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跟大家聊到了伦敦从1665年4月到1666年9月黑死病大爆发,那段被称为“死城”的日子《伦敦暗黑编年史:充满死亡与哀嚎的伦敦城…》。到了1666年,疾病虽没有在伦敦被消灭,但起码已经逐渐得到了控制,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也在逐渐下降,之前为躲避疾病而逃往牛津的国王查理二世也优哉游哉地回到了伦敦。然而,伦敦这座城市似乎注定是一座命运多舛的城市,马上,一波灾难未平,另一波苦难又起。紧接着黑死病,1666年9月,伦敦市中心的一场大火,又把这座城市带入了一场空前浩劫…
这场大火是紧接黑死病爆发之后,发生在1666年9月2日到9月5日,一共烧了3天,这3天被称作为Great Fire of London,历史上伦敦所有的“灾难性”事件,称谓上一般都会加一个“Great”,比如之前和大家聊过的伦敦那段臭气熏天的日子(《伦敦暗黑编年史:臭气熏天的伦敦城…》),被称作“Great Stink”,是发生在后来的工业革命时期了,1858年;黑死病大爆发,则是被称作“Great Plague”,当然,之后还会和大家聊聊伦敦那些更多的“Great”什么什么的大事件。这回,主要和大家说说这场永远不会被伦敦人遗忘的大火
“Great Fire”。
这场大火发生的地点在City of London,说道这个词,大伙儿可能即会觉得熟悉,可能也会觉得陌生,光从字面上可能会本能地理解为,不就是伦敦城么?…其实,City of London和现在我们最最熟知的这座伦敦城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非要翻译的话,大多会翻译为“伦敦金融城”,但一般人,像咱们要理解的话,其实理解为“老伦敦市中心”就行了。现在一提到伦敦的市中心,大家肯定会首先想到邦德街、牛津街、摄政街、Piccadilly Circus、Leicester Square、特拉法加广场一带,而这片老伦敦的“市中心”,City of London地区,其实要再往东一些,以St. Paul为中心,Chancery Lane、Barbican、Liverpool Street、Monument、Mansion House等地点共同围城的这片区域,大家如果平日里有空来这里扫街的话,其实会发现,这里的风格、气息,的确会给人一些不同于现在伦敦繁华市中心的感觉,很多偏中世纪风格的建筑、小道儿,都可以在这里找到。1666年的伦敦大火,就是发生在这里。
当时,查理二世刚从牛津回到伦敦在Westminster的行宫,而这场大火就发生了,但火势并没有烧到这里(要是真烧到国王床上那还了得了!),烧掉的范围是City of London地区几乎全部的民宅、贫民窟、和咱们最最“热爱”的圣保罗大教堂…如果说数字的话,13200幢房屋,87座大大小小的教堂,造成了7万-8万人到时候都得睡大街上…但这场大火的具体死亡人数,到目前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虽然建筑物的损失惨重,但人员伤亡其实很小,具体的历史记录只有6人死亡…(你信么?…),而另一种说法是人员伤亡其实相当惨重,因为大火发生在凌晨人们熟睡的时候,并且市中心居住的都是中下层阶级的穷人们,因为被烧得已几乎所剩无几,所以根本没法被记录…
这次大火的发源地在现伦敦Monument站附近的布丁巷(Pudding Lane),17世纪,1666年的这里,有一家烤面包店,主人名叫Thomas Farriner。9月1号晚上,Thomas下班急着回家的时候忘记了关炉子,于是在9月2号凌晨1点,终于酿成了大火…(唉,太顾家的男人了…)但在当时,不少伦敦人觉得,这次大火是人为放的,因为当时英国与荷兰、法国矛盾过节不少,大大小小战争无数,于是很多伦敦人都把矛头直接指向了这里的荷兰和法国移民,有的直接在大街上成为了无家可归的人们的发泄对象,直接被处以极刑…
火一起,伴随着风势,就一发不可收拾。当时伦敦市中心,City of London地区布局十分紧密,就算在今日大家去这片地方走一走,也不难会发现这里的建筑物一栋紧紧挨着另一栋,街道极为狭窄,好像所有东西都被挤到了一起,集中压缩到了这一片并不怎么算宽广的地域里。17世纪的伦敦市中心,已经开始了“逆城市化”的现象,很多贵族、商人、有钱人为避开拥挤不堪的市中心,已经开始搬向伦敦偏郊区的位置,当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躲避1665年在市中心爆发的“黑死病”。而市区内,大量的中产阶级、穷人开始搬到这里,穷人没钱租房子,于是就在市中心大量盖茅草屋,平日里也是在人多繁杂的市中心集市上做小买卖。越来越多的茅草屋+便宜经济的木制房屋+拥挤不堪的街道、市集、城市结构,都加剧了火灾的隐患。其实,早在1666年最严重的这次伦敦大火之前,伦敦就已经发生过几次小火灾,其中相对较大的一次在1632年,但仍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其实要说查理二世这个国王,先客观来说,或许在英国的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很光彩的国王,运气也挺差,父亲查理一世是英国历史上唯一被公开处死的国王,而现在又面临父亲遗留的一盘烂摊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正在进行中,光是内乱就足以让他每天头疼上好几个小时…1665年伦敦的黑死病,加上第二年1666年伦敦接踵而至的大火,唉…这要是普通人,一定会大喊一声“苍天啊!….”不过,在大火这件事上,查理二世还是非常有防范于未然之心的,他早就注意到了伦敦市中心密集拥挤的规划问题,于是发布的法令,要限制茅草屋、木屋、铁匠铺在市中心的数量和密集度…但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家人民大众反对的就是你啊!你的政令会有人听么?…没有茅草屋,我住哪儿去?…于是,查理二世辛辛苦苦的一整套“防火政令”也成了一纸空文…另外,当时英国的革命风起云涌,就算在伦敦也时时刻刻有着大大小小的起义暴动,查理二世为控制局面,想派驻军队遍布伦敦市区,但却遭到人民大众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对,因为新兴资产阶级在伦敦的主要据点,也就是City of London这片地儿了,哪能允许你王党军队驻扎?其实,这支军队查理二世也有及时处理应急事件的意图,比如火灾…
市中心没有巡逻的军队,再加上当时伦敦的市长Thomas Bloodworth爵士(1665年的市长是John Lawrence爵士,但在黑死病爆发之后,他也患上了黑死病,于是乎就换了…)火灾刚一开始是毫不在意,闹大了又临阵大乱,指挥不当。火势一起,就开始肆无忌惮地蔓延。Thomas Bloodworth爵士开最一开始也是强烈反对查理二世在市中心驻扎军队的,大火一起,查理二世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撤掉了这个当时“拆我台”的市长…
在那个年代,神马的消防队啦,火警的咱就别想了…其实要说伦敦市中心一点军队也没有那倒也不是,这里一直有着应该算是新兴资产阶级自发的武装,或是民兵组织,也可能确实是当地少量的驻防部队…经常在夜间巡逻,在大火烧起的时候,他们也可谓真是立了大功了,跑遍市中心的各个街道,摇铃铛、吹哨子,跑去教堂敲钟,叫人们赶快起床逃命,或许在文章最一开始提到的最后“人员伤亡小”,多半也都是他们的功劳。但那时,根本就没有消防系统,或是什么消防“办法”,最直接的灭火方式,就是干脆把这座燃烧中的茅草屋或是木屋直接推到,最后压住火苗(靠谱么…),但当时由于风大,想控制住或是根本就不可能,但这支勇敢的队伍,勇敢的市民连续好几天都在努力着,其实最后扑灭大火除了因为火确实没什么课可烧的了…再有就是他们用黑火药创造“屏障”,以火攻火,但说实话,这一点小弟也搞不太明白…因为“以火攻火”这种事儿,咱只是在电影里见过,但查资料以后,他们还真就用的这种方法…
其实在咱们一般人眼里,救火最最有效的方法,赶快浇水啊!不过在当时,以下发生的事情一定会让所有人一口鲜血喷到屏幕上…如果大家查一下地图的话,Monument,Pudding Lane其实里泰晤士河并不远,在17世纪,伦敦的自来水供应已经初具规模,虽然在市中心一般都是随便插根管子就能接水,也不管水源干不干净,这一现象给大家在《伦敦暗黑编年史:臭气熏天的伦敦城…》中也提到过,按理说,其实当时如果冷静下来,赶快接水管,无论从哪儿,赶快去灭火其实并不困难,但由于风太大,火呼地一下就起来了…伦敦人之前没见过这么大火啊!之前提到了那支“勇敢的”队伍都去忙着叫醒人了,而被叫醒的人们都去忙着卷铺盖,拿好所有能带上的东西,赶快跑啊!谁还有心思救火啊!…另外,虽然当时已经有了消防设施,比如水泵,接上管子直接出水,但这种设施还在起步阶段,根本还无法投入使用,有那先研究研究,再组装一下的工夫,还不如去逃命呢…
终于,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半个伦敦化为灰烬…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不过,在某种程度上也带来了一些“好处”,1665年爆发的黑死病,在1666年的这场大火里被完全消灭…
大火过后,最最重要的事儿,重建…但问题在于,三天里,人们都跑光了,而在之后,查理二世为了防止人们在暴乱,发布政令号召人们搬到外伦敦去谋生,因为伦敦要“大兴土木”,所以,工人短缺问题就又成了头等大事。但毕竟,伦敦是一定要重建的,困难再多,也就慢慢来吧。大火过后,查理二世马上就成立了相关部门负责伦敦的重建及今后火灾的预警和防范的工作,很多的工程师,包括最后设计圣保罗大教堂“重建”和伦敦大火纪念柱的Christopher Wren爵士也加入进来,这个机构,也就成为了消防系统,“消防总部”的雏形。当然,重建伦敦,一定是要吸取之前的教训的,设计师们将道路变宽,房屋全部由砖瓦和石头砌成,泰晤士河沿岸不再堆积易燃货物…1668年,伦敦大火纪念柱的坐成也时刻警示着这里的人们不要忘记这次惨痛的教训。
毕竟,伦敦是英国人的骄傲,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重建伦敦的工程中,伦敦的经济也进入了一个飞跃期,同时,伦敦,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立完整消防体系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