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新西兰教育】原创文章,欢迎各位朋友转发分享。如媒体或者公众号需要转载,请书面接洽 [email protected]
孩子小的时候,都喜欢听爸爸妈妈念故事听。如果有哥哥姐姐给弟弟妹妹们念故事听,那场景也会很美妙,不是吗?这周学校有个活动,读九年级的女儿就进入了这样一个美妙的场景,作为一名学姐,她要去给学弟学妹讲故事。
事情是这样的。这是女儿学校九年级的一个“阅读日”活动中的一项内容。每位学生九年级的同学进到一年级同学的班级,给一两位一年级的小同学讲故事听。虽然只有短短一节课的时间,但是之前这些哥哥姐姐们要做不少准备工作。
首先,讲什么故事呢?讲什么故事由孩子自己决定!可以从学校的图书馆里借阅出来,自己熟悉后,到时去给学弟学妹读。但是老师说,选择故事有一样很重要,就是一定要自己喜欢。因为如果自己都觉得故事无聊,别看学弟学妹才一年级,他们很快就会发现的。是啊,“自己喜欢”,这种选择在国内的环境中有时已成为奢望。而“自己喜欢”是简单而又能产生强大源动力的内在感受。这是我喜欢女儿学校课程设计的地方,它时常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怎么能把故事讲好呢?女儿挑了三本图文并茂的书,早早拿回家。老师在学校讲了一些如何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的技巧,语音语调,轻重缓急。还建议学生用录音机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回放,听听自己的声音。这一阵子,经常听见女儿大晚上的在家里大声地,非常有语气地在练习讲这些故事。女儿照做了,说不喜欢自己的声音,觉得好奇怪,像是另外一个人。由于我在演讲上面花过些功夫,了解一般人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声音都会觉得怪怪的,那是因为自己对自己声音的认知最开始是从脑颅内部的震动来的,而录音机里重放出来的声音,才是被人听到的自己讲话的声音。我心里暗自感叹女儿的幸运,才初中就有老师指点发声和表达技巧了,意识到自己的声音和原来以为的不同是个宝贵的认知,也是提高的起点。
准备停当,阅读日终于来了。女儿被分配为一位“萌萌哒”小男孩讲故事。女儿在这教育环境里久了,也学会了给人自由。他请那个小同学来选自己要先听哪一本故事。
小男孩先选了那本黑封面的《黑》,第二是《一只会分享的熊》,第三本才是《原来没那么小》。可能因为是男孩的缘故,他把那本用女孩做封面的书排在了最后。
《The Dark黑》:“黑”和一个小孩生活在一个屋子里。小男孩很怕黑,因为晚上自己睡觉的时候“黑”总是会去找他。于是他鼓气勇气与“黑”对话,“黑”引领他到地下室找到了灯泡,安到了他房间的墙上。从此小男孩再也不怕黑了。
《一只会分享的熊 The Bear who Shared》一直很善良的大熊看到了一颗果树,那上面的果子是他最喜欢吃的,果子摇摇欲坠,大熊决定在树下等果子掉下来。但是不只有大熊想要吃的,一只浣熊和一只老鼠也想要,在他们爬到树上要去够果子的时候,果子偏偏掉了下去。可是善良的大熊把果子分给了浣熊和老鼠,他多了两个新朋友。
《原来没那么矮Not So Small After All》Lily是班上最矮的孩子,经常遭到大孩子们的欺负。她很不服气,于是决定想尽各种办法试图长高。试过踮脚,试过偷穿妈妈的高跟鞋,也试过把自己挂到门上,可是都未果。Lily最后想“矮又怎么了!我会把那些欺负我的人都吓跑!”第二天在学校的时候,Lily帮助了同样被欺负的一个男生,把欺负他的人都成功吓跑了,他们成了好朋友。Lily想:哈!现在我再也不觉得我矮了!
女儿回来兴奋地说着那个萌小孩的可爱。长相可爱自不必说,金发碧眼的五岁小男孩,穿着规规矩矩的校服。故事里听到他不懂的话,会用小手拉着大姐姐的手晃来晃去,带着一脸正经地问姐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呀?”读完故事,女儿问他,三个故事里面他最喜欢哪个。没想到他说最喜欢最后一个,就是那个封面是女孩的故事。和他聊天,发现原来这个小萌孩刚好也是他们班上最矮的一个。
这次读书活动设计形式非常新颖,孩子们有兴趣,就对待得特别认真。因为准备得充分,讲故事的时候就变成了一种享受,读后自己也会有很多成就感。读书活动那节课结束的时候,和女儿同去的九年级同学们都纷纷表示这个活动有意思,一年级的学弟学妹们好可爱。孩子们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锻炼了表达能力,也体会到了不少自主学习快乐,真是一次有趣而又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鸣谢:感谢女儿提供故事书的内容缩写。
作者简介
Sherman Wang - 在外企工作了二十年,曾任全球五百强美资企业中国区服务总监。因希望为孩子寻找更好的教育环境,全家移居新西兰。Sherman创办了提供教育服务的公司,并在奥克兰理工大学(AUT) 教育系就读深造。
长按上面二维码,关注【新西兰教育】,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