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分享】犹太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2014年04月08日 英国智库玩具



犹太民族中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在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中,犹太人是最多的。为什么犹太人会有这么多杰出人物呢?为什么犹太人如此出色?这和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让我们结合几位伟人的故事,来看看犹太人的家庭教育。

一、尊重孩子的选择,善待孩子的兴趣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以色列女作家戈迪默在谈到自己民族的家庭教育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家庭教育是民主的、开明的,父母在教育上首先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从不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学习。”是的,戈迪默说得没错,在对待孩子的选择上,犹太人是比较民主、开明的,尤其是对待孩子的兴趣上。来看看毕加索的故事:毕加索讨厌课堂上老师教的那些枯燥的东西,他的眼睛总是盯着老师的挂钟,盼望那该死的指针能走快一些。“先生,我要上厕所。”“不是刚上课吗?”被打断讲课的老师不耐烦,“去吧!去吧!”毕加索走出教室,东瞅瞅西看看,实在无处可去,便又走回了教室,但没过一会,他又坐不住了。“先生,我能为你画像吗?”他脱口而出。“什么?你给我画像!”老师气坏了,瞪着他说:“去吧,去吧,上厕所去吧。”

毕加索在课堂上捣乱的事被父亲知道了,父亲并没有批评他,“孩子,你真的想画像?”毕加索说:“是的,我讨厌上课,只想画像!”父亲说:“好吧,我送你去学画像,但是,你要答应我除了学画像,其它的科学文化知识也不要拒绝学习。”父亲把毕加索送到了当地有名的美术学校。对于美术,毕加索所表现出的耐力是惊人的,他可以一连画几个小时不放画笔,与在课堂上的表现判若两人。看到孩子对美术所表现出来的热爱,父亲便决定让毕加索一直在美术学校学下去,不再把他送到他只想旷课的学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这是一种天性,说明孩子在某方面有着别人所没有的潜力和优势。作为父母,应该支持孩子对他感兴趣的东西进行学习、探索和研究,而不是粗暴地干涉。如果孩子的兴趣在音乐上,你强迫孩子去学法律;孩子喜欢画画,你却认为学计算机有前途……不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不善待孩子的兴趣,结果会怎样呢?那些不感兴趣的东西,孩子没心情学,学不好,而孩子自身的潜力也被埋没了。我们缺少的不是毕加索,而是缺少毕加索的父母。

二、独立精神是一切优秀品质的基础

犹太人比较推崇个人的独立精神,在他们看来,独立精神是一个人拥有一切优秀品质的基础。所以,在犹太人的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是重中之重。巴拉尼年幼时患了骨结核病。由于家境不富裕,无法医治好,他的膝关节永久地僵硬了。尽管如此,巴拉尼的父母并没有对巴拉尼多一份“疼爱”。只要是巴拉尼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亲就在一旁“袖手旁观”,只是偶尔说上一句表扬的话而已。在巴拉尼15岁生日那天,在吃生日蛋糕之前,父亲对巴拉尼说了这样一番话:“孩子,我们从不把你当成一个残疾的孩子看待,我们不会给你特殊的呵护,因为我们知道没有人能呵护你一辈子,除了你自己。只有当你养成自理的习惯,你才有自立的能力,才能在未来掌握自己的命运。孩子,我们希望你能明白,我们也是爱你的。”巴拉尼将父亲的这一番话永远记在了心里,虽然他只有15岁,但对于父母的良苦用心,他已经能够理解。从18岁起,巴拉尼的父母就在经济上和巴拉尼断了联系,让巴拉尼真正独立起来,他们只是在背后默默地关注。巴拉尼后来的人生路充满了坎坷,但是,他从没有丧失对未来的信心。他立志学医,在探索的道路上遭遇无数次失败,但是,巴拉尼从没有灰心。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才使巴拉尼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于1914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巴拉尼父母的做法,在我们看来虽有些残酷,但绝对是理智的。在犹太人看来,自立是掌握自己命运的第一步,只有自立才能自强,而自强不息是一个人最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犹太人的家庭教育就是这样注重自理意识的培养。犹太人中有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富翁,像“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巨子”摩根、“新闻大王”普利策等等,他们都有着巨额的财富,但是,他们的财富都给予了社会,而不是留给自己的子女。这样做,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让孩子自己为自己赢得一切,而不是成为“寄生虫”。

我们中国的父母现在虽然多数已经意识到了溺爱孩子是错误的,但是在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上还差得远呢。

三、培养一个人格完善的人,比培养一个高材生更重要

犹太人重视教育,把投资教育看成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在教育中,决不是把知识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犹太教育学家巴维说过这样一句话:“培养一个人格完善的人比培养一个高材生更重要。”这其实也是犹太人的一种教育理念。

青霉素的发明人弗莱明1945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他有这样一句获奖感言:我是怀着为人类减少痛苦的愿望进行自己的研究的,尤其是为那些看不起病的穷人。

弗莱明的父亲是一位农夫,像其他犹太人一样,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最大的希望是孩子的人格先完善起来。他曾经在送给弗莱明的一个笔记本上写下这几个词:博爱、感恩、诚信、忍耐、乐观,而在几个词之后才写着“知识”,其意义不言自明。在犹太人的家庭中,没有父母会逼着孩子去走“上大学”这条路,他们认为社会是最好的大学。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学到的东西远远比学校学得的丰富,对人格的完善也更有用。在犹太人中,很少有那种我们称之为“高分低能”的人,这就是因为在他们的家庭教育中,把人格完善放在教育的首要目标,和我们中国的父母一心一意“望子成龙”的心态恰恰相反。想一想,如果孩子的人格不完善,学识再丰富,又有什么意义呢?

想一想,作为父母,我们是不是该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因为眼界的狭窄而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失误呢?会不会因为今天的失误而使孩子输掉未来呢?


更多『智库』产品图片信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进入京东『英国智库官方旗舰店』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