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新闻】 约旦艺术家爱上中文 三十年打造瓶中“沙画世界”

2018年09月27日 新西兰TV33





大漠孤烟、武松打虎、好山好水,色彩明丽的沙子在瓶中层层堆叠,诉说着一个个经典故事,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画卷。瓶中沙画又被称为“沙瓶画”,最早源于中东国家约旦,因当地沙漠广袤,发展出这门以沙作画的国宝级艺术。近日,中新社记者在台北见到了约旦瓶中沙画艺术家艾宏柏。他为我们现场展示了瓶中沙画艺术。


在沙中用铁钩压出空间,舀入少许黄沙,铁勺压紧,除去多余部分,用同色细沙填色,最后以尖头细木棍调整,仅十几秒钟,一轮大漠圆日就画好了。艾宏柏说,沙瓶画易学难精,考验的是眼力、创造力和耐心。

约旦艺术家 艾宏柏说,如果你要画一个图案的话,你必须要从上面画到下面去,但是沙画不一样的,从下面到上面去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说,你要算距离。我们从下面开始,我们要画的那个房子是稍微就是要大一点的,远一点时候,就是把那个画的那个房子要小一点的。再来就是你后面的,再来就是那个山,所以它那个是算距离的,让人家感觉到它是活的东西。

艾宏柏说,要把沙画“画活”,不仅要遵循“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则,用沙的多少、粗细,下沙的角度,用色的浓淡,细微之处,都影响着作品的美感。

记者注意到,在艾宏柏众多的作品中,除了各色美景图案,还有不少沙瓶中写着“招财进宝”、“双喜临门”等中文字样。他坦言,三十年的沙画创作,相较于描绘画面,在瓶中书写更为困难。艾宏柏十五岁时以交换生身份来台湾交流,一待就是三十年。回想起第一次在瓶中写中文的场景,艾宏柏仍印象深刻。

约旦艺术家 艾宏柏说,第一个字我练的时候是,倒过来的“福”,所以为了那个“福”我已经花了差不多很长的时间,已经超过两三个月,为了画一个字,所以我慢慢地画,后来我就成功了,成功的时候我就很开心的,我开始跳。

如今,艾宏柏学习中文的热情并未消退,他时常去书店翻阅中文书籍,也不断尝试将一些中华传统典故运用在自己的作品当中。他希望,未来能创作出更多更优质的沙瓶画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家乡的艺术。

范思忆 台北报道





本周特价产品


牛初乳咀嚼片

益生菌






编辑整理新西兰TV33电视台

TV33观众互动微信

新西兰

TV33

电视台

公众号微信:TV33_NZ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