的经历可不是一般人都能有的。


但刘明侦除了有这样了不起的成绩,同时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苦辣。


在英国留学对她来说是一个苦乐并存的经历。


生活上,她要自行料理衣食住行等生活琐事;学习上,初次面对复杂的实验课程,有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吃力;文化差异与孤独感也时常会涌上心头。



像大部分留学生一样,刘明侦也有脆弱的时候。


比如刚落地英国,当时学校不能提前入住,她又提前到了,就只能在学校外面住酒店。


当时恰巧又碰到了一些问题,就感觉到非常的孤独和无助,当她提着大包小包走进学校宿舍那一刻,就一个人坐在床上哭了起来。


但是她说:


“既然下定决心,就不能放弃。既然选择了出国这条路,就要以毅力和恒心坚持走下去。”


一般新材料的研究期只有3-5年,所以为了抢时间,她研究钙钛矿时每天的工作就是做实验,在实验室里一呆十几个小时。



除了刘明侦,最近为留学生”拨乱反正“的还有网上热度很高的《最强大脑》的海归选手们。



当然,小U承认不是每个留学生都像刘明侦或是《最强大脑》选手一样都能取得这样人人惊羡的成绩,也不否认留学生中存在出国的确只为“镀个金”、拿着父母血汗前挥霍的人。


但是也不乏认真生活、努力学习的人啊(比如君君)。


现在“留学生”早已不是一个代名词,而是一种选择。


只不过有人选择好好利用国外的教育资源,有的人选择不学无术、疯狂炫富而已。


因为一些个例而把整个群体一棒子打死,这个锅留学生不背!



推荐阅读

逆天了!2017年UVIC英国移民成功率100%

干货贴!入境英国的时间不超过6个月到底怎么计算?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