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引Stuff消息 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如今,超过1/3的新西兰公民都生于海外,超过200个不同族裔的移民在这里共同生活,这也令奥克兰称为世界上最为多元化的移民城市之一。这些移民在奥克兰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又对奥克兰存有怎样的感觉呢?
近日,新西兰主流媒体Stuff就推出了一项名为“Faces of Auckland”的系列报道,与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进行对谈,听听这些已然将奥克兰视作自己家乡的移民们说说他们眼中的奥克兰。
Delphine de Rouvroy:感受友好,重新开始
Delphine de Rouvroy从未后悔离开自己的家乡法国,来到奥克兰。
大约18个月前,46岁的Delphine de Rouvroy和她的家人离开了法国南部的家乡,来到奥克兰,开起了一间小小的法国咖啡厅。
“在奥克兰,我从来没有一种外族移民的感觉,当然啦,英语不是我的母语,但我觉得很舒服自在。”Delphine de Rouvroy说,新西兰人对法国人非常好。
除了更低的物价和各种新奇的法国美食外,Delphine de Rouvroy并没有特别想念家乡的地方。
事实上,Delphine de Rouvroy曾多次离开法国,前往海外生活和居住。
此前,他们曾经在法语地区Reunion Island和Corsica待过,还在日本生活过一阵子。但唯有奥克兰,是他们愿意称为“家”的地方。
“我们希望不断尝试新生活,开创新的事业,逃离自己的‘舒适区域’,因为我们的生活实在是太舒服平顺了。”Delphine de Rouvroy说,这个想法成型于6年前他们在日本生活的时候,大约2年前,他们开始着手将其变为现实。
2009年,Delphine de Rouvroy一家来到新西兰,度过了为期15天的假期,并深深爱上了这里。不久后,他们在冬季又来了一次,并很快确认奥克兰就是他们想要移居生活的“下一站”。
如今,Delphine de Rouvroy在Grey Lynn开起了一间名叫L'Escabeau French Kitchen的小咖啡厅。
在法语里,L'Escabeau的意思是“梯子”,之所以选择这个名字,是因为这代表着他们在人生旅途中爬上了一级新阶梯,在奥克兰开创了新的生活。
“我们会教顾客说法语、和大家分享我们的故事。我非常乐于和大家交流我家乡的一切。”在Delphine de Rouvroy看来,法国人大多思维狭隘,“但这里的人却非常礼貌、尊重他人。”
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共有49,125名法语使用者生活在新西兰,这也令其成为新西兰第六大语言。
目前,Delphine de Rouvroy的三个女儿都在海外留学,而Delphine de Rouvroy则深深“扎根”在了奥克兰,“我不知道20年后会发生什么,或许我们最后还是会去到别处。但我们喜欢这里,所以真的不打算再搬去别的什么地方了。”
Renee Kim:为了儿子的将来,移民!
Renee Kim移民来到奥克兰,原因只有一个:由于心智发育较为迟缓,他的大儿子Kevin完全无法适应韩国的教育体系。
在出生时,Kevin只有1.8公斤重,他人生的头4个月,都是在医院的保温箱里度过的。当时,医生告诉Renee Kim,他们并不确定Kevin是否能够活下来,“但是当时我心里毫无怀疑,一直坚信他能够撑下来。”
在与韩国的教育体系“抗争”数年之后,Renee Kim决定,“抛下”她在首尔的整个家族、成功的生意以及她的丈夫,带着Kevin和她的小儿子Danny来到奥克兰。
“当时我说我要去新西兰的时候,所有人都是一个反应:‘什么?!’然后就是追问,‘为什么啊?’。”Renee Kim说。
2002年,Renee Kim带着孩子们定居汉密尔顿,5年前,他们来到了奥克兰。
如今,现年51岁的Renee Kim在奥克兰北岸的Milford经营着一间缝纫店和工作室。
Renee Kim说,在新西兰,她的孩子们对上学感到非常快乐。
“在韩国,95%——99%的孩子们会在上小学前就开始接受各种各样的培训。他们不愿意‘等待’Kevin这样的孩子,他们会说,你得今早为考上好高中、考上大学做准备,这就是韩国的教育体制。”Renee Kim说,在受够了这样的教学态度后,她开始通过网络搜寻其他国家的教育方式,这也成为了她决定前来新西兰的契机。
Renee Kim坦言,在此之前,她连新西兰在地图上的哪个位置都不知道。
随后,她独自飞来新西兰,花了一整个月的时间探访基督城、惠灵顿和奥克兰,确定到底哪个城市更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最终,她爱上了Waikato River,并决定在汉密尔顿定居,直到Danny想要上大学,她才搬来了奥克兰。
之前,Renee Kim的英文水平非常有限,但她从来没有上过任何语言课程。她说,每天和她交谈的人,都是她的英语老师。“很多亚裔移民都希望先学好语言,但我会先和我的邻居们交朋友。”
在来到新西兰之后,Renee Kim彻底投身于社区生活,经营一间棉被店、参加各种展览、参与志愿工作,并加入了Waikato Patchworkers and Quilters Guild。
起初,Renee Kim只计划在新西兰待2年,但不久之后,她改变了这一想法。
她说,在韩国,她住的是高级公寓,开着好车;在奥克兰,她住的是一间带有小小厨房的小房子,家具也都是二手的,但她却非常喜欢这样的生活。“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我并不富裕,但是我的心灵感到非常富足。”
Shoma Prasad:真爱旅程
让Shoma Prasad离开家乡来到奥克兰的,是爱。
尽管在外人看来,促使Shoma Prasad从斐济来到新西兰的动力,更像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不再重蹈自己的母亲勉强支撑着养活一大家子人的覆辙。
然而,最终令Shoma Prasad决意离开家乡的,是她青梅竹马的恋人Arunesh Roneel在高中时来到了新西兰。
“当时,我们说好保持联系,看看事情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然后我开始专心努力学习,并最终拿到了大学的奖学金。”随后,Shoma Prasad在南太平洋大学(University of the South Pacific)修读完成了新闻学和社会学的学士课程。
在毕业后的三年半时间里,她供职于非盈利组织Citizens Constitutional Form and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的太平洋中心。
在那段时间里,她一直和Arunesh Roneel保持着书信联系,Arunesh Roneel还去探望了她好几次。
对于最终搬来奥克兰,Shoma Prasad笑言,这是个“全家参与商讨并最终做出的决定”。
“我大学刚毕业,我们双方的家人就开始提起结婚的事。然后,Arunesh Roneel的家人提出了让我定居新西兰的提议。”2008年,Shoma Prasad和Arunesh Roneel在斐济举行了传统的婚礼,婚后不久,Shoma Prasad来到了奥克兰。
现年30岁的Shoma Prasad说,她很快就适应了新西兰的生活。
“我知道我必须尽快适应这一切,展开新生活。”Shoma Prasad说,奥克兰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城市,她从来觉得自己是一个过客,也没有感到过孤独。
Shoma Prasad说,她还有个哥哥和叔叔在新西兰生活。此外,她丈夫不少近亲和远亲也居住在这里。
“对我来说,完全没有什么文化冲撞的问题。对于这里的一切,我都感到非常习惯。”
Shoma Prasad说,她自小成长Nadi郊区的一个单亲家庭,在她5岁时,父亲就不幸去世了。而她的母亲则不得不负担起了养育Shoma Prasad和她的两个妹妹和两个哥哥长大。起初,她的母亲在一间甘蔗农场上班,随后进入了一间服装厂。
“我成长在一个非常艰难的单亲家庭,我看到我的妈妈如此勤力的工作,确保我们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
如今,Shoma Prasad和他的丈夫一同生活在奥克兰南区的Mangere,并育有一个4岁的儿子。她的工作,是在Three Kings的奥克兰地区移民服务部(Auckland Regional Migrant Services)担任媒体协调员。
她会定期回斐济探望她的母亲,为了给予她足够的财政支持,她的母亲已经将自家的房子改装成了出租公寓。
Thomas Shum:远离污染
17年前,Thomas Shum离开拥挤不堪、饱受污染之苦的香港,来到奥克兰。
那是1997年4月,Thomas Shum和自己的妻子、儿子一同降落在奥克兰,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展开新生活。在那不久之前,Thomas Shum的姐姐一家刚移民来到新西兰。
如今,Thomas Shum一家安居在奥克兰东区的Mission Heights。
举家移民来到新西兰,Thomas Shum放弃了自己在香港银行的投资顾问的工作。
“香港的人实在太多了。”现年58岁的Thomas Shum如是说。“在那里生活太不容易了,像我那样的工作,要干的活儿太多了。”Thomas Shum说,香港的生活模式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那里有着非常严重的污染问题,而且匮乏能够逃离拥挤人群的安静开放空间。
Thomas Shum说,自己只是简单地想找个退休养老的地方,所以很轻松就将奥克兰设定成了移民的目的地。
“我很喜欢奥克兰的环境,这里人不那么多,空气质量更好,公共绿地更是随处可见。”在奥克兰生活和居住了近20年后,Thomas Shum如是“总结”自己的移民生活:“截至目前,一切皆好”,“在我去其他地方旅行的时候,我仍然觉得奥克兰是最好的。”
如今已经退休的Thomas Shum在Buddhist Compassion Relief Tzu Chi Foundation担任志愿者。他说,这样的工作让他能够充分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大约一个月前,Thomas Shum回了一趟香港,在那儿待了几天。自他离开之后,那里人口密集的状况似乎更严重了,“现在香港的人口越来越多了,我真的一点也不想念那里。”
Janhild Olsen:为恋人而来,为城市而留
Janhild Olsen离开法罗群岛(Faroe Islands)来到新西兰时,她还是个为情所困的青春期少女。彼时,她正为自己的新西兰恋人讲述的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而痴迷沉醉,在那是的她看来,新西兰是一个充满了异域风情的迷人国度。
然而,青春期的恋情多数炙热却并不持久。但Janhild Olsen对新西兰的爱,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在奥克兰居住生活的140万居民中,仅仅只有6人来自小小法罗群岛,那是一个坐落在挪威和冰岛之间的小小岛国,全国总人口仅有50,000人。
Janhild Olsen说,当她刚刚来到新西兰时,曾为这里的辽阔和忙碌而感到惊讶。
“那是九十年代初期,各种时尚潮流的新鲜玩意开始在这里兴起——越来越多的咖啡馆、新的科学技术……对我来说,这一切都奇妙极了。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喝到cappuccino的感觉,那之前我从来没有体验过那么美妙的东西!”
Janhild Olsen说,法罗群岛布满石块而荒芜的土地,看起来和新西兰导演彼得·杰克逊拍摄的大片《指环王》中的某些场景很相似,但却又有着很大不同——“这里有很多树木,但法罗群岛是没有树的。而且,这里的天气也要好得多,即便是惠灵顿,天气也要胜过法罗群岛。在那里,一年的2/3都是雨天,所谓的夏天,就是7月里的某一天。”
事实上,法罗群岛属于丹麦,但为自治国,并拥有自己的总理。那里的居民很喜欢学习不同的语言,大多数人至少会说法罗语、丹麦语和英语三种语言。
“我一直觉得新西兰拥有是成为‘双语国家’的绝佳机会,我真的很喜欢语言,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毛利语言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使用,学习不同的语言,对人的大脑开发很好。很多人都说,要学的话,应该学习一种亚洲语言,因为这样能更好地推广生意,但事实上并非如此。”Janhild Olsen说:“新西兰人学习中文,却不学习中华文化,因此,他们的中文能力永远也无法达到中国人的水平。毕竟,我们生活在新西兰的文化氛围里。”
----------------------
加微信联系友联持牌教育移民顾问
Jane (微信号:janeliu021660399)
Licensed Immigration Adviser
No.:2009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