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教育-059】如何培养哈佛生?

2015年08月21日 新西兰教育





本文为【新西兰教育】原创文章,欢迎各位朋友转发分享。如媒体或者公众号需要转载,请书面接洽 [email protected]



华人家长多少会有些名校情节。听到哈佛啊、剑桥啊,恐怕都替自己的孩子心向往之。

要真想培养名校生,得知道名校要求啥。成绩当然很重要,那些顶尖的学校在招生要求中明确写出申请人的成绩必须是百里挑一才可申请。但是,只有拔尖的考试成绩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经历。

比如在哈佛大学的招生网站上,就能清楚地了解哈佛大学对申请的学生有什么要求。看看他们的问题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说上名校光有成绩是不够的了。

哈佛大学的招生过程介绍中这样写到:
我们的甄选过程会对每一位申请者进行仔细考量,我们要挑选出那些最佳的教育者-他们在大学生活中会激励他们的同学或者教授,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中有可能激励所有他们身边的人。当我们读取你的申请资料时,我们会依据如下问题进行考量。


发展与潜能


•你是否已经发挥了你学术和个人的最大潜能?
•你是否曾经竭尽全力?
•你是否有积蓄的力量可以做更多?
•你如何利用你的时间?
•你有新点子吗?你能自己开始某项事情吗?什么让你感到激励?
•1年之后的你是什么样子?5年之后呢?25年之后呢?你会对你的周围做出什么贡献呢?
•你现在是什么样子的人?你将来会是什么样的人?



兴趣与活动


•你有对什么事情深度地关注吗?- 智力的,课外的,个人的?
•从你的兴趣当中你学到了什么?你为你的兴趣做过什么?你如何达成某种结果?有什么成功或者失败的经历?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在课外活动方面,体育运动,社区活动或者家庭责任方面,你有没有抓住所有机会?
•你的活动质量如何?你是否全身投入或者担任领导角色?
•如果你在高中阶段没能有机会进行课外活动,你计划在哈佛大学上学的课余时间开发些什么活动?



个人与性格


•你曾经为自己做过什么选择?为何做出那样的选择?
•你是大器晚成的人吗?
•你对新鲜的人和事物的接受程度如何?
•你的成熟度、性格、领导力、自信度、和善待人、幽默感、关心他人和应对压力方面的表现如何?



对哈佛社区的贡献


•你能够应对大学生活的自由和压力吗?
•你会对哈佛大学及你的同学有贡献吗?你是否能够从哈佛的经历中获益?
•其他同学会愿意与你同住一间宿舍吗?一起进餐吗?一起上课吗?被分在同一组吗?或者在校外活动中进行紧密的协作吗?

看了哈佛的招生问题,你是否感觉培养哈佛生不该把成绩作为唯一的发力方向呢?其实不仅是为了上名校,就算是要培养合格高中毕业生,精力都不应该只是放在学习成绩上,因为面对未来,需要有很多考试能力以外的能力,领导力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最近,女儿学校举办了一次家长沟通会,就是专门给华人家长宣传学校给学生们提供了怎样的一个环境,让孩子们在学习之外,有广阔的天地对于领导力进行培养和锻炼。活动的主讲人是高中的校长,他主要介绍了女儿学校的高中,11,12,13年级中,学生们可以争取的领导力的锻炼机会。

女儿的学校有完善的培养学生领导力的体系。在13年级,有一个由22名同学组成的“级长俱乐部”。入选这个俱乐部是学生的无尚荣耀,因为这22名同学会得到学校的支持,在13年级进行研究,自己选择项目,自己策划活动筹集资金,然后进行项目的实施。在以往的毕业班,这个俱乐部的同学,曾经为比较贫穷的小学建起了图书馆,曾经为有智障老人生活的社区进行环境美化。所有这些活动,老师只是起指导作用,不当领队。22人各有分工协作。校长说,去年级长俱乐部筹款两万多元纽币进行项目实施,让人惊叹学生们的能力。

除了级长俱乐部,学校里还有学院体制。看过哈利波特的都应该还记得魔法学院里有四个学院,新西兰的很多学校也都有学院(House)的概念。女儿的学校分为四个学院,每一位学生自进入学校开始就被分配到某一个学院,保持不变,直至离开学校。学院是不同于年级和班级的,每个学院都有从低到高的各年级同学组成。而学院的院长和领导就分别由11,12和13年级的学生来担任。而学校为每一个学院还配备了主任老师。学校内的很多评比和竞赛都是以学院为单位的,比如学校的运动会。

学校高中还有九个学生委员会,内容包罗万象。有出版委员会、健康委员会、毕业班管理委员会、运动委员会、国际委员会、服务委员会、活动组织委员会、文化委员会、大学预备委员会,每个委员会有十名同学做委员,各有各的职责。

听了校长的介绍,感到孩子们在课外活动中的锻炼机会真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啊。而校长开篇对领导力锻炼的讲解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他讲,学校宣传的领导力,不是对别人发号施令的能力,而是服务他人的能力,看自己如何对自己的小组,班级,年级,学院,学校和社区进行服务,这个理解有非常深刻的含意。

活动结束后,和几位家长聊天。提起以前在新西兰有个华人小孩,学习特别出色,IB成绩考出40多分。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满分是45分,考39分就可以申请剑桥大学的某些专业了。按说这孩子应该是全球名校随便挑了,可是最后没能被任何一家世界前50名的大学录取,吃亏在光顾了学习成绩,没怎么进行课外活动上了。要早知道,应该也在课外下些功夫,保持个合理均衡。

学校尽心地营造这样的环境,不光是为了学生进名校。这些丰富的课外活动环境,就像肥沃的土壤,可以培养出磊磊硕果。孩子是否进名校于我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学校能够为孩子提供机会和环境,让她能够在花季年龄培养锻炼一些受益终生的能力,这才是让人最感欣慰的教育。


注:哈佛招生问题源于哈佛网站https://college.harvard.edu/admissions/application-process/what-we-look


作者简介


Sherman Wang - 在外企工作了二十年,曾任全球五百强美资企业中国区服务总监。因希望为孩子寻找更好的教育环境,全家移居新西兰。Sherman创办了提供教育服务的公司,并在奥克兰理工大学(AUT) 教育系就读深造。


如有关于新西兰留学方面的需求,请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