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留学》杂志讯 从清政府派出第一个留学生容闳开始,利用国外的教育资源培养自己的尖端人才,一直被视为一个聪明的选择。特别是1949年之后的65年跋涉,数代人努力,中国出国留学规模已稳居世界首位。
然而,与之前相比,通过高规格会议来定调留学工作,却较为罕见。尤其是把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统筹起来谋划,更是绝无仅有。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留学工作会议,便是开了这一先例。
高规格
刚刚闭幕的全国留学工作会议,是第一次以留学工作为主题的全国性会议,也是首次把来华留学与出国留学两项重要议题统筹研究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国家主席、党的总书记习近平,专门为会议做重要指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批示,让会议的规格和重要意义,立马上了一大台阶。
这不仅仅是体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更重要的是,基于当前中国留学的现状,所做出的战略思考。
就现状来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输出国和亚洲重要的留学目的地国。这当中,留学规模呈现出出国留学、学成归国、来华留学人数三个同步增多的态势。这便是为何留学工作会议要统筹来华与出国两个维度留学的原因所在。
留学涉及人数的巨大,便促使政府要思考留学于国家整体的战略定位。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提出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中央留学方针,而去年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又增加了“发挥作用”,将中央的留学方针补充到了16个字。
为什么要强调“发挥作用”?因为留学人员已经成为中国人才的重要来源,成为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来源。基于这样的现实,习近平做指示强调,“留学工作要适应国家发展大势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便是要完成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全国留学工作会议时所提到的,“加强顶层设计,瞄准战略需求”。
所谓留学工作的“顶层设计”,便是这次会议研究出台的一些“解渴”文件。如《2015—2017年留学工作行动计划》、《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意见》、《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意见》、《来华留学青年杰出人才培养意见》、《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管理规定》和《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规定》。
尽管这些文件的全文尚未公布,不过据《中国教育报》记者的会议侧记显示,“都是紧密围绕国家外交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既有综合性的行动计划,也有专项的人才培养方案,还有完善管理的政策规定,对解决当前留学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较好的指导意义。”
而“战略需求”,于国内来说,要保证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与世界接轨,就需要留学人才从中能够起到“师夷长技”的作用;于国外来说,新的外交环境下,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那么留学人才是最佳的选择。
如果要对其进行分解,那么战略需求则可细分为:社会人才战略、外交人才战略,而外交人才则包括了国家形象战略。这样的战略布局,恰恰符合了习近平的留学观——留学最大的核心就在人才,一个国家的进步,一个民族的进步,一个企业的进步最终是要靠一批人。中国想要国际化,不是缺钱,而是缺一批人。
揽四海英才,科技留学将最热
关于社会人才战略,李克强在批示中已经明确指出,“国以才立,业以才兴。通过留学工作培养汇聚人才是国家重要的软实力建设。要以全球视野和改革创新举措积极推动留学工作跃上新台阶,揽四海英才服务国家建设大局。”
人才的大局,可以用四个国家战略来对比,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这都给留学人员在国内的发展提供广阔发展的天地和施展才华的舞台。而国家一直致力于打破体制壁垒,为人才脱颖而出开辟通道。如新修订的《出入境管理法》专设“人才签证”类别,为海外人才为国服务开绿色通道,完善后的《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享有相关待遇的办法》,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那么,什么样的国家化人才,是当前国家战略中最为需要的?
首先,当属科技类的领军人物。这自2010年中央发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来,对科技人才的吸收,这一方向始终没有发生改变。
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动作都能看出端倪。如中组部、科技部等11个部门设立“无评审月”,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创造良好环境;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针对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改进管理;“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作为第二个“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火热开建;中组部、国资委积极推动北京、天津、浙江、湖北4地的未来科技城建设,国家对国际化人才的方向依旧是是科技类优先。
根据习近平出访欧美各国对留学人才的布局,未来科技类将倚重信息技术、医学、农业、生物技术类的科技,在这些专业领域,将会派遣更多学生通过攻读学位、合作研究及进修等方式,学习掌握国际先进的知识和最新成果,培养我国经济建设急需的人才,推动创新国家建设。而前不久,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之后不久作为中国互联网的“大管家”鲁炜访问美国,造访Facebook,都在释放这类信号。
这点,在今年3月份习近平访问欧洲时表现的最为明显,习近平与欧洲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会谈时多次提到此类专业。而在12月9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欢迎爱尔兰总统时,亦提出爱尔兰在信息技术、制药、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两国要互派更多留学生。
“使留学人员回国有用武之地,留在国外有报国之门。”习近平去年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这句话,已经成为揽四海英才的指导精神。
外交战略,非通用语种将吃香
国家领导人出访,无意间给留学专业的热冷制造了转机,与未来必火的科技类留学相比,今年随着习近平对周边国家的访问,一些新的留学变化亦有所显现。
如今年8月,习近平出访蒙古国时强调,要在经贸之外,助推两国人文领域交流与合作,这也意味周边国家的留学专业当中,人文类专业将会持续走红。这并非是臆想。习近平担任国家领导人以来,对于周边国家的外交方针,始终践施“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而这一理念被简单地称之为“走亲戚”。既然是走亲戚,那么亲戚之间就必须有了解共同的文化,才能有着更好的沟通交流。
这是外交工作所释放的一个信号。另外一个信号便是,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被提上国家战略,中国外交沿着丝路向西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丝路沿线各个国家,使用语言并非国际通用的英语。根据留学人才服务国家外交的需求,培养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便显得尤为必要。
这不仅仅是对内,要吸引人才,在国内解决非通用语种专业开设不全、相应人才匮乏、人才培养机制单一的问题,在国外需要让更多的人才沿着丝路这一国家战略走出去,了解丝路沿线国家的情况,取优补短,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与我国建交国家官方语言专业的人才培养全覆盖。
关于留学服务外交战略这点,在全国留学工作会议上已经非常明确的提了出来。据媒体报道,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岑建君在谈到留学工作面临的挑战时指出,与大国外交的需求相比,中国的国际化人才极为紧缺,我们必须发挥留学的独特作用,为大国外交新格局打好人才根基,拓展人脉资源。
讲述“中国故事”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加强区域类研究人才培养和国家海外智库建设,通过留学培养一批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宽阔知识面和出色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批国家急需的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前沿研究资源的高水平国际区域和国别问题研究专家,实现人才储备、增强海外宣传和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这便是习近平对全国留学工作会议做指示时强调的,留学工作要为“中国梦”作新贡献,学人员要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中国梦”。而对“中国梦”的分解当中,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便是中宣部提出的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的国际形象。
而这不仅仅是要求。从中国走出去的留学人才,在留学的过程中,显然能够为国家的海外宣传尽一份绵薄之力。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国际话语仍未能完全抛开意识形态的情况下,一个劲地“自说自话”显然不是最佳方式。
让其他国家前来中国留学的留学生们,能够在中国留学期间感受中国文化,在他们各自回国之后也能讲述好“中国故事”,为促进中国与各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良好沟通,打下很好的基础。这也成为此次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的一项重点,因此全国留学工作会议既要布局走出去的人才,又要布局来华留学的工作。
当前,留学事业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未来,全国留学工作会议将讨论的重点,放在了五个协同上面:留学事业如何与国家外交大局更好协同,如何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协同,如何与中外合作办学、孔子学院建设更好协同,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发展之间如何更好地协同,实现共同发展。
这也意味着,留学工作的定位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服务科技经济发展的发展,转变为全方位服务国家战略,包括科技、经济、军事、社会管理和“大块头”外交战略。
入籍拿护照快捷通道,各国移民咨询及办理:
电 话:0755-3631 6898
手 机:187 1877 2279
易信/微信:jts2279
Q Q:1515016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