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中最幸福的事,你做过几件?

2015年08月28日 新西兰乳品网





孩子眼里最幸福的事情

对孩子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父母的爱,莫过于父母用心的陪伴,莫过于全家人快乐地在一起。

1、和孩子一起睡



陪孩子一起睡,最大的好处,就是给他们安全感,因为他睁开眼睛就能看到熟悉的面孔,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注。当孩子知道他可以依靠父母,可以在真爱中长大时,他的心里自然是幸福的。

2、和家人在一起吃饭



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这是我们国家的老传统,是家庭关系和睦的表现,也是增进亲子感情的好方法。

当我们长大了,离家远了,不能经常看到爸爸妈妈,但是仍然会记得家人一起吃饭的温馨场景,因为那里有爱的流转。

当我们坚持按照计划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这件事情就会变成一种仪式。坚持做一个仪式的好处,就是让感情深入到内心深处,让幸福持久,而吃饭就是一种最简单的仪式。不仅如此,孩子的食欲也增加了哟。

3、玩一些简单的家庭游戏



家庭游戏,就是有爸爸、妈妈(还可以有其他家庭成员)和孩子一起玩。可以是堆积木,可以是一起舞蹈,可以是躲猫猫,也可以是一起蹦跳……

4、和孩子一起看一本书



你可以把孩子怀抱在胸前,在温馨的读书时间里,和孩子一起成长。最适合的时间是睡觉之前。

5、和孩子一起享受无所事事的时光



无所事事的亲子时光就是很多时候被大人看起来无聊透顶的、但孩子却沉浸其中的时间。比如,孩子在反复搭几块积木、推倒,再搭起来;或者只是研究一块布头,就研究半天;再或者,只是玩水,从一只盆子把水舀到另外一只盆子里。还有时候,是什么也不做,孩子就腻歪在你旁边,爬一爬,坐一坐,离开一会儿,又在你身边腻歪上一会儿。

千万别小看了这些看起来平淡无奇的时间。孩子们就是在貌似无意义的动作中认识世界、建构自我。这种琐细时光,还会给孩子提供安全感的滋养:爸妈就在我身边,他们允许我去探索,我可以走得稍微远点,但不担心有危险,因为我知道爸妈就在我身后。



孩子眼里最害怕的事

在孩子的眼中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其实,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因为,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1、父母吵架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父母以为孩子还小,夫妻间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对小孩子是无所谓的。其实,孩子们那一双双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们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记录下来了。有些家庭,夫妻间争吵不休,满嘴粗话,甚至动手动脚,家庭气氛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压力;有些父母,长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少语,在这种气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压抑,时间久了势必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使孩子变得冷漠、孤独、执拗、粗野,成为心理方面的畸形儿。

2、父母发脾气



孩子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3、偏心--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4、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它会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5、不耐心解答孩子提的问题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特别是在童年时期,好奇心特别重。但是不少爸妈对孩子的问题不加重视,没当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老师。

有的父母嫌孩子烦,三言两语打发孩子,孩子也许还很小,但他也能感觉到爸妈的态度,父母的冷淡会让孩子以为自己不应该问问题,或者不应该问这一类问题,让他对自己能力失去了信心。

爸妈的敷衍还会让孩子渐渐失去提问的热情,也会渐渐失去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知半解,信口作答,孩子对爸妈的话总是深信不已,你给他错误的答案,孩子会当成是真理而记住,错误的观念一进入脑海,再要改回来就难了。

6、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7、忽视孩子的优点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是,在我们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如别人的孩子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8、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博取别人的赞叹有的家长,简直把孩子说成“豆腐渣”。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八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父母,能够静下心来,放下身份、蹲下身来、走近孩子,让孩子感受幸福,远离伤害!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