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看老!头三年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2015年07月27日 小叮当英国直邮



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到老!说的是能从一个孩子三岁之前的行为来推断他未来的发展趋势。乍听之下像是封建迷信,但在心理学上,真的有这一类的说法哦~三岁之前的心理活动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未来!小编今天就分享认知心理学家连韵文关于宝宝头三年需要注意的的心理敏感期,让妈妈们更有针对性的塑造宝宝的性格。
  在早期教育中,最重要的不是知识性的填鸭,而是宝宝生理与心理上发展的健全!在宝宝三岁以前,正是宝宝打下大脑神经连结、身体各部位、情感连结与人格发展基础的重要时期,老一辈的人常说「一眠大一寸」,正是宝宝这个时期最贴切的写照呀!既然宝宝的头三年这么重要,那么爸爸妈妈怎么能够不多了解和注意这时期宝宝的心理呢?
  什么是宝宝的“敏感期”
  
  知觉的生物个体在生命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而来自外界的刺激与自我产生的感受会影响其个体心智的运作或生理反应,而表现出特殊的好恶或感受。
  当敏感力产生时,宝宝的内心会有一个动力驱使宝宝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要直到内在需求被满足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趋缓或消逝,而这段时期就是所谓的「敏感期」!在宝宝三岁(甚至到六岁)前会经历各式各样的敏感期,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三个主要的敏感期特征:
  0-1岁半:口腔敏感期!别盲目阻止宝宝吮指
  这个阶段的宝宝以口腔来探索世界,因此宝宝可能会将各种东西,还有自己的手塞进自己的小嘴中,往往令爸爸妈妈烦恼宝宝会不会吃坏肚子呀。其实只要让宝宝尽情探索,顺利的度过这个时期之后,宝宝便不会再吸吮手指或将食物以外的东西放进口中。
  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在人格发展阶段的「口腔期」中也提出,若宝宝在此时期没有满足口腔需求,长大之后容易发展出酗酒、嗜烟、咬指甲、暴食,甚至爱讽刺、争辩等后遗症。
  因此,在宝宝的各种敏感期中,千万别因为宝宝当下的表现而斥责或惩罚、禁止宝宝的行为,以免影响了宝宝的心理与人格发展,留下难以改变的后遗症与心理阴影!
  1岁半-2岁:手的敏感期!别急着处罚宝宝乱打人
  当宝宝开始乱丢东西,甚至乱打人时,爸爸妈妈是不是一方面觉得对别人很不好意思,一方面又对宝宝的行为感到很生气呢?在宝宝的口腔敏感期后期,会开始与手的敏感期重叠,这时候的宝宝热衷于用口、手,甚至脚去探索世界,而人的身体自然也是宝宝探索的范围,因此咬人、打人、踢人的攻击行为就会出现。
  当然,也由于宝宝在这个时期还没办法掌握人际互动良好的方式,当他的语言无法完全表达他的想法,可能这些动作就会出现了。
  还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宝宝出现这样行为的原因是由于他们严重缺乏安全感!需要透过攻击别人发洩情绪,或是借此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无论宝宝是因为哪个原因而产生这样的行为,爸爸妈妈首先都必须冷静看待,平静的对宝宝做出反应,要让宝宝知道这样的行为得不到爸爸妈妈的注意,宝宝对乱打人的兴趣就先减了一半了!
  如果爸爸妈妈当宝宝一打人就激动的说"不要打人"、"你怎么都说不听",往往只会让宝宝更反覆的出现乱打人的行为。而若不断对宝宝传达"你乱打人,所以你是坏小孩"的负面讯息,只会强化宝宝的认知,觉得自己真的是坏小孩,不受爸爸妈妈喜欢,也只会将宝宝乱打人的行为更加增强。
  2岁-3岁: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别急着培养宝宝的无私
  当宝宝两岁左右时,因为便开始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因此对于"我的"这一观点非常坚持!这时候爸爸妈妈可别觉得宝宝这样的行为很自私,非要宝宝学着大方!这个时期宝宝正在认识物权归属,(宝宝这时也开始大力发展“客体永存”的观念,透过练习和确认,才能真的明白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正是在这个时期,爸爸妈妈可别硬要抢走宝宝的东西来逗宝宝,宝宝这时需要的是爸爸妈妈耐心的让他一点一点了解,"我的"东西分享给别人还是"我的",还是可以要得回来;同时别人如果把他的东西分享给我,我会很开心!渐渐地,宝宝便会开始懂得分享,这是急不来的,爸爸妈妈可别揠苗助长哦!
  宝宝3年“敏感期”,注意呵护小心灵
  
  给宝宝足够的尊重!
  大家应该都还记得小时候在家族亲友聚会时,总是被自己的爸爸妈妈叫来"表演"才艺的那种感觉吧?这种对宝宝没礼貌和不尊重的态度,不只造成宝宝不喜欢与像"外星人一样"的大人相处接触,大人们的戏谑和嘲笑更容易影响宝宝的心理发展!
  而被教导成总是在取悦他人的宝宝,因为将成长过程中的注意力用于他人身上,因此自我内在的能力无法得到良好的发挥,甚至当别人不认同他时,宝宝的心理会非常容易受到巨大的打击!
  拒绝负面或消极的讯息传达!
  语言暗示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当爸爸妈妈说宝宝的好或坏时,或许不会知道这些话语在宝宝的心中意味着—你希望他成为这样的人!批评和抱怨对宝宝有着非常强的反向作用。
  同时还要避免威胁宝宝,尤其是用"你不乖,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语!在宝宝成长的早期是宝宝依附关系与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时期,这样的威胁会严重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小时候缺乏安全感也会对未来亲密关系的建立有着极其不利的负面关联。
  规矩的内化,不只是叫宝宝听话!
  爸爸妈妈都希望宝宝是个遵守规矩、行为正直的好小孩,但有没有想过总是叫宝宝"听话",其实也是扼杀了宝宝对规矩的了解与内化呢?如果爸爸妈妈从小只会对宝宝说"上学要准时","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给予宝宝严格的规矩与淮则,而宝宝没有机会去思考判断为什么要这么做,当宝宝长大后无法再管教他时,他很容易就不再遵守规矩。
  同时,一味的强调遵守规则而不让宝宝自己探索规则的制定原理,那么,他在成长过程中也就失去了明辨是非、学习纪律的机会。因此,给宝宝探索的机会,尊重并宽容地看待这个过程,宝宝将能内化并有智慧的遵守这些规矩和纪律,这不正是爸爸妈妈感到最欣慰的事吗?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必删除)


每天更多育儿、健康、读书,小知识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XiaoDDZY.咱们一起育儿,一起成长哈。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


长按保存,扫描即可关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