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温哥华的陪读与陪”犊”
选择
2012年7月,女儿小学毕业.纯粹的暑假旅游。两周时间,游走了一圈加拿大西部和东部,除了各地美景,,最爱的就是温哥华夏季宜人的气温,相比夏季炎热的杭州,这里简直是”气候”天堂.
2013年,参加了两周的温哥华教育局的游学,当时是在MAGEE中学,女儿无比适应和喜欢这里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与授课内容,也是这一年,我们结识了朱凡老师,听他谈两个女儿的海外小留学生经历,女儿对海外求学更心生向往了
考虑到女儿自幼的过敏性体质加之国内日益恶化的气候环境和食品安全,更为了寻求一个健康良性的教育体制,一家人讨论后,决定为女儿申请9年级的温哥华公校.温哥华的私校不再是我们传统理解的高学费门槛,真正的门槛在于孩子是否足够出色(TOFEL成绩,艺术体育特长,面试,包括家长教育职业程度,都成为了私校录取学生的考量).没有通过中介,我们10月在VSB网上申请学校,在提供了一系列的证明文件后,12月底我们幸运地被第一申请学校UNIVERSITY SECONDARYSCHOOL 通知录取.
14岁的年纪和过敏严重的体质,都让作为父母的我们多少不放心,所以简单的家庭会议后,陪读成了意见一致的选择.
初到
2014年8月抵达温哥华.此时女儿在国内已经读完了初二的中学课程,成绩尚属优秀,美其名曰”胜利大逃亡” 逃离了国内的中考,逃离了重点高中的选拔.(但是坦率地说,必须感谢国内扎实的基础教育,这让她在后面的学习能够游刃有余.
这一次我们的身份不再是游客,在学校附近租房后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得重新配置.正好遭遇着温哥华的教师罢工,在到达的近一个月内,添置家具,购车, 解决网络电话,熟悉生活设施和社区环境,成为了母女共同应对的课题,而在这一个月内的分工合作,共同应对中,母女的关系比国内变得更为的紧密与亲密.也是这一个月,女儿凭借语言优势,迅速溶入和参与了社区的英语角活动和社区节日的义工服务,还未进校门,她已经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了生活.这一点上,切勿低估孩子的适应能力,她让我惊叹了。
我们都开学了
感谢这场罢工时光,让我们从容地安排好基本生活配置,有条不紊地进入了学习模式. 说实在话,女儿的读书没有太多让我担心的地方: 住址离学校极近,走路4分钟.免去了接送时间;主观上她是个对学习有"荣誉感"的学生,能够自己管理学习时间;语言交流基本没有问题.但是,必须补习的是英语写作,性格还算OPEN,立刻交到了女朋友圈,她自我赞叹地说这一圈4个女生朋友都能课内课外完全用英语交流.开学时,她的数学成绩已经被要求直接就读10年级课程,3个月后她已经PASS了她的ESL, 完全进入REGULAR课程,下个学年,她已经有资格选修第二语言了.一学期下来,除了”社会SOCIAL”尚处于B,其他各科成绩她都达到了A
作为陪读家长的我,陪伴可能更多的反映在环境和心理的”陪犊”上:回家的一盏灯,桌上的热饭菜,嘴里不变的絮叨, 母女偶尔的争吵,这一切和国内都一样…… 熟悉的环境对孩子的适应也起到了很到的作用。
我也以为,陪读家长也要考虑自我的学习和提升.家长陪护的目的不是简单牺牲性质的陪犊,而应该是更大意义上的陪读和共同成长.所以从社区的英语角出发,我也积极加入了附近教会的BIBLE STUDY和ESL 课程,除了学习英语,也认识更多的同学或老移民,她们传授的生活信息和资源经验往往对新来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无比受益.每天晚上,母女一人一桌,各自学习,似乎在国内生活时,也很久没有这样的和谐景象。
人说温哥华是个富裕华人的集中地,是阔太太们的享乐世界,而我看到的更多却是返璞归真的生活派(生活简单,自理家事,不奢华不高调,和持续精进的学习精神.无论30岁还是50岁的,都在进行各种学习,语言,厨艺,运动和投入各种公益性的学校和社区义工服务, 学习和分享,自利而立他,已成为了移民华人和旅居华人的生活主旋律.
学习轻松?
都说这里的学业轻松,也许只是孩子没有了国内频繁的考试与排名压力而已. 女儿有早起的习惯,6:30起床,自己做简单早餐,居然还坚持了”早读”时光. 8:40-15:05分正常学校学习,下课后,若干的合作项目需要与同学共同完成,大量的阅读和PPT 制作;学校的球赛观摩与运动,参加学校各类CLUB, 基本晚上10:00前休息.
学习时间没有缩短,但内容更广而富有自主性了.这也是我们送她出国留学的初衷:学习,不仅仅为了考试.更令我我们欣慰的是,丰富的体育锻炼足够的睡眠和良好的气候条件,几个月内,女儿的过敏体质居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肤色血色都健康了。
一点困惑
温哥华是个华人集中的城市,配合我们中国家长育儿的超前教育思维,各类课后的辅导班亦是林林总总,半年后我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每一个光环下的孩子后面都有个超强的辅导班……. 所以,周末你会发现这样的现象:球场上草地上奔跑运动嬉戏的大多是西人孩子,而在各个辅导中心,藤校培训班更多的是中国孩子。原来只是赛区变了,赛制仍然没变。甚至于在国内你可以单纯地追求考分,而在这里,你必须全面的发展自己:学业,体育与艺术,个人领导力,社会服务与实习经验。所以,是不是要全面加入“培训大队“,这个对于新来的中国留学生和家长都是不小的变革与挑战,需要共同快速适应与选择。
后言
感谢孩子成全了这一段陪犊时光,也成就了这一段陪读经历,保持学习的欲望与能力,共同成长永远会是每个家庭成员生活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