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股市波动说明,高杠杆必然助长资产泡沫。市场上行过程中,持续放杠杆可能导致市场整体的脆弱性增强。泡沫一旦破灭,所有参与者的资产负债状况都将恶化,负反馈机制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将加剧市场恐慌。
伴随5万亿美元市值转眼化为乌有的中国股市暴跌,寻求安全避风港的投资者纷纷将资金转向了中国的公司债市场。
近几个月来,由于股票市场的相对低迷,资金流向债券市场,债券价格的飙升。此外,在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没有打破的背景下,公司债市场的参与主体为搏取更高收益,开始疯狂加杠杆。民生证券的估算认为,当前债券市场的杠杆在1.3-14倍。
“然而,他们很可能只是从一个泡沫转向了另一个泡沫。”这是德国商业银行的箴言。这家银行预期中的中国债市年底崩盘概率现已从6月时的接近零上升到了20%。继债券价格飙升至六年高点、债券发行量创出历史最高水平后,兴业证券和华创证券也都发出了这种升势难以为继的警言。
这种盛况与其他市场的谨慎人气形成了鲜明对比。全球公司债抛售潮已经将此类债券的收益率推升至21个月高点,中国国债的信用违约互换需求也已逼近两年来的最高水平。
虽说大多数预期尚未将近在眼前的市场崩盘视为基线情境,但是规模42.1万亿元人民币(6.6万亿美元)的中国债券市场如今已经显现出了四个月前引发股市暴跌的相同危险迹象:过高的估值、急速飙升的投资杠杆率以及持续下滑的公司利润。
同样的故事开始在债市上演
据北京商报报道,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日前已下发推进企业债市场改革的相关文件,企业债的报审有望加速,信用优良的企业发债融资监管复审环节,有望获得豁免。多位券商固收部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确认了这一消息。在业内人士看来,企业债市场也将迎来审批最松时代。
在最近债市火爆的情况下,推进企业债市场改革,特许金融分析师周宇认为,发改委此举是欲借债市的东风,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为了缓解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决策层尝试了许多方法。去年下半年开始的股票牛市似乎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利用牛市为公司提供“便宜”的融资。还债也好,投资也好,股市融来的钱似乎永远不用还。我们也都知道后来的结果是什么。真是成也杠杆,败也杠杆。
今年7月份,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报告。其中提到,1996-2014年,居民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杠杆率对全社会实体部门杠杆率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6.8%、32.1%、12.1%和28.8%。
由此可见,在高杠杆率中,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细胞——居民部门以及非金融企业部门这两大主体占比近六成,足以看出实体经济负担之重、成本之大、风险之高。中国全社会杠杆率迅速攀升问题,更需警惕。
德国商业银行驻新加坡高级经济学家周浩说,如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不干预,债券市场就真的会成为泡沫,可一旦干预,债市又可能会像股市一样因为快速去杠杆而出现问题。
周宇认为,一旦经济阶段性好转,或是通胀超预期反弹,或是债券信用风险的加速暴露,以及流动性的暂时紧缩,债券市场的大幅调整就将发生,而杠杆的广泛应用将加剧抛售的力度。
基于此,已经有机构提示投资者债券市场的风险,并将债券市场的泡沫与615股市下跌前的泡沫相提并论。周宇当泡沫破灭时,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系统的冲击也将远甚于六月份的暴跌。因为债市与实体经济的连接更紧密,是金融系统的核心即商业银行的主战场。
西班牙对外银行经济学家表示,如果说此前中国股市的大幅下挫仅仅反映了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担忧,而一旦债市崩盘,公司无力偿债,那则意味着担忧已经变成了现实。
平安证券表示,投资者利用债市杠杆扩大回报之举加大了债券价格出现螺旋式下跌的风险。
财经作家陈志龙认为,2008年华尔街坍塌和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华尔街与抵押债券市场过度的杠杆操作,复杂的高杠杆抵押债券交易让华尔街债券市场经历了三轮大规模的爆破性崩溃,加剧了那场百年危机的惨烈程度,形成了山呼海啸般的金融动荡。(中金在线综合北京商报、凤凰财经、新浪财经、界面新闻等)
相关问题,请咨询发此文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