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迷,到现在我也没完全解开 – 女儿学习钢琴的兴趣是怎么被救回来的。
女儿在国内钢琴学到四年级时,哭喊着不要再学了。因为钢琴老师会打手,还会恶语攻击,比如“你怎么回事,这么久了都弹不好!”。我们说给她换个老师继续学,小姑娘有点宁死不屈的劲头,开出各种条件来交换,只要可以停止学琴。想起她每次坐在钢琴前流泪抽泣,执意不肯再继续,我没有像当初某某钢琴家他爹那样喊出“活着就要创造奇迹”,我们自甘平庸,依了女儿,停止再找钢琴老师,停止考级。
之后的两年多,老婆变成祥林嫂,不时在我面前幽幽地念叨,“我们将来会后悔的吧,孩子从三岁就开始学琴,学了七年就这么放弃了,多可惜啊!”确实可惜!但是我不愿意孩子继续如此痛苦地学琴。本来我们让孩子学习钢琴和音乐是要享受艺术之美,也没想登峰造极,不指望成名成家。不过,我们留了一条后路,搬家到新西兰时,把钢琴一起运了过来。但在决定之前,女儿还是有些踌躇的,既想钢琴一起搬走,但又怕我们强迫找老师让她重温噩梦。当时还问我们,“还想让我弹?” 我答,“卖了可惜,万一呢。” 心里想的是,“万一你又愿意弹了呢。”
没想到,到了新西兰才半年多时间,我们期盼的“万一”就出现了。女儿对待学习钢琴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就像变了一个人。每天放学回家,女儿恨不得第一件事就是练习钢琴,全是主动的。练多了,自然是越弹越有点味道出来了。这真是令人高兴的事情!窃喜之余,脑海中时时腾出一个大大的问号 – 到底是什么让女儿对学习钢琴的态度有这么大的变化呢?难道真的是新西兰的月亮更圆一些吗??
前思后想,跟女儿访谈求证后确认:她对学习钢琴的态度转变主要是因为遇到了好老师,帮助最大的要数她的音乐老师-Mr. Ah Sam, 音译:欧三先生。
欧三先生皮肤黝黑,原籍一定是太平洋某岛。我一开始得知是岛人任教音乐还有些小小的意外,因为在新西兰一般对岛人的看法略微会有点偏见。教音乐,看外表,这位憨态可掬的中年男人不可能和音乐家的称呼扯上什么关系。可是,女儿一到新西兰,上第一节音乐课就喜欢上了,回来时常兴奋地给我们讲述音乐课上有意思的内容,简直已经对欧三先生佩服得不得了。加上女儿对学习钢琴的态度转变,让我们对欧三先生发了无限的好奇心。进而发现,他确实有很多可取之处,女儿遇到这样的音乐老师,是她,也是我们的幸运。
在音乐上造诣深厚
欧三先生曾经是新西兰交响乐队的成员,做过Pasifika交响乐队的指挥。他自己会作曲,曲风是女儿和我都喜欢的那种爵士风,并且在iTunes上销售。他有自己的乐队,业余时间可以提供商业演出。他目前还在进修作曲专业的博士学位。
第一学期教孩子们进行歌曲改编,把一首通俗歌曲改成爵士风。欧三先生功底深厚,可以指导学生们抓住改编曲风的要害。班上四个同学为一组,改编后进行表演。每个同学各司其职,有键盘,吉他还有架子鼓。孩子玩的不亦乐乎,恐怕不产生兴趣都难。
欧三先生自己的创作节选。
在学生身上愿花时间
女儿有天接到欧三先生的邮件,只发给了学校里他认为在音乐上有发展前途的28个学生。邮件说,如果孩子们愿意,每个周五的中午休息时间,都可以和他约时间来讨论关于下面的内容。
怎样把音乐作为职业,如何起步
音乐理论和表演的相关问题
如何把音乐当成生活
如果使音乐变成机会
这不就是我们说的兢兢业业,牺牲自己休息时间来做额外教育工作的好老师吗。而且,和初二的孩子们探讨这些问题是多么有意义啊。正如他在LinkedIn上的自我评价:“我热爱音乐,把它看作我的事业。音乐在我生命中给予我很多,我要把一样的机会分享给那些同样对音乐有激情的人们,通过音乐去帮助他们。”
为孩子创造机会
欧三先生对音乐的热情,使他乐此不彼地为孩子们创造各种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在他的音乐课上,会弹任何一种乐器都会得到展示的机会。女儿的钢琴演奏在班里是比较突出的,所以表演的机会就多起来。另外,学校经常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而每次活动欧三先生都想着和组织部门联络,申请让学生进行表演。
有一次请家长也参加的Bring & Buy慈善活动,是学生把家里不用的物品带到学校,在某天中午大摆跳蚤市场,请家长掏钱来买,而收入全部由学校捐赠给慈善机构。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欧三先生就安排了好几组音乐表演。女儿和另外三个同学事先一起排练,在活动的过程中表演了一首歌曲。
还有一次,欧三先生为女儿争取到在全中学集会时进行一次钢琴独奏的机会。女儿上台前压力很大,我也帮助她不停地做心理建设。最后女儿顶住压力,战胜了自己,完成了迄今为止在新西兰听众最多的一次表演。正式演出之前,欧三先生陪女儿在会议大厅现场试音。他还特意给我打了电话,说试音效果很好,不用担心,实在让我感动。集会结束后,数学老师和科技老师见到女儿,都主动表示祝贺。还有,女儿过后收到了一位不太认识的同学的邮件,赞扬她弹的好,也希望知道曲子的名字。
欧三先生几乎成了孩子的音乐偶像。因为他的音乐水平高,上课有趣,又肯花额外的时间来帮助对音乐有兴趣的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为孩子们寻找和提供机会。
其实除了欧三先生,女儿的课外钢琴老师也让我们感动。刚来新西兰,女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同意我们为她请一周一次的课外钢琴辅导。这是位本地的女老师,据女儿说和原来国内的那位老师有天壤之别。孩子也没有再提出辍学的要求,而是回来总跟我们念叨这位老师交给她多少东西,连五线谱上那些意大利文的各种修饰词都耐心解释。就在这次发稿前,女儿还特意叮嘱我不能忘记写一件事情。那是有一次,这位钢琴辅导老师给女儿的曲目比较难,左手为了音符的连贯需要跨度很大。女儿试了很多次都够不到,不过还在不停努力着。老师说,”你够到的话手会疼吧,如果太困难就不要够了,我不希望你把手伤到。”还记得我女儿在国内的会打手的钢琴老师吗?现在这位老师这样的温和的态度是否天壤之别!严师出高徒,温和的态度可能培养不出钢琴大师,但是令孩子容易接受,这对于我们这些只想让孩子对音乐保持兴趣的家长来说,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除了老师的因素,学校的热烈氛围对促进女儿对音乐的兴趣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女儿的学校里各种各样的活动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其中有一个活动叫做达人秀(Talent Show)。在一段时间里,学校为这个活动搭个舞台,每天中午,报名参加的同学就自己上台,为台下聚集的同学们表演自己的拿手节目。其中不少是孩子们自己组建的乐队。女儿深受影响,虽然还没有在学校达人秀的舞台上表演过,但是心里已经埋下了种子。
这段一分钟多点的视频是女儿学校的电视台关于达人秀的报道的节选版。
上个周末,坐在女儿房间的地毯上和她聊起最近的音乐课。聊着聊着,说到高兴处,她说希望自己到高中时候,能够加入或者自己组建一支乐队,她来做键盘手。重拾对钢琴和音乐的兴趣后,女儿和以前国内的同学一起编的小歌《黑童话》的伴奏也用音乐软件Garageband做了出来。对于歌词,两个小姑娘计划把现有的中文歌词翻译成英文,将来还计划有日文和法文版。女儿对音乐的兴趣就这样愈发浓厚起来。
《黑童话》伴奏节选
我兴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对我来说,就是学会享受音乐之美,拓展一个美丽新世界。深深地为孩子高兴,不是因为她在音乐上会有什么造诣,而是因为她的人生又多了一片音乐的天空,她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完全赞同。但是帮助孩子发现兴趣、而且保持兴趣,我们真的需要好老师。笔行至此,我对于女儿重新点燃对钢琴和音乐的兴趣的疑惑也释然了。谜底大抵就是因为在新西兰这些时间,相对容易地、无限幸运地遇到不少欧三先生一样的好老师吧。作为家长,我们自己能够成为自己孩子这样的好老师吗?如果不行,试着去为孩子找找欧三先生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