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华美优胜美国房产投资"↑免费订阅
重创!
房地产板块,两天蒸发1175亿
本周一,中秋节,A股休市,港股开市,房地产领跌港股;
本周二,A股开市,港股休市,房地产板块再次领跌A股。
周一,关于预售制的澄清传闻引发港股内房股大跌;
昨天,广东酝酿取消预售制的消息继续发酵,
这一消息再次成为A股地产股大跌的诱因。
连续两天下来,房地产股犹如惊弓之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昨天的房地产股价大跌中,深圳地区的房地产股跌幅明显偏大,深振业、招商蛇口、万科跌幅靠前。深圳辟谣直辖市传闻,也居然成为大跌的重要原因。
其实,9月份以来,分析师们一直在唱多,公募和私募的基金经理们也都憋足了劲,等着今年四季度的反弹,来一波吃饭行情。但是,没有想到房地产市场如此不给力,导致房地产股价也连续下挫,随着更多调控措施的酝酿出台,“金九银十”行情没戏 。
昨天A股地产板块一日蒸发616.38亿元,加上周一港股市值蒸发636亿港元,两日来,累计蒸发市值约1175亿元。
继续跌,房地产股价仍在探底
昨天,广东酝酿取消预售制的消息继续发酵。 9月25日,A股正常开市,在上午交易时段,房地产股票再次成为领跌板块。从个股来看,新城控股、中南建设、保利地产等个股跌幅逾6%,而招商蛇口、深振业A等个股跌幅也在5%以上。
昨天的下跌基本上延续了周一恒生中国内地地产股全线下跌的局面。
至9月24日港股收盘,碧桂园跌幅为5.57%,世茂房地产跌5.22%,华润置地跌4.83%,中国恒大跌3.55%,地产股总市值一天蒸发逾636亿港元。
深圳房地产板块跌幅最深,一则辟谣引起深市房地产暴跌
值得注意的是,昨天沪深两市的房地产板块,相对于周一的港股来说,具有了新的下跌特点,那就是昨天深圳房地产板块跌幅更为明显。
从上图深圳板块的下跌来看,深圳房地产上市公司股价明显跌幅靠前。缘何下跌?
9月21日,中秋节假日的前一天,一份关于调整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文件可以说“破坏”了大家节日放假的心情。
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下发了一份文件,《关于请提供商品房预售许可有关意见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单位对商品房预售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建议保留或提高许可条件或者建议取消,都要列明依据或者事中事后监管措施。
而最引人注意的是住建部的态度,在函件的附件2中,详细叙述了预售制度所带来的风险,“建议一些城市逐步试点取消预售制度”。
随后广东省房地产协会表示,只是征集意见而已。当晚,住建部相关人员表示,向广东、湖北、四川等各地下发逐步取消商品房预售、全面实施现售征询意见的“情况并不属实,具体我们也在调查处理当中,具体情况不方便透露。”
当然,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这可不仅仅是“征集意见”那么简单。首先体现在香港内房股的表现上,中秋佳节港股开市,恒指终结四连阳,内房股全线下跌,连香港本土房企都跟着下跌。
才刚入秋,房地产商们就已经感受到了寒意。
有一个说法叫做“金九银十”,而一个中秋小长假,作为九月的一个尾声,市场依旧平淡。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小长假前两日,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签约180套,二手房62套,与7至8月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较2016年同期的422套和280套,分别同比下调57%和78%。“金九”成色不足,那么“银十”恐怕也不容乐观。
对于楼市降温,开发商倒也有应对,多个一线及热点城市的新房市场出现降价促销,包括恒大、碧桂园、万科等大型地产商都在加紧出货。
而“取消预售”,无论是谣言还是政策酝酿,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都是雪上加霜,这项政策一旦出台,对房企来讲,都是直击命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取消预售制度将使得超一半房地产企业倒闭。
而到了现在,商品房预售已经成为房地产市场重要的商业模式,资金的周转速度一直是考验房企的一项重要指标,高负债成为了房地产企业扩张的重要条件,但是同时也是一项弊端。
而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取消预售就意味着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房企的融资压力更大,很容易引发中小房企资金链断裂风险在金融体系中传导,那么中小房企的倒闭或者兼并重组就在所难免了。
而另一个方面来讲,取消预售,对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会产生一定的利空,未来土地溢价将有不同幅度的降低,对于地方一些“重度土地依赖症”来讲,财政问题就是首要问题。
那么这个商品房预售制度是什么?
这个制度可以简单的理解为:
开发商预先将楼盘售出,然后找银行贷款,购房者付了定金,银行给了贷款,开发商拿着银行和消费者的钱去建房。
在这种制度下,开发商可以拿着你的钱来给你建房子,然后最后再卖给你,整个过程开发商只要掏一点启动资金就可以了。
说白了,就是一种典型的空手套白狼的资本游戏。
有趣的是,这种制度一开始,却是带着极大的善意诞生的。
大陆的目前的住房制度,尤其是住宅土地供应制度是香港回归后,我们从香港学来的。
为什么选择学习香港因为香港的土地状态非常特殊,自香港割让给英国之后,香港的土地就属于英国皇家所有,是英皇的财产。而英皇不卖地,只批租,香港太远,土地出租的权利就由港英政府行使,所以香港的所有土地,都称之为官地,香港土地几乎全是租借,没有任何人有私有产权,
换句话说,香港也可以说是土地公有制度。
也就是说,香港是在土地公有制上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而1998年以后,我们将香港的土地制度照搬了过了,因为太适合大陆了。
而问题就在于,我们不仅从香港学来了“做衣服”的方法,连衣服上的“补丁”都学来了。
这个“补丁”就是公摊面积和房产预售。
公摊面积按下不提,主要说一说房产预售:
这个制度的发明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霍英东,在长期浸淫房地产行业之后,霍英东发现一件事,绝大部分人都不可能在一瞬间全款买房,如果纠结于全款卖楼的话,房屋的销售速度将受到很大的影响,于是他就创造了期房预售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买房者就可以预先锁定自己想要的房产,但是又不用一次性掏出全款来,霍英东(开发商)可以先收到一部分钱来搞开发,这样可以保证资金链的充裕,这样一来,双方都能得到好处。
香港人就把售卖正在兴建中或还没有动工兴建的楼宇或其中的单元,形象地喻为“卖楼花”。
然后,内地就把这一招也学过来了。
1994年出台《房地产管理法》,其中提出“商品房预售制度”,其实就是内地的“卖楼花”。
问题在于,中国人一向喜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大陆的房企把“卖楼花”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一栋大楼,从拿地到完工一般需要两年时间,地产商在“卖楼花”模式下,香港只要项目立项就能对外开售,内地则要求建设1/3层左右时即可对外预售(周期在半年左右),相当于地产商在拿着居民们的预付款支付所有的工程开支,然后1年半之后才交房给购房者。
某种程度上说,这相当于全体购房者补贴房地产商2年的预付款利息。
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些预付款,房企就可以以少量的自有资金撬动巨大的资金,所以这种制度极大的提高了开发商自有资金的利用率!
而将这种制度发挥到极致的就是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园。
碧桂园著名的四五六快速去化原则:从拿地到开盘4个月,5个月现金流回正,6个月回流资金支持其他项目,这种高速的周转带来的是高效推盘,节省大量时间和资金成本。
预售制度的存在成功解决了开发商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中国地产商20年来从未被缺钱所困扰,看看那飞速攀升了土拍价格就知道了,开发商只愁没地,从来不愁没钱。
商品房预售制度对房地产价格的推升,不亚于货币化棚改。
那这种制度如果取消了,可能会带来什么影响?
1、 可能导致万科、保利等龙头房企利润剧烈下降,其中过渡依赖房地产开发贷和高周转企业受伤更大。
2、中国大部分的中小开发商将无法正常运转,最终破产倒闭,房屋供应将下降50%-70%,然后龙头房企将垄断住房销售市场。
所以,你明白了,为什么一则传言就能让两个股票市场蒸发上千亿元之多了,因为,带来的效果实在太震撼了。
那传闻最终会变为现实吗?
我认为不会,至少短期内不会!
预售制度为什么短期内不会取消?
首先,我是支持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最好连公摊一起取消),因为商品房预售等于把开发商的风险转嫁给消费者,而且带来了低劣的房屋质量,而且有可能带来更大的金融风险,这种制度现在来看已经利大于弊。
但是有几点原因决定了它短期内不能被取消:
第一、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存在不是一无是处,预售制度的存在的确减少了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压低了房屋价格,让双方都得到了好处。
第二、立刻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恐怕会带来房源的严重供不应求,而供不应求的房源市场会立刻推升房价,这就与高层调控楼市的目标产生冲突了。
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预售制度上牵扯的利益集团实在太多了。
1、地方ZF
地方ZF需要土地出让金来发工资、还地方债、搞建设,这些短期内都需要大量的资金,预售制度的一个好处便是提高了房企资金利用的效率,让地方政府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卖地收入,如果将预售制度取消,一块土地好几年才能变现,开发商减缓拿地速度,地方ZF将会很难熬。
2、房地产商
房地产商作为最大受益者肯定不希望取消“预售制度”,因为,这相当于彻底打掉了房地产企业用购房者的钱加杠杆的可能,而本来就是资金紧缺的房地产行业将更加受困于资金压力,房地产商的利润也会被极大程度压缩。
3、银行
房地产商不希望利润降低,银行就更不希望房地产商的利润降低了,房企负债率那么高,钱都是银行借出去的,一旦一家稍大房企扛不住,我可以肯定,炸伤一定是两位数以上的银行。所以银行肯定也不会希望取消“预售制度”。
房价之所以一直降不下去,而且越来越高,就是因为这三个主要的利益集团抵制,现在又到了预售制度,难度可想而知。
即使真的取消了,等到地方一旦出现了财政压力,估计又会打上各种“补丁”,到最后搞个四不像出来。
所以,想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一句话,有的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