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珠分类
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给天珠下一个定义,天珠分为广义的天珠和狭义的天珠。
(1)狭义天珠:狭义天珠指的是唐中期前有小亚细亚和印度经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蚀刻玛瑙珠。在藏语中对于这类天珠称为“瑟”。
(2)广义天珠:广义的天珠主要包括唐中期前的蚀刻玛瑙珠子还包括具有特殊规整纹路的缠丝玛瑙(包括缠丝玛瑙、一线药师藏语中称为“冲瑟”),以及天珠的替代品料器天珠。
在明确天珠的总体分类后,我们先对各类天珠进行一定的鉴赏,对其样式有个明确的认识。
2、样式鉴赏
(1)眼珠
此为千年至纯天珠中的眼珠,主产与印度,从纹路样式上符合印度教和印度佛教中对于“佛眼”崇拜的特色,从一眼到九眼都有发现,具体研究可参考西藏布达拉宫馆藏和大昭寺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赤金铜像。
(2)线珠
我们将虎纹、虎牙统称为线珠,其纹路主要由弯曲的线段组成。在藏族的线珠和羌族的塞邦提克珠中均有表现。
达洛天珠
虎纹天珠
虎牙天珠
(3)天然形成的天珠——缠丝玛瑙和一线药师
这类天珠主要来源于中亚地区,经过特殊的打磨方式形成了“冲瑟”。而这之中最著名的就是“一线药师”了。
结合纹路色特,磨制而成的虎纹天珠在藏区的认知度也非常高。
著名的一线药师,对于老的一线而言能够成对,成串十分难得,
(4)料器天珠
料器天珠仅指有寺庙利用松香、牛股粉、藏药、五金秘制的天珠。
其纹路丰富主要涵盖了一到十二眼的天珠和虎纹、虎牙等形态。
3、天珠的历史与鉴赏
一、天珠名称的由来及天珠为何物
天珠的名字为何人所取已经不可求证,港台叫天珠藏族叫“瑟”,汉族则称“九眼石”。西藏先民认为,天珠是神创造的超自然之物,是自然生成的或天想降下来的,如果谁说天珠是“天人合一”的工艺品,会遭到强烈的反对。
天珠来源的传说有十几种:
1、天珠是像贝类海螺一样的浮游生物,喜马拉雅从海底隆起,这种浮游生物的化石在隆起中得见天日来到人间。
2、天珠是由外太空掉落的陨石制成。
3、天珠是成串像蛇一样的生物。
4、天珠在田野间捡获或在牛羊群的排泄物中发现。
5、天珠是会飞、会跑、会爬的虫类化石。
6、天珠是阿修罗制造的武器,用以对付帝释天。
7、天珠是天神的珍贵饰物。
8、发现天珠穴或天珠巢获得天珠。
9、阿里天珠泉流出天珠。
10、天珠是大食国(即波斯)国库里的宝石之一。
那么天珠到底为何物,从国外专家考证及对其进行物理化学鉴定得出结论:天珠就是强碱、硝酸蚀刻的工艺玛瑙珠。
德国著名的大为·艾宾豪斯、迈克尔·温斯腾博士经过对他们几十年收藏的几百件天珠样品进行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初写过一本专著,叫《藏族的瑟珠》。
在这本书里,两位天珠研究专家明确地说:“就加工技术而言,藏族瑟珠是蚀刻玛瑙珠的一种。”
蚀刻玛瑙珠的加工方法是这样的:先是在玛瑙珠的表面按照图案(在粗加工的玛瑙石上套有各种图案的模具、或贴上一种有图案的特殊纸形。以使别的地方不被腐蚀)喷上碱水(有的使用钾碱、铅白碱、碳酸钠)进行蚀刻,然后用火烧烤。这样就使珠子表面附着强碱处变成了永不褪色的白色,因使用强碱所含成分不同,考出来的白色也不尽相同。这种增白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表层下面也变白,一直深入到石头里面。有些天珠变白的地方则明显突出。在折断的天珠里你会看到这种白色纹路渗透深浅基本一致,尽头相对整齐。没有石头中天然石筋的不规则自然渗透。用强碱会出的图案可以可出最简单、最常见的蚀刻玛瑙珠,用火适当烧烤时,就会在天然的石头底子上出现一个个白色的图案。
另一种加工技巧是,首先用上述方法把整个珠子变白,然后用另一种化学制剂画出图案(硝酸铜的效果最佳)。珠子再次用火烧烤,在白色的底子上勾勒出黑色的图案。西藏的一些天珠收藏家曾将不同类型的“天珠”送往上海硅酸研究所华阳,其结论是:天珠图案上的蚀刻花纹除酸碱外,都含有硅酸盐(瓷器上釉的主要成分就是硅酸盐)的成分,再次证明,天珠是人为的,或者说石头是天然的花纹是人为的,叫“天人合一珠”比较确切。
世界上蚀刻玛瑙的生产年代十分久远,主要分三个时期:
早起(公元前2000年);中期(公元前300-公元200年)后期(公元600年至公元1000年)。
最早的蚀刻玛瑙主要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古代文明的遗址中发现的。到目前为止,我们认为印度白塔拉尔和钱呼达拉是制作蚀刻玛瑙的中心。
中期的蚀刻珠主要是在印度大陆的遗址中发现的。现据强有力证据证明,后期蚀刻珠的制作中心在伊朗,将其年代追溯到萨珊王朝(公元224-624年)。在20世纪初期,哪里仍然采用手工加工蚀刻经文饰物。到19世纪末,在西北亚、南亚次大陆这种工艺已经逐渐失传。
早在唐代天珠就已为人所知了,欧洲人劳弗于1913年撰写了《东方绿松石考证》,他引用《唐书》上的一段陈述,说明最高品位的藏族官员肩上披挂着一串串“瑟”。“瑟”摆放在金银之上。另一份摘自《新唐书》的文献表明,“瑟”佩戴在藏族妇女的发辫上。上等的珠子价格相当一匹骏马的价格。劳弗由此得出结论,“瑟”一词在唐朝有其特殊的含义,但后来仅有“珍贵石头”这一比较普通的含义了。他进一步推测,“瑟”一词的愿意可能是缠丝玛瑙(带条纹的玛瑙),而这一词可能与藏文词“瑟”、波斯文中“Sjizu”、阿拉伯文中的“Djizu”和梵文中的“Cesha”有关,“瑟瑟”与“瑟”之间的发音上的相似性及人们所报道的藏人对它的极高评价都表明藏族瑟珠可能就是唐代的“瑟瑟”。
在西藏地区,天珠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藏族普遍认为天珠具有极高的价值,这与天珠的传说和神话十分吻合。有人认为天珠是19世纪或20世纪首次传入西藏,这缺乏实物依据。西亚和南亚次大陆的蚀刻天珠工艺在那时已经失传了。天珠在西藏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并造成这么深远的文化影响,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内贝司基·沃科维茨博士在其著名的论文《西藏的史前珠子》一文中指出,西藏东北部居民不断地报到在那一地区古代墓葬中偶然发现与箭头一起出土的瑟珠。根据内贝司基·沃科维茨博士的说法,在西藏各地、不丹和拉达克据说都发现了瑟珠。但在锡金和尼泊尔从未发现过。
据说不丹一度是瑟珠的主要来源地。但内贝司基在1952年撰写论文时,他在康区有了更重大的发现。他还说达拉克瑟珠都是沉重劣质的瑟珠。在西藏制作的天珠是传统制品中的一个支派,他可能是古代象雄文明(现金阿里地区)的产物。在这一时期,苯教信仰占主导地位。对九眼珠的喜爱可能是这一时期的遗风。因为“九”这个数字是苯教重要的数字。与数字“三、五、七、十一、十三”是佛教最重要的数字如出一辙。对藏族而言,有关天珠的起源已经消失在朦胧的过去。因此为了对天珠崇拜和使其增值。他们不断对传统进行弘扬和补充,并融入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的价值标准,保留了一些古老的佛教之前的崇拜思想,使带有反映佛教观念图案的珠子被赋予天价。
新天珠的仿制当前首推台湾。目前拉萨市长流通的新天珠百分之九十皆为台湾新仿天珠。还有尼泊尔、不丹仿。内地江浙和中原仿,另有一些寺庙自己也在寻找原料制作。
1,台湾仿:在玛瑙石上用强碱、强酸蚀刻烧制而成,色泽纹路几乎可以乱真,仔细观察无风化纹,两端线孔及质地等仍可分辨出新旧及产地。(200—800元/个)
2,不丹仿:主要是黑白分明的新天珠。质地透明、无风化纹。(100—300元/个)
3,四川二百年前仿:主要是一种料器。
4,浙江仿:树脂混合物。(5—10元/个不等
)
5,中原仿:ABS工程塑料混合物。(5—10元/个不等)
6,西藏本地仿:在劣质玉石上蚀刻。(5—10元/个不等)
(以上提供的价格,仅为新仿制天珠的参考价格。)
相关问题,请咨询发此文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