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实用策略,专治孩子“拖延症”

2015年02月10日 玛希娅育儿





玛希娅说


面对孩子的拖拉,父母都觉得很烦恼,其实不止还是,有时成人也拖拉。拖拉有时有一定的原因,找出孩子的拖拉原因,父母才能找到对症下药的方法。玛希娅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摘自台湾《亲子天下》杂志,张瀞文所著的文章,希望对父母有用。


小孩子也有“拖延症”,大多数父母可能都经历过“一点点作业,孩子却写到三更半夜”的经历,这些可能都是孩子的专注力不够造成的。专注力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只有在小学阶段培养好,才能帮孩子在接下来越见紧张的学习阶段游刃有余。在这篇文章中,一些台湾儿童教育专家不仅联袂给出四大实用策略,还指出孩子缺乏专注力背后的问题,如何打造一个“专注力家庭”,帮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

“我真的搞不懂,明明没有几个字,为什么他作业都写到三更半夜?”妈妈生气地说,孩子小学三年级之后,回家作业时间就是灾难,“我盯着他做功课、帮他找方法,可是就是没有用!”

这样的场景每天在许多家庭上演,总是要耳提面命,孩子才甘愿坐在书桌前。五分钟后,却发现他在做与功课不相干的事!一次次的威胁利诱后,你终于失去耐心……,好像愈是想要解决,孩子“做功课不专心”这件事愈是成为家庭的困扰。

台湾《侬侬》杂志总编辑张绫玲记得,有一次她告诉女儿,如果早点写完功课,就有多一点时间做自己的事。她协助女儿尽快完成功课,剩下的时间可以自由使用。几次之后,虽然不专心的状况还是在,但“做完功课的自由时间”成为让人心动的酬赏,女儿会开始试着完成功课。其实,很少有孩子“故意不专心”,他们常常是不知道如何专心,或是不知道为什么要专心。

曾任国中英文老师,现在是《彩虹儿童生命教育专刊》主编的周育如建议,在采取行动之前,父母应先和孩子谈什么是专心?为什么要专心?专心的表现行为为何?把问题丢还给孩子,并借由讨论帮助孩子找出解决方式。

就算孩子还小,也该让他知道你想了解他和帮助他,用“妈妈知道做功课让你觉得很痛苦,不过你今天还是得完成,我想到一个方法可以试试。”的话语,缓和对立关系。取代“快去写功课,没写完之前不准离开位置!”或“不写就算了,后果自己负责!”的情绪性言语。

当孩子感受到你的用心与善意,当你和他的目标一致──终结回家做功课的战争,实用的策略才有可能发挥效果。


终结战争的4个策略

专注程度是先天条件加上后天教养所致,纵使每个孩子不一样,但只要不是患有注意力缺失,都能够透过一些策略,协助他建立专注学习的习惯。


策略1 找到适合孩子的专心方式

每个孩子有不同的“专心风格”,有时候“学习不专心”是孩子的专心风格和读书方法配合不良所致。

新竹教育大学特殊教育系教授孟瑛如指出,有些孩子需要规矩安静的学习环境;有些孩子动来动去比较容易专心;有些孩子在早上容易专心;有些孩子傍晚学习效果奇佳。

学习是个性化的过程。如果孩子透过听觉吸收信息的效果比较好,父母就仔细讲述或用关键词口诀协助他学习;做功课时,提醒他将题目念出来。

对视觉较敏锐的孩子,父母尽量用多一点图形、文字或手势帮助他理解,写笔记也是不错的方式。有些孩子需要依赖实际体验,父母就将概念具体化,例如学习重量时,准备三百克和一公斤的物品,让孩子实际提提看,感受两者的差异。

要让孩子体会自己的专心状态,创造他的美好经验,父母可先从游戏开始。彩虹爱家协会社工主任钟美慧建议,从孩子“做起来很快乐”的事开始,拼图、组合玩具、书法、围棋都好,借着专心投注一件事的美好经验为起点,让孩子感受到专心的好处。当孩子无法体会什么是专心时,过往经验有助于他理解自己在什么状态下最专心。

专心风格,因人而异,重要的是父母不要预设什么样的方式才正确,当孩子说“我听摇滚乐时最专心”,别急着否定他,允许他做实验,和他一起找寻专心风格。


策略2 安排工作的优先级

太多作业会造成孩子不知从何开始的困扰,每天不妨花五到十分钟,检视要做的功课,列出优先级,按顺序完成。

对于不容易专心的孩子,从简单、有趣的东西着手,让他对接下来的工作产生信心,但要避免把最多、最难的部分留到最后。

目前在师大人类发展与家庭学系修读博士的周育如,从小教女儿列待办列表,并把列表放在固定的地方,让孩子每做完一件事,就可以在前面打勾,享受一一完成事情的成就感。

清单的另一个作用是,当孩子为了过多信息感到千头万绪时,清单可以协助他回到该做的事情上。


策略3 将困难工作分段完成

把看似复杂、冗长的工作切割成很多个容易掌控的过程,可避免让孩子感觉做功课是没完没了的事。

从事青少年及儿童咨询工作多年的杨俐容回忆,她的女儿是个注意力“不容易持续,却容易被新事物分散”的孩子,她观察女儿每次写国语作业,前两行都非常工整漂亮,第三行开始龙飞凤舞,便使用“分散练习”的策略:每写完两行就鼓励她,“你写得真棒!”让她休息一下再继续,或是转换其他作业。杨俐容提醒,每段工作间的休息可以喝水、聊天,但不要做堆积木、画图这类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的活动,以免孩子无法再回到功课上。

“分段真的很重要,一次给少一点,让他能够做完,他才会想挑战更难的工作,如果你给太多,孩子觉得不可能,就干脆放弃了。


策略4 建立自我监督的机制

父母终究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主动且乐于学习的人,让专注学习从“他控”发展到“自控”。孩子必须要了解自己如何学习、什么状况下不专心,并调整读书策略。

杨俐容的经验是,从女儿小一开始陪伴,小二时她已经知道自己适合用分散练习的方式学习,试着安排读书计划,杨俐容只需要半小时去看看她的进度,给她一些提醒。到五年级,这个容易分心的小女孩已经能掌握自己的学习状况。

从事儿童咨询工作十年的杨文丽认为,自我监控的能力表示孩子做功课前会问,“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做完之后会问,“这样做对吗?”

她提供一份“我的时间表”,从孩子幼儿园开始,她用这个表格训练他规划时间,并检验自己是否达成预定工作,她只在旁边协助检视预定计划和达成之间的落差。几次下来,孩子就能够主动规划工作,并了解自己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她提醒,为孩子规划时间,初期不要太复杂,表格要简单,大段落拟定即可。

此外,也要提醒孩子观察自己如何学习,并留意在不专心时,身体有哪些反应,如:发呆、抓头发等,几次下来,孩子渐渐能够辨识这些反应带来的信息,改变学习方式,或是停下来休息一下。


打造专心家庭

专注与否不仅在做功课时上演,更随时在真实的亲子互动中发生。当回家作业拖垮家庭生活,用尽任何策略还是未能起死回生,可能就需要检视一下,会不会整个家庭气氛是“不利专心”的?终结孩子回家功课的战争,或许应该拟订一个长期计划,打造专心家庭。


“专心家庭”四个要素


要素1 足够的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父母的爱和稳固的生活节奏。搬家、作息紊乱、父母争吵、分居、家庭功能失调……家庭的变动和危机打乱了稳固的生活节奏,对孩子培养专注力有负面影响。

从事儿童咨询工作十年的杨文丽说,她带领的儿童团体中,许多孩子因为学习不专注而参与,但是后来孩子没做什么,却是因为父母调整教养方式后,不专注的情形就自然改善了。

稳固的生活节奏是安全感主要来源,佩特拉•索尔布里兹建议,建立星期日全家一起吃早餐,或是睡前朗读故事书的固定模式,会是变动不安时的定心丸;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做作业等清楚的生活步骤,可以提供孩子方向感;还有,固定信赖的对象、好朋友或是宠物,也都很有帮助。


要素2 专心做功课的环境和空间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通常是因为内在的组织性不足造成,因此外在环境便更需要结构,帮助孩子加强组织性。

固定的读书地点,会使孩子进到那个空间后,被提醒“该念书了”。但老师游婷雅提醒,如果孩子仍在需要常提醒才会“回神”的状态,倒是可将他安排在身边写作业。

她也建议家长,避免帮孩子购买自动铅笔,用铅笔或原子笔即可。因为自动铅笔故障率高,孩子常修理得不亦乐乎,忘了做功课。

读书环境要单纯,排除会吸引孩子目光的物品,只摆要读的书。照明充足柔和,保持书桌与室内明暗无太大差异的光线,灯源从左边照过来。

另外,要让孩子在安静的地方做功课。但是,每个孩子对环境的需求不同,杨文丽建议,如果孩子在太静的环境中反而感觉窘迫,可以选择舒适、缓和脑波的轻音乐。


要素3 足够的运动和休息

许多父母误以为安静等于专心,不断要求爱动的小孩安静下来,但事实上“孩子是因为动不够,所以静不下来,”。秦育涵也发现,她每次只要跑跑跳跳或打完球后再坐下来念书,特别容易专心。学习时适度休息也很重要。研究学习策略的薇蕾娜•史坦纳认为,孩子全神贯注约可持续20—35分,之后应小憩一下。


要素4 良好的典范

良好的身教胜过千言万语。当孩子看见你喜欢阅读,他也比较容易喜欢念书。问问自己:喜欢阅读吗?生活是否有秩序感?做事情时专心投入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也不必慌,和孩子一起学专注也是很好的体验。

面对专注学习时的枯燥、挑战极限,孩子难免抗议与抱怨,不妨抱抱他、安慰他,但是应有的规矩还是要执行。这时候,你不需要高高在上,或许谈谈你面对困难、不喜欢又非得做的心情;或是你也会犯错,从错误中学习的往事。这些分享让亲子关系更近,效果也出乎意料的好。

最后,不要忘了检视自己,孩子是真的不专心,还是当爸妈的期望太高,甚至是与亲朋好友比较所致?把焦点放在他做得很好的地方,父母不动怒、孩子的情绪也比较正面。


-----------------------
原文刊载于台湾《亲子天下》,作者张瀞文



如何关注

1、复制"maxiyayuer",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号码关注。

2、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以下公众号的名字,即可找到。

3、扫瞄二维码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