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德国优才计划/可自动转载,
文末不用添加授权二维码
今天要说的这位老人,
很多中国人都没听过他的名字,
对他的故事更是一无所知。
看他的外表,
也是再普通不过,
瘦瘦小小,毫不起眼。
可就是这位老人,
他被称为中国的核司令,
他的名字被列入国家最高机密,
整整被隐藏了58年之久!
今年,他已经100岁了,
现在是时候让每个中国人,
都能知道这样一个真实的他……
他,就是程开甲
1918年8月3日,
一声男婴的啼哭,
为江苏吴江的程家带来了惊喜,
为了等他出生,
一家人实在是盼了太久了。
当时中国流行这样的观念: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祖父程敬斋虽是成功商人,
却因族里没读书人依然被瞧不起,
唯一的儿子程侍彤不争气,
从小读书,却连秀才都没考上,
祖父只好将希望寄托到孙儿身上,
早早就为孙儿取好名字:
开甲,
开,是开转;甲,是第一名。
未料,孙儿迟迟没来,
儿媳连生6胎全是女儿,
祖父来不及等了,一场大病后,
带着终生遗憾离开了人世。
而就在祖父去世的第二天,
程侍彤的小妾居然就生了个儿子。
也许是冥冥注定,
他注定要领这开甲之名,
于乱世中背负起,
全家乃至全中国的希望!
程开甲
他的童年时光很心酸,
先是祖父去世家境败落,
7岁那年,父亲也死了,
而他的生母地位卑微,
受不了屈辱,最终丢下他跑了。
挚亲之人相继离去,
他没有人管,成了个野孩子。
他在学校独来独往,
不交朋友,也不好好读书,
连续留级三年,
全校上下都叫他“年年老板”。
有次,他甚至拿家里的钱,
独自一人跑到上海去疯玩,
钱花完就直接在上海露宿街头,
好在被家人找到抓了回去。
这次,一向不关心他的大妈,
破天荒地痛打了他一顿,
还罚他跪在祖父的灵牌前,
想起祖父,他突然醒悟了!
他开始发奋读书起来,
聪颖的他成绩迅速上升,
考试总是全年级第一名,
半年后,这个曾经的留级生,
竟然逆袭,直接跳入了五年级。
13岁时,他考入著名的秀州中学,
这里曾培育出10位院士级科学家,
陈省身、李政道等都是他的校友。
秀州中学毕业照,前排左三:程开甲
从中学起,
他就萌生出了当科学家的梦想,
而他确实是当科学家的料,
数学天赋异于常人。
他能轻松地将圆周率,
背诵到小数点后60位,
数学的平方、立方、公式,
不用查表翻书就能倒背如流,
一个复杂的演算,他只要闭上眼睛,
演算结果就能从脑中准确地跳出来。
他知道世界上很多科学家都是外国人,
于是就努力学习起英语,
结果英语成了他的强项,高三时,
还在省中学英文演讲比赛中荣获冠军。
右二:程开甲,获浙江省教会中学英文演讲比赛第一
1937年,出色的他同时被,
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录取,
最终他选择了浙江大学。
这里大师云集,
随便拎出一个老师的名字,
那都是大名鼎鼎,
比如数学家苏步青,
“中国的爱因斯坦”束星北,
“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他就这样,
沐浴着大师的风范和精神在成长。
然而身处那个年代,
中国学子注定无法安稳读书!
日军的铁蹄踏到浙江,
常常发动空袭,搅得日夜不宁,
一次,日军以浙大为目标,
出动战机18架,投掷炸弹118枚,
把浙大炸得面目全非,
而他的衣服、被褥、
心爱的笔记本也全都被炸为灰烬。
浙大师生被迫在战火纷乱中数次搬迁,
中华之大竟安放不了一张书桌?!
如此国破家亡的景象,
令他愤慨万千,他哭着写下两行字:
“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
科技落后。
拯救中国的方法:
科学救国!”
被日军轰炸后的浙大校舍
他在流亡中继续完成学业,
日军越猖狂,他就读书越努力,
不眠不休,废寝忘食,
只为一朝学成,造出飞机大炮,
亲手把侵略者赶出中华大地,
救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
程开甲在浙大的成绩单
浙大毕业后,他留校任教,
因缘巧合下结识了著名学者李约瑟,
李约瑟看到他的论文后十分惊讶。
因为他的论文中提出了,
一种新介子的存在,并计算给出了,
新介子的质量为205个质子质量。
李约瑟看了很高兴,
将论文转交给世界物理学权威狄拉克,
狄拉克看到后,回信说:
“目前基本粒子已太多了,
不需要更多的新粒子,
更不需要重介子”。
他收到回信,
没有怀疑狄拉克的权威,
结果这篇论文就没有发表。
谁料到后来,这项实验成果,
于1979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而他当年粒子质量的计算值,
与实验所测基本一致,
他就这样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这件事也成了他一生最大的遗憾。
1946年,在李约瑟的推荐下,
他远赴英国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
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玻恩的弟子。
前排左4:程开甲,赴英留学前合影
可刚到英国,他就尝尽了,
身为中国人被瞧不起的滋味,
有人故意用英语对他说:
我最讨厌黄油面孔的人!
有次他去海滩游泳,刚下水,
英国人就立即上岸,指着他不屑地说:
“你把这里的水弄脏了。”
这一幕幕的悲愤和苦楚,
叫他实在是刻骨铭心,
他咬咬牙,更加努力地发奋苦读!
后来在大师玻恩的教导下,
他深入物理学领域,
找到了自己的主攻方向,
还结识了很多学术界内的朋友。
一次,在瑞士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上,
他跟师兄海森伯居然争论了起来,
双方各持观点,
丝毫不因同门关系而退让。
导师玻恩没有参加这次会议,
但听说后,非但没怪罪他,
反而还为他的争论叫好。
玻恩教会他的不仅仅是学术,
还有不迷信权威,
对待科学执着认真的独立精神!
玻恩
玻恩爱好音乐,
常和好友爱因斯坦一起拉小提琴,
在玻恩的熏陶下,他也爱上了音乐,
还成为了一名钢琴爱好者。
后排左1:程开甲,前排右1:玻恩
1948年,他顺利获得了,
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成为英国皇家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
到了1949年的4月,一则新闻:
英国远东舰队“紫石英”号护卫舰,
无视人民解放军公告,
不肯按期撤离长江,公然挑衅。
英国万万没想到,
一直被他们欺负的中国居然敢反击,
人民解放军炮击“紫石英”号,
最终,“紫石英”号伤亡惨重逃走。
这一事件,
表明了中国捍卫主权的坚定决心,
也标志着英国等列强,
在中国“炮舰外交”的终结!
这则新闻,如同一声惊雷,
熊熊的爱国情在他的体内彻底燃烧,
他终于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即使是后来90岁时,回忆起这件事,
他都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清晰的记得当年的每个细节,
常常说着说着,就掩面哭泣:
我们当时看的时候真是高兴啊,
我就知道,
我们有这一天能够这样子的……
那时如果他继续留在英国,
他必然生活优越,前途无量,
可1950年,
32岁的他婉拒导师玻恩的挽留,
放弃研究员的优厚待遇,
带上一大堆宝贵的书籍和资料,
毅然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
回国后,他先是在母校浙江大学,
担任物理系的副教授,
之后,又被分配到南京大学,
学习起自己从未触碰过的领域,
组建“金属物理教研室”,
编写金属物理和固体物理等教材。
1958年,他再一次改变专业,
创建起南京大学核物理教研室、
江苏省原子能研究所。
一年后,他又出版了,
中国第一本《固体物理学》专著。
他回国后多次改变研究方向,
这在学术界是非常罕见的,
有人疑惑,问起他原因,
他的回答只有四个字:
国家需要!
2排右6:程开甲,在南京大学时的合影
1960年,他的人生轨迹,
又一次因为国家需要而改变!
这年,
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亲自点名,
邓小平亲自批准,
将他调进了中国核武器研制的队伍里,
担任起研究所第3位技术副所长,
而之前的另外两位副所长都了不得,
一个是朱光亚,另一个是郭永怀,
可见他的能力有多出众。
核武器研究属于国家军事绝密,
从事这项工作就意味着:
要隐姓埋名,
不能发表著作,
不能公开作报告,
不能出国,
不能随便与人交往,
不能说自己在哪里,
更不能说在干什么,
功劳再大,成就再多也无人知晓,
甚至到死,也只能默默离开。
如此情形,可他二话不说,
毅然接下了这项神圣的使命。
从此,程开甲神秘消失了,
茫茫戈壁里,
却多了一个视死如归的身影!
核武器的研制工作无可借鉴,
全得靠中国人自己去摸索,
而他的首份工作就极其困难,
也是原子弹研制的重中之重:
拟定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方式。
最初大家提出的方案偏向空投,
但他经过反复推演后,
认为空投危险性太大,
应该建造百米高塔,采取静态引爆。
之后他废寝忘食,
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全神贯注地思考每一个试爆细节。
1963年,
他先在北京做了次模拟试验,
之后就直奔“死亡禁区”罗布泊,
带领团队提前半年入场,
在难以想象的异常艰苦的条件下,
对每一处监测点进行亲自检查。
这里的环境有多严峻?
50度的高温,
又涩又咸的饮用水,
戈壁滩上的飞沙走石,
颠簸不平的“搓板路”
......
可为了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能成功,
他真的是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做。
1964年的10月16日,
天刚刚亮,他就起床了,
来到离爆心17公里的主控站。
看着原子弹一点点吊上塔顶,
身为核试验基地最高技术负责人的他,
紧张得无法用言语形容,
他的身体颤抖着,嘴里不停地说:
它不可能不响,不可能不响……
读秒声开始响起:
9、8、7、6……
他紧张得甚至忘记了呼吸,
当数到最后一秒时,
顷刻间,伴随着惊雷般的巨响,
一朵蘑菇云腾空而起!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消息传遍全中国,
中华大地响起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这朵蘑菇云意义非凡,
它不仅是保卫中国的国之重器,
更向全世界宣告了,
中国人民真的站起来了!
而更令我们中国人自豪的是,
进行第一次核试验时,
美国、英国、前苏联,
只拿到很少的数据,
法国人甚至没有拿到任何数据,
我们却拿到了全部数据,
而在这背后,程开甲是功不可没!
原子弹成功了,
但他没有停下脚步,
又开始了氢弹的研制工作。
1967年6月17日,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消息再次震惊了全世界!
1966年,程开甲(左一)在氢弹试验现场
可如果你以为,
这就是他为中国做的全部?
那你就错了,
因为他所做的还远不止此!
核辐射、核污染,
一直都在悄悄损害他的身体,
这种损害是永久性的,
可他丝毫不惧怕死亡。
为了掌握准确真实的数据,
拿到最珍贵的一手资料,
他甚至敢深入到原子弹爆心做考察,
即使是世界核试验史上,
这样的考察也是前所未有!
大家担心他的安全,
可他却总是风淡云轻地笑笑说:
不知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道理嘛?
左3:程开甲
从1964年到1984年,
人生中最美好的20年时光,
他都守在了戈壁沙漠为祖国奉献,
他的夫人理解他,
也带着孩子来到戈壁扎根。
程开甲和妻子
这20年多里,
他参与主持决策了两弹结合,
以及地面、首次空投等,
多种试验方式的30多次核试验,
指挥了中国几乎所有的核爆,
是中国技术史上,
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
是国内第一个,
估算出原子弹爆炸,
弹心温度和压力的科学家,
是真正的中国核武器试验开创者,
他还带出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
培养了,
10位中国院士和40多位中国将军!
周恩来总理只要知道,
安全问题是程开甲教授,
已经把关了的,就会十分放心。
核基地的同事们,
都亲切地称他为“核司令”!
中国工程院院士邱爱慈说:
在科学研究领域,
尤其是在一片空白的,
中国原子弹爆炸领域里,
需要胆大心细,睿智决策。
程老就是一个有勇气,敢创新的人。
中国第一任核司令张蕴钰评价他:
“真正的科学家,纯粹的科学家。”
直到1984年,
66岁的他才终于被调回北京,
很多人觉得他亏了,20年时间,
他要待在国外得有多大成就啊!
可他却淡然回答:待在国外,
最多是一个二等公民身份的科学家,
会有一些发明创造,不过如此。
可我回来就不同了,
我能为国家做出多大的贡献呀!
我是一个中国人,
我不可能到美国去喊美国万岁,
我只能喊中国万岁。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
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
而做出如此巨大贡献,
甚至差点获诺贝尔奖的他,
因为名字被写进国家机密档案,
再加上他低调淡泊,
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为外界所知。
直到1999年,
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时,
他才终于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面对这样的崇高荣誉,
他平静地说:
“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
我们的成就是所有参加者,
有名的、无名的英雄们,
在弯弯曲曲的道路上,
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的。”
到了2017年,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我们的最高领导人,
亲手将“八一勋章”颁给了他。
2018年3月27日,
因他对中国核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100岁高龄的他又获得了,
“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如今,已经100岁的他,
依然不顾身体,
时刻关心中国国防科技的发展,
日日夜夜趴在书桌前,
为国家贡献自己剩余的全部才智,
他说:“我只是希望,
我的建议、我的研究,
能对我国的武器装备发展起到作用。”
他觉得人生的真正价值,
在于贡献,
为人民贡献,为国家贡献!
细推物理即是乐,
不用浮名绊此生。
他碧血丹心,却从不言说,
他成就斐然,却低调无比。
他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全部奉献给了祖国,
滋养出如今盛世中国的辉煌!
为国披甲铸坚盾,
大漠深处写忠诚,
忠厚平实,纯真坦荡,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今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都应该知道他,
记住这个顶天立地的名字,
记住这位健在已100岁的核司令,
智者乐,仁者寿,
让我们共同祝愿他健康长寿!
回复 排名 看usnews美国大学综合排名及专业排名
回复 QS 看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回复 120 获取美国120所大学介绍
回复 条件 看申请美国研究生需要什么硬条件
换了17份工作后,他揣着2美元,推着钢琴牵着狗,走遍了27个国家...
"Don't go there"千万不要翻译成“不要去那”!理解错就误会大了!
还想读更多?(点击相应标签即可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提交申请,专业老师为你做留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