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时 间 在 朋 友 圈 刷 刷 刷
不 如 和 你 爱 的 人 说 说 话
▼
朋友圈并非所谓的花花世界
它只是用来传播假象的媒介
你看到的只是我想让你看到的
对不起,你死在了我的朋友圈
我的一朋友,R小姐,总喜欢在朋友圈发些照片和生活状态,生活状态无非是一些生活琐事,照片挑几张靓丽迷人的,其实是P得过于严重,美白,磨皮,导致照片失焦,判若两人。
每个人都喜欢在朋友圈里表现,就像站在深井里朝更广阔的空间大喊。区别只是,有的人几天喊一次,有的人一次喊几天。
R小姐一天按时发三次动态,早中晚像吃饭一样准时。一张照片,配一段不知道哪抄来的感悟和臆想,表达年轻时的迷茫和不解。
不是假装,或许是真的太年轻,情绪失控。
而R小姐每一条评论都会认真回复,因为认为每一条评论,都是关心的代名词。不评论和点赞,你就是我的路人,甲乙丙丁。
我最后终于忍无可忍,把她的动态屏蔽。其实我和姑娘的关系挺好,不是心疼刷朋友圈的流量,是有些东西,确实没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停步驻足。
自己前几年喜欢刷空间,其实是太年轻,以为周围都围着自己团团转,是年轻时的躁动和轻浮无处释放,总要去向世界表达点价值观或表现自己的生活状态。
所以,你疑惑,当我们在乐此不疲的刷着朋友圈时,我们在刷着什么?
我想,是存在感。
忧郁发作,写下心情,看到有人点赞和评论,心里臭屁,呵呵,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关心老子。然后一条评论一条评论的回复。
大爷的,我都伤心成这样了,基友或闺蜜怎么也不来安慰安慰人家?
恩,这人给我点了这么多赞,下次看到人家发动态,也得去点赞啊,传统美德不是崇尚礼尚往来的吗?
哎呦,这人说说不错,我给人家评论一个。靠,这人照片P的太厉害了,评论刷屏,咱不留下点脚印也不好意思。
妈的,我给她评论,她怎么还没回复,完全忽视我的存在啊妈的。
于是你一天中花费了多少精力和时间给了智能机,你也不知道,只知道本来可以做些更有意义事情的时间,你却拿来抱着手机,盯着频幕,用满腔热血,去精心维持隔空喊话的虚拟关系上。
就像两个在深井里的人,你向外面的世界喊一声,那口井的人回应你一句,你高兴地不得了,于是更加卖力的喊。其实,你可以满身轻松的坐下来,去看看周围的风景,陪身边人聊聊天的。
发现了发动态的诸多麻烦后,于是很少逛空间。偶尔突兀发出的说说,也在证明,自己还活着。
我想,你过得好不好,快不快乐,冷暖自知,不开心就找身边的朋友倾诉,高兴了就纵情歌唱,放声大笑。总抱着手机,把仅有的一点情感和慰藉,像倒垃圾一样向虚拟的世界倾倒,心情展露无遗,注意力聚焦在虚拟中,总会错失很多东西。
我的一哥们,做生意,买了部智能机,但就是喜欢用的老版的诺基亚。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那种。偶尔定个闹钟,待机时间特长,关键时候还能当打架利器,因为抗摔性比较好。
我问他是不是怀旧,走怀旧风。
他回答,不是。就是喜欢简单,就是不想把尚好的时间花在毫无意义的东西上。
而他的智能机上,装的软件也很简单,一个聊天工具,一个音乐app,外加一个网页浏览器。如此而已。
有空就看看新闻,大新闻总是错不了,八卦从来不看,下载些喜欢的音乐,能打电话的就不发短信,能发短信的就不用聊天工具。因为简单,实用。更多的,是减少些不必要的复杂,和对某些技术的依赖性。
而更多的时间,他加了个学习交流群,经常在里面学习知识。除此之外,摒弃一切虚拟飘渺的东西,把大把的时间陪在老婆孩子身边。如果尚有余力,就培养些兴趣爱好,出去旅游转转,多交些朋友,生活竟然也过得充盈丰富。
你把大把的时间,留给了冰凉的现代机器,而有些人,把美好的东西,分享给身边每个爱的人。
就像有些人喜欢在狭隘的井底喊话,思想和行动早已被禁锢。有些人却已经付诸行动,越出深井,去更广阔的空间看看。
前段时间,我在楼顶上乘凉,见到一对穿着清爽的老人在一起散步,老头停步,在原地教起了老伴打起太极拳,两位老人一招一式,行动缓慢,但动作认真,脸上溢满了充满了阳光的笑容。
我站在楼顶,感觉很这画面美好,让人动容。因为感觉这是两人最好的爱情。
转念想,如果两位老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各捧一个智能机,老头刷新闻,老伴看朋友圈,彼此谁也不理谁,该是多么大煞风景。
而我能想到的幸福,是能伸伸手就能抓到你的手,转转脸就能看到你的笑容,即使不能,也要把青春的时间,留给身边还未远行的人。
而不是说,我千里传音,你敷衍一句,却从此死在了我的朋友圈里。
▼
朋友圈可怕的不是那条细线
是我看不到细线也不看全部
S小姐是我们每次聚餐的必备压轴话题,方便入口,耐嚼易咽,人人都有兴趣掺和几口。
无论聚餐的主题是什么,庆祝谁发了笔小财,有人有事求助,为新加入北漂队伍的熟人接风,或者纯粹只是扎堆吃饭,差不多茶足饭饱了,总会有人提上那么一句,“哎,你们看了S最近的朋友圈没?”
这句话一抛开,就像扔出个手榴弹,原本瘫在椅子上昏昏欲睡的人群立刻炸裂开来,因为S的微信朋友圈,总是变着法的精彩。
“听好了,”有人掏出手机,点开微信,开始念,“昨天累得心力交瘁,和张导聊天时透露了放弃的念头,被他严厉地批评了很久,做电影这行不容易,谢谢您在我软弱时及时拉我一把,我会坚持下去!”念完,举起手机展示一圈,屏幕上赫然几张张艺谋大导演的生活照。
“看这条看这条,”另一个人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速翻动,“亲爱的薇姐和子怡,眼看着你们一步步走向自己的最想要的位置,为你们感到欣慰。”照片中,我们的S分别和那两位著名的薇姐、子怡搂着合影,笑靥如花。
“Home party模式开启!辛苦了这么多天,好好犒劳自己一下,谢谢亲爱的他送我的礼物,Mua!”一个阴阳怪气捏着嗓子的声音。这回不等它落下,我们已经纷纷埋头滑动自己的手机,欣赏了满打满算九张豪宅豪车豪包的远近特写。
我还注意到,这条朋友圈下面有一条唯一的评论,来自她自己:“统一回复大家:包包四万八,他非要买,我也觉得不值。”后面附了几个委屈表情。
S小姐是谁,电影圈名流?一线演员?新晋导演?通通不是。至少在我们了解的范围内,S只是我们的老朋友之一、中学时期参加某个作文比赛认识的赛友、一起北漂的苦逼文艺青年,来北京的两年,辗转托圈内关系做过图书编辑实习生、剧本修改枪手,不过要细抠起来,后者也确实能和电影挂点钩。
差不多有一年半的时间,S每天跟着我们厮混,毛衣起球,刘海出油,缩在人群里玩手机,在朋友圈里抱怨工资太少,工作受气,房租太贵,以及男同事太丑太极品。有时候后半夜发一串哭的表情,下面马上出现零星几个赞。
S还有一个住在通州的记者男友,每天胸前挂着一台巨型单反相机,乘两个小时地铁去一家报社实习,周末乘一个半小时公交来找S,两人也会计划一些一日游,二日游,这个时候的S,朋友圈里也会流露出少有的快乐,发一些标准“游客照”,满面春风。跟S合租的C不时向大家通报,他们第七次去动物园了,他们第五次去游长城了,有一次还神神秘秘地告诉我们,“知道他们圣诞节的烛光晚餐是什么吗,69块钱的麻辣香锅团购套餐!”
就是这样一个S,和她的工作、她的男友、她的朋友圈内容一样,怎么看,都不像是会让人多看几眼的那种人。突然有一天,就摇身一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一开始,只是偶尔一两张出入高档餐厅的照片出现在朋友圈里,大家还会嘻嘻哈哈地在评论里调侃,“发财啦?”“傍上干爹啦?”接着,这样的照片越来越多,等你突然缓过神来,去翻她的朋友圈,就会发现,从前那些旧款诺基亚拍出来的,像素极低的长城照,脏兮兮的猴子大象,感叹号漫天飞的工作抱怨,通通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日复一日的高档餐厅、豪宅豪车、电影发布会、明星合影,最低调时也是电影院、美术馆、画廊、音乐会,是“好久没来了,xx先生的作品使我宁静。”
“怎么回事,她最近是走了什么横运飞上枝头了吗,还是在开一个大玩笑?!”趁S不在,我们纷纷问C。
“你觉得是开玩笑就是开玩笑,你觉得是真的就是真的。”C一脸天机不可泄露的神秘。
“别神神叨叨了,你也忘吃药了吗?”我们攻击道。
在我们的不停催促下,C才不耐烦地坦白,“其实我也很长时间没见到她人了,她好像在忙一个大计划,哎呀反正下次见面你们自己问吧!”
于是,我们在一种迫不及待的焦灼里,刷着S的朋友圈等着这个“下次见面”,S也许真的忙起来了,算一算也已经连续四次缺席我们的聚餐,朋友圈倒是无比勤快地更新着。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不敢评论了,就连赞也不大点了,因为在搞清楚真相以前,你根本不知道评论什么合适,评论什么不合适,任何一种表态都有可能落下笑柄。
“你告诉她,不想来就别来喽,让她跟她的张导谈心去吧。”W难得开口,对着C说。在我们这群人里,W年纪略长几岁,最能写,发表文章的刊物最高级,也是最早有独立编剧的影视作品在电视上播出的,虽然手上一个抱有极大期望的电影几经坎坷还是夭折了,但那样的失败也属于成功人的小挫折,她一直是S和我们几个人的标杆。
我们三三两两地附和着,但又抱着一丝侥幸和一探究竟的愿望。等着下次见面,发现S还是原来那个S,那么我们就可以一解谜团或是大肆嘲笑她的朋友圈内容了,或者,发现她果真不是原来那个S了,那我们也好早点选择该用什么新的态度来面对她。
S还是出现了,跟她一起来的还有她的新男友。我们首先直勾勾地盯住他:一身低调名牌,性格随和,浑身上下透着富养出来的松弛和漫不经心。而再看我们的S,你会发现她已经不是我们那个S了:卷了头发,精致的淡妆,优雅的套装裙,牛皮高跟鞋,坐姿优雅,轻声细语。
我们也很快反应过来,送S四万八包包的是新男友,而不是通州记者男友,更不是我们曾经以为的情况之一:记者男友的突然暴发。那么,S迅速混入电影圈顶端,也是因为这个富二代新男友吗?就在我们心照不宣地沉默下来,内心暗自嘀咕时,S抛出一个更大的炸弹:“对了,告诉大家一声,我开了一家影视公司,新一年想好好做几个电影,毕竟好的东西是要花心思打磨的,自己有个工作室比较放心。”话毕,起身优雅地发给每人一张名片,全然忽略我们惊愕如雕塑的反应。
这次见面之后,S就彻底成为了一个谜。S是富二代吗,以前是因为低调才吃69元麻辣香锅套餐?我们想起出油的刘海和起球的毛衣,否定了这个猜测,因为没人会因为低调而故意选择屌丝气质,除非是神经病。有人怀疑是富二代男朋友给了她这一切,包括开公司。有人则把目光投向张导,猜测S已经加入了他的神秘团队,筹划一场大行动,没准明年上映的几部大戏之中,其中就有她编剧制作的。“对啊!张导!张导!”也许因为亲眼见到了S“脱胎换骨”后的真人,之前半当真半当笑话的朋友圈内容陡然增加了分量,我们聒噪地讨论着,面容无不带有新奇的惊恐。“注意点,你们有点无聊了噢!”W突然板起面孔,引起一阵沉默,但是一转身,她就去问C,“真的吗?”
尽管疑思重重,但谁也没有去问S本人,究竟是哪一种情况,谁也不想戳痛自己薄弱的自尊心。只是,每一天,我都会打开S的朋友圈看几遍,那些图片似乎带有魔力,给人一种美好的愉快的幻觉。因为点的次数太多,导致后来只要是她朋友圈里的照片,通通不用缓冲,碰一下立刻就弹出清晰大图。虽然没有问其他人,但我相信他们也跟我差不多。
有一天,就在我习惯性点开S的头像,打算继续刷朋友圈时,她的头像旁边冒出一个红色的数字。“在不在!”她叫了一声我的昵称。
“在的在的。”我回复。
“你方不方便微信上发个红包给我?”她问,“我刚下飞机,钱来不及换成人民币,但是马上要支付一笔东西,只能用微信支付啦哈哈!钱换了就发你一个更大的。”
因为用的是语音,没有多想,我马上回,“哈哈好啊,多少?”
这件事之后,S就再也没有出现在我们的聚餐上,朋友圈倒是一如既往的热闹,看起来似乎这几天去了斯里兰卡,要在那里“放松几天”。“更大的红包”还没有给我,也许是时间匆忙,但在人群中,我不露声色,甚至心里是暗暗开心地,等待着她回国的那天,不是真的为了“红包”,而是像在守护一个我和她的默契。我们的S,其实并没有离开得太远。
“S出国了呢,她现在怎么样呢?”有人刷着那几张附有一句“斯里兰卡的天空还是那么蓝”的图片自言自语。
“别问我,她早就搬出去了,不住我们那个破房子了。”C脸上不无失落。
“那应该是很好吧,肯定很好。”我怀着一种温暖的祝福,喃喃道。
“嗯,看她混得越来越好了,也替她开心啊。”有人说。我以为W会嘲笑我们几句,但她没有说话。
事情转折,是在半个月后,圈子里面一个小姑娘声称在大悦城的地下美食城看到了S。她连连保证那就是S,绝对不是认错人,脸上因认真而涌起阵阵红晕。
“也就是说她没有出国喽?”大家不置可否。
“出国突然回来了也不稀奇啊。”我说。但是马上,我就闭了嘴,因为S的朋友圈陡然弹出一条新的动态,“国外的空气确实好很多,让我逃离雾霾,多享受一会大自然的馈赠吧!”
“下次谁碰到了就直接上去问她呗。”最后,W建议道。
而这个“下次”并没有隔太久,很快又有人在鼓楼东大街看到逛街的S,离奇的是,和S并肩走在一起的并不是富二代男友,而是那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通州记者男友。因为涉及到感情隐私,看到的人也没有上前询问她,绕道走开了。
这个新的发现引起阵阵猜测,终于有人抛出致命的疑问,“你们有没有觉得,她的照片有点假?”
“早就觉得了。”有人立刻回答,“一开始就感觉不对劲。”
我们迅速投入到“找茬”的热情中,发现S朋友圈里那些豪华别墅、豪车、名牌衣服、包、巴黎街头、斯里兰卡的天空、张导,通通没有她本人的痕迹,确实有些耐人寻味。另外,她给自己评论的那些“统一回复大家”,也怎么看都像是自说自话,压根就没有什么提问者吧。当时唯一迷惑到我们的明星合影,也似乎没那么难解释:只要和这个圈子挂一点点钩,谁都可以去一些相关场合蹭几张合照。
在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语中,S的信誉岌岌可危,而接下来的一件事,彻底把我拉入一个暗暗担忧的境地。
我所在的影视公司出了新剧,反响不错,办了一场庆功酒会,作为员工,我自然也在酒会上。和我邻座的姑娘来自一家影视公司,自来熟,闲聊之际给我们展示公司微信群的Q版头像,在群成员那一栏里,我赫然瞥见S的头像。
确认了一番,不光是头像,昵称也是一样。“她也是你们公司的吗?”我问。“是啊,我们公司剧本策划经理的助理。”她说着,顺手点开那个头像,滑进朋友圈。
奇怪的是,朋友圈里又完全不是我平时看到的那个S的朋友圈了。没有豪宅豪车,没有明星合影,没有斯里兰卡的天空,没有巴黎街头,取而代之的,是大段大段的“咬牙含泪”励志格言,是“路是一步一步走的,事是一件一件做的,踏实做人,不计回报”。是“加班到这个点,只求所有事情都过自己这一关,无愧于心,晚安”。也发过一张照片,那是我们熟悉的那个记者男友,附言“谢谢你陪我一起打拼”。邻座女孩告诉我,此人低调,勤奋,朴实,是公认的劳模。她特别强调道:也许现在(周末)还在公司加班呢。
为了防止认错人,我又再三确认了几遍微信号,甚至打开自己手机里S的账号,反复对比,没错,就是她。为什么同样一个账号,朋友圈里却完全是两种内容?我很快明白了,S设置了“分组可见”,不同的分组里,发出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而每个分组里的好友也看不见别的分组里的内容。
我二话没说,拿手机拍下了这个朋友圈内的内容,跑到有Wi-Fi的地方,一一发送原图,传给圈内除S以外的每一个朋友。
啊!S!现在,她已经彻底把我们搞疯了。那些漫长得看不到边的白天,那些无心工作也睡不着的夜晚,知了声没完没了,香烟蒂堆满烟灰缸,我们无事可干,只能翻来覆去琢磨我们的S和她的朋友圈,手指在那些豪华别墅、巴黎街头上面反复地,久久地摩挲。一切都是假的吗?
有一个人坦白,“难怪她问我借了钱。”
很快有第二个人坦白,第三个人坦白,所有人坦白。
大家都沉默了。我想起自己之前没有把借钱的事告诉大家,是因为我以为自己和S的关系更好一些,甚至因为受到信赖而感到些许自豪和羞涩。现在我坚信每个人都这么想过,包括心气颇高的W。我死死盯着W,直盯得她满脸通红。
事情变本加厉。接下来又有人从别的朋友那里,看到S第三个版本的朋友圈。
她特意借来那个朋友的账号,登录给大家看。那又是另一番天地了,我们的S涂着魅惑红唇,披散着凌乱长发,露出半只肩膀和事业线,做出小野猫的姿势,性感撩人,在后半夜的朋友圈发出无言的召唤。而白天,就是鬼马卖萌小白兔,满屏幕堵嘴锤子手。大家啧啧感慨,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仅凭想象力的触须还真难以触及S如此风情万种的一面。分享给大家,看的人亲昵地称之为“绿茶版S”、“大蜜S”,并特别补充,此版本很有可能只对帝都富二代圈年轻男子开放。
我们大胆猜测,S的朋友圈肯定还有第四个分组,第五个分组,第六个分组,每一个分组都是一个平行世界,每一个分组都是不同版本的S。而我们所在的分组里,就是富豪版的S,讽刺的是,据我们目前所知,她也只对这个分组里的我们讨过“红包”。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一个怏怏的声音。
我们看向W,每到关键时候,她总是比我们更冷静,更淡定,更理性。果然,这次也一样,她想了一会说,“她不是留给我们名片了吗,去一探究竟好了。”
对,对,名片。S派发给我们的新名片还在,很多人随身揣在包里,她的公司名称、地址、电话,白纸黑字印着呢,还能有假吗。
为了无聊的真相,或者更为直接地,为了大家的“红包”。那虽然不是什么大数目,但每一份都已经是我们其中几个人半个月的工资了。大家迅速选出三个住处离名片上地址近的女生,第二天去完成这个任务。
W连夜为大家新建了一个没有S在内的微信群,用来给她们三个直播最新情况,群的名字为“寻找S行动”。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开始在群里刷起来。
“出发了。”“打上车了。”“应该是这个大楼吧,你们看看照片。”三个女生热情地汇报着,群里一片热闹,不时有大家紧张流汗、激动晕倒的表情弹出来,如果兴奋也能通过手机屏幕传递的话,我的手机一定成了一个火红滚烫的山芋。
只是,从“进电梯了,我们马上到了”开始,三个人的汇报就戛然而止。任凭我们怎么询问,催促,也没有反应。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后,她们终于重新出现。“我们有可能以后都见不到S了。”其中一个说。
一阵慌乱,群里火速充斥各种惊恐表情,一批接一批,淹没了她的话。过了好一会儿,页面渐渐平静下来,不再弹出新的内容,另一个女生开始解说。
“你们能想象吗,S家是江苏农村一户特困家庭,根本不是什么富二代!现在被她父母带回农村去了。”
“怎么会?”我们不解道,“她还开了公司,住豪宅开豪车呢!”
“公司是借高利贷开的空壳,豪宅豪车也是租的,高利贷的人都找上门来了。不光这样,男朋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因为有两个男朋友都坐在那里!”
“天了噜!” 我们开始担忧自己的红包。
“所以说两个平行世界里分别有一个男朋友喽?好强大!” 有人已经接受了钱讨不回来的可能,转而揶揄道。
“估计不止,如果她有十个朋友圈分组,也就有十个男朋友吧。”
“没准。”
S人间蒸发了数天后,她的父母突然出面,解决了这件事,也挨个联系到我们,还清了那些“红包”。据说,S回到老家后,决定从此不再回到这个是非之地。
S走后,就不再更新朋友圈了。一周后,我们这群人再次聚在一起,为一个新到北京开始北漂的老赛友接风。也许是“红包”的失而复得,又让大家恢复了和善。有人伤感地感慨,S经过这一遭,肯定彻底厌倦了大都市里的“喧嚣浮尘”,一心皈依老家那片净土,现在,我们才是真正地、彻底地失去S了。
“她不是出国了吗?”新来的老赛友突然说,“刚刚她还发了朋友圈。”
接着,在众人的注视下,他掏出手机,打开微信,点开S的头像,熟练地进入她的朋友圈。果然,一张蓝天白云的照片赫然入眼,显示时间是“一小时前”,照片中,S一袭白裙,做出伸手拥抱蓝天的动作,角落里跳出一行字,“久违了,斯里兰卡的天依旧那么蓝。”
“靠!”我们疯狂地去掏自己的手机,迫不及待点开她的朋友圈一看究竟,奇怪的是,任凭你怎么摁住那个头像使劲刷新,也不会再弹出任何一张新的照片、一条动态了,甚至,从前的那些豪车豪宅公司包包,也都突然消失不见,S的朋友圈,只剩下头像下方那条横杠和一片空白。
显然,并不是S离开了朋友圈,而是我们这群人,被她从分组里剔除出来了,就像剔除出她的众多平行世界中的一个。人群愣了片刻,开始反应过来,不声不响地埋头吃菜。
“让我们为S碰杯吧!”W突然举着杯子站起来,“让我们遥祝S在她喜欢的那个平行空间里,幸福快乐,斯里兰卡的天空永远那么蓝。”
▼
我挺喜欢以前那种慢节奏的生活
一部电话机一封书信还有一个爱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用指尖触碰世界的时代
我并没有觉得如今网络科技发达了不好
只是觉得天天用手指去感知这个世界没有温度
你要知道就连大多数的手机都是依照人体感应的工作原理才能触摸生效的
你看你的手机这么傲娇
我们不如拿出一天来,不去哄它
放下手机,脱离互联网
去感知一下外面有温度的世界
你同样也会找到你所需要的存在感
给你讲个有趣的故事,前一阵子,我突然地厌烦了刷朋友圈,发了一条类似上面那种要脱离互联网一天的话,当我第二天起来准备刷朋友圈看大家给我的回复时,我发现我的路由器坏了。哈哈。
▼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手里仅存的,是冰凉的金属体。
如果你有想去的地方
就放下手机去那里,不要不停地刷朋友圈
如果你有想联系的人
就放下手机去找TA,不要一直等TA不确定的回复
如果你有想知道的消息
(長按圖片,可“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華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