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华美优胜美国房产投资"↑免费订阅
◎作者 | 说姐
◎来源 | 精英说(ID:elitestalk)已获授权
清华和北大,是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清华园、未名湖,也是无数学子心中的诗和远方。
在知乎上曾有一个热议话题“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如果可以,怎样做?”,问题发布后很快就收获了高达1700多万的阅读量,而当考上清北的学霸们现身说法,你就会发现,他们的回答大多还是集中于科学的学习方法、高效而规律的作息以及惊人的顽强意志力上。
图片截取自知乎
然而,即便学霸们将心得倾囊相授,普通人要想被录取依旧没那么容易。毕竟学霸的智商与经历难以复制,下定决心要进清北的,就得有十二万分的艰苦努力甚至一点好运气才行。
| 十载寒窗,打败百万人才能入读,并不夸张。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而当无数高三学子为了那个遥不可及的名校梦挑灯夜战的时候,却有另一批人弯道超车,将绝大多数普通学生死死地按在了起跑线上。
他们和我们一样,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华夏子孙的血统毋庸置疑,唯一不同的是一纸外国国籍。去年在网上疯传的一张“超级学霸班”毕业照合影,就已经从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这个让人惊诧与羡艳的班级里,36名学生,除了一人赴海外读本科之外,其余35人皆顺利考取中国顶尖院校——16个北大,16个清华,3个人大,优秀耀眼到令人震撼。
而当你定睛一看才会发觉,这个班叫做“外国学生班”,这36名同学悉数都是外籍。
其实,这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对于外籍华人来说,进入清北虽然不至于是“躺着都能上”那么夸张,但一本洋护照,能换来一条进入清北的“捷径”,这早已是心照不宣的秘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 那个创造奇迹的“外国学生班”
人大附中国际部,早已不是首次上新闻头条。
如果你去翻看它往年创造的高考记录,你就会发现,这里的班级简直是神话一般的存在。
13年前人大附中国际部首次接受了5名外籍学生,在当年的录取季,他们创造了1个北大、1个清华、2个人大、1个复旦的好成绩。从那之后,这里的孩子就越战越勇,屡创佳绩。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2015年,人大附中国际部的28名外籍学生,凡是报考国内大学的全部进了985,放眼望去一片清华北大,最“差”的也进了上交和北航。
2016年,这里的20名外籍学生全体被清华、北大和人大录取,名校录取率达到了100%。
按照以往的情况,人大附中国际部去年所创造的辉煌根本不足为奇,而考虑到它一贯的优良传统,相信2018届高考的官网通报中,人们一样能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创造的“奇迹”。
人大附中国际部外国学生合照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只是从2005年到如今,历届人大附中外国学生的合照中,都是清一色的华人面孔。
这些学生看上去与每个经历“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背书刷题到深夜的高三学子无异。当然,只是看上去而已,身为天之骄子,他们当然是有所不同,持有外籍身份,就已经注定了他们会在起跑线上领先普通孩子太多太多。
人大附中国际部外国学生合照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和普通学生相比,外籍学生上清北有多容易?
以清华为例,它从去年开始就取消了面向外籍考生的笔试,而采用更与国际接轨的“申请-审核制”——提交学历证书、成绩单、获奖证书等材料,审核通过后直接进行面试。
图片来源于清华招生网站
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可免面试进行拟录取。
图片来源于清华招生网站
有业内人士把清华目前的外籍学生录取硬件解读为一句话:高中毕业、提供成绩单,汉语水平起码达到HSK四级,任何外籍学生都可以获得面试机会。而这个“汉语水平HSK四级”是什么概念呢?这里放两道题感受一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汉语水平HSK四级要求掌握1200个常用汉语词语,除非你真的是一点基础都没有、土生土长的外国人,否则像这样的考试还真的就是送分题,更不用说,如果申请者经过认定,汉语为其母语,那么这项材料还可以完全豁免。
这样的招生简章,似乎将整日埋头刷题、生活中只有高考的孩子死死地碾压在起跑线上。
2018年5月,一名高三学生在最后一次模拟考卷上写寄语
(图片来源于新华网)
老师正打了鸡血给孩子们讲解,不断地给学生注入强心针
(图片来源于新华网)
对于创造无数奇迹的人大附中“外国学生班”,也许会有人小声嘟囔着“不公平”,而事实上,录取条件上的差异,只是个开始而已。
身为外籍学生,可以申请外国留学生奖学金。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入学后,不必像中国同学那样四个人、六个人甚至八个人挤在一间小小寝室,而可以拥有留学生专属公寓的入住权利,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海淀北三环,只给外籍学生住的小单间,有空调和独立卫浴,一天的费用是100元人民币。
清华留学生单人间宿舍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当普通人感叹“十载寒窗不如一纸国籍”时,这些长着中国脸的外国人,已经在创造奇迹之后,安然地享受着外籍身份带来的种种红利。
这些孩子是令人羡慕的幸运儿,阶级和资源已经决定了他们可以自由地探索热爱的东西,实现人生理想。一切机会都在眼前,所有大门都将打开,变得优秀不仅容易,而且天生注定。
| “厚此薄彼”的中国高校,也有压力
人大附中“外国学生班”的存在,以及清北“免笔试”招收外籍学生的现状,自然而然地在网上引发了一片或调侃或羡慕或嫉妒的声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人觉得不公正不公平,痛骂清华北大“跪舔”外籍学生的吃相难看;也有人认为这条捷径的存在合情合理,想尽办法打听内幕消息,结合招生简章尽早为下一代进行身份规划……
然而有一个事实毋庸置疑:目前的外籍学生招生政策(免试、简化流程、降低门槛等),明显是为了招揽更多外籍学生前来报考,尤其是那些占汉语优势的外籍华人和亚洲学生。
教育学者熊丙奇则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表示,认为“外籍学生躺着上清华北大”的网友其实关注错了重点,“高校这样做,不是要强化某种不公平,而是想提高国际吸引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到底什么是“国际吸引力”呢?说起来也并不难理解——哪怕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国内顶尖高校,同样也面临着“招生压力”。
促进中国教育的国际化,一直是国家政策重点关照的方向。教育部在此前发布的《留学中国计划分项目工作进程规划表》中明确提到:
2017年至2020年,全年留学人员数量要达到409000人次,437000人次,468000人次,500000人次,年增长率要达到6.94%。
《留学中国计划》也提出:到2020年,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学生达到50万人,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使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也就是说,与中国学生相比,对外籍学生格外宽容与优待,是中国高校不得不做出的决定。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国内多所高校对外籍学生实行“免试入学”的政策以及招生门槛的降低,以至于衍生出“十载寒窗不如一纸国籍”的现象,似乎变得可以理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争议之中,教育学者也在纷纷为清华北大“说好话”,最常说的就是——招生门槛降低,并不等于录取门槛降低。对此,熊丙奇也认为:
“名校在录取学生时心里有杆秤,虽然申请条件简化,但学校可以在众多符合条件的申请者里挑选最满意的学生,这样也相对科学。”
而且,清华大学招生办也出面表示:其在国内的招生录取规模是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国际学生的招生名额也不会挤占国内学生名额。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高校有着自己的苦衷与压力,在做出选择时,往往需要多方面考量。如果说外籍学生确实能“躺着上清华北大”,那也绝非单个因素作用的结果,仅仅指责高校,未免过于苛刻。
那么,在“十载寒窗不如一纸国籍”的现象背后,又是什么触动了人们脆弱的神经呢?
| 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下一代的出路?
用一个外籍身份轻轻敲开名校大门,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这是让他们眼红的“捷径”。可当你痛骂这是“钻空子”,是专为官二代、富二代准备的“漏洞”,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不行?
为什么你不行呢?
千千万万来自最普通家庭的孩子,背负着全家的希望,挑灯夜战,赢得高考,才有机会赢得通往外部世界的门票,为此,他们拼尽全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衡水、毛坦厂中学的孩子们,严格地执行着早上5:30起床吃早饭,晚上22:50回来洗漱、睡觉的规律作息,有些勤奋好学的孩子,还要额外看书到凌晨一两点才休息,如此周而复始。
对于他们和他们的家人来说,高考就是生命的全部。每年6月7/8/9号,也会无一例外地牵动着他们的心。考试前,有充满仪式感的誓师大会;出发时,数万人送行的场面震撼人心。
安徽毛坦厂中学每年高考都会出现数万家长送行
28辆大巴送考,警车开道
“头车”车身是红色,车牌号数字得是6
大巴司机还要姓马或属马,寓意“马到成功”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与此同时,在上海最好的高中之一——上海中学的国际部,234位学生正在高大上的礼堂里举行2018届毕业典礼,和人大附中国际部一样,这里的外籍学生也都长着清一色的中国脸。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同样是中学生,他们可以在音乐会、舞会上心怀诗意,大谈梦想。当然,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国内顶尖高校,只不过是选择之一而已。小小年纪的他们,早已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
在上海中学科技节的论文答辩活动中,这些孩子的研究课题已超越应试,涉及到微生物学、植物学、经济学、医药与健康等多个领域。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他们当中还有不少人去美国参与了数学、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与文学等方面的国际赛事,其中的佼佼者还捧回了比赛的冠军奖杯。
这些孩子本身的优秀程度,也许根本就不需要通过“上清华北大”来证明,再说,哈佛耶鲁、牛津剑桥,哪个不可能成为他们最终的归宿?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果到现在,还有人坚持“高考才是唯一出路”,你一定会觉得可笑又可悲。那些有能力给下一代换个身份、换个国籍的家长,才是真正决定孩子们未来出路的人,不仅仅是出路,从眼界到格局,从阶级到资源,他们所带来的全方位、多维度的碾压,才是让普通人在起跑线上倒地不起、难以翻身的“致命伤”。
当你还在为别人换个国籍就能“躺上清北”感到惊诧时,人家早就把这当成教育投资的日常。
当你还认为人家只是靠着外国护照就站到比你家孩子更高的起点,其实人家随便拎出一条,都能在这场教育竞赛中实现轻松碾压。
更何况他们的赛道,也许早就和你的不一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对于广大普通人来说,其实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谁不是一边流泪哭泣,一边咬牙坚持?拼一把,也许还有机会和希望;认命,才会将一切可能性都扼杀。
版权归精英说所有,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