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高兴我的选区里有那么多华人社团。他们各式各样,有帮助妇女的,有帮助儿童的,有帮助老人的,形式非常多样。 我是社区的一分子,你也是社区的一分子,虽然我不是中国人,但是这不能阻止我去参加华人社团所举办的活动,也不能阻止华人到我这来寻求帮助。同为社区的一分子,我们共同团结起来,力量就会很强大。1+1的力量是远远大于2的。
初见安娜是在她的个人肖像揭幕式上。这位前澳大利亚联邦议会众议长,也是继工党党员柴尔德(Joan Child)之后,澳洲历史上第二位女性众议长,现墨尔本Chrisholm选区(选区涵盖包括Box Hill, Clayton, Mount Waverley等地)议员代表一亮相,便被团团围住。
我远眺,只见是一位留着一头干净利索短发,身着一袭黑色镂空长裙的中年女士,手持一杯香槟,与周围来宾侃侃而谈,时而低身细语,时而放声大笑。倘若没有见缝插针式的功力,想必很难与之说上一两句话。
当时我便在想,是怎样一位女性才能如此富有魅力,让数百人乐意远道而来见证她肖像的揭幕,也乐意争分夺秒地和她倾心交谈?
待到揭幕式开始,短短几分钟的演讲,便让在场所有人开怀大笑数次,也让我有了我的答案——这是一位富有人格魅力的女性。她不同于我们印象中那种严肃、刻板的政客存在,相反,她睿智,幽默,言语交谈之中便能让与之交谈者受益良多,同时又不失平和之性。与之相处,就像与朋友,家人相处一般,让人觉得舒心。
安娜,全名安娜•伯克(Anna Burke), 1966年出生并成长于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城市墨尔本。在莫那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完成英语文学(English Literature)专业,获得艺术学荣誉学士学位之后,于墨尔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继续攻读行业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Industrial Relations and Human Resource)硕士学位,并取得荣誉学位。
毕业之后,从政之前,安娜曾在澳大利亚金融业工会(Finance Sector Union)担任国家工业主任(National Industrial officer)一职,也曾就职维多利亚州公路局(Victoria Roads)和维多利亚大学(Victoria University)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1998年,安娜萌生了从政的念头。当年10月便参加了维多利亚州众议院议员选举,并成功当选为众议员。迄今为止,安娜在这条道路上已经走过17个年头,并在2008年2月至2010年9月、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两次担任澳大利亚众议院副众议长,于2012年10月9日,原澳大利亚联邦议会众议长彼得•斯利珀(Peter Slipper)正式宣布辞职,同日,时任副众议长的安娜接受众议院提名,成为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二位女性众议长。
谈起为什么选择从政,安娜坦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了家里的影响。”安娜成长在一个热衷于参与社区建设的家庭里。在她年幼的时候,父母便会带着她和家人参与到社区活动中去。据安娜所言,不管是教堂所举办的活动,还是学校所举办的活动,抑或是社区内其他组织所举办的活动,只要有时间,她的父母几乎都会参加。“我的父母非常喜欢参加社区活动。在我的家里,孩子们是会被期许积极的参与到社区活动中去的。我从小便被告知要关心我所居住的这个社区,要关心这个社区内发生的事情。参加社区活动是一个很好的了解我们社区的机会。而且,我的父母并不仅仅希望我们只是了解这个社区,还希望我们能够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去。她们也是一直这么做的。参加社区活动对于我们家来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因此,在这样的家庭下成长,耳濡目染,安娜从小便懂得了关怀他人之道。但是,这并非导致她从政的直接原因。从前面的介绍看,1998年之前,安娜的生活似乎没有预示她将会走上从政这条道路。即使她在本科的时候选择了政治学作为她的第二专业,学的也只不过是如何用政治的思维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而非学习澳大利亚的政策、法律条规等。而且,在毕业后的几年时间内,她也并没有流露出从政的意愿,那是什么导致了她放弃原来的生活轨道,踏上仕途这条道路呢?
1998年,安娜参与到一场名为青年运动(Youth Movement)的活动中去,这场本应宣扬与传播和平的会议最后却以暴乱和警察的到来而结束,这让安娜感触颇深,也成为安娜走上仕途的契机所在。“一件事情发生过后,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做旁观者,静坐一旁,观看事态的发展。这是可以有的。或者,我们可以选择另外一条道路,参与到变革中去,成为变革的一分子。当然,我们可以抱怨,抱怨说这太难了,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倘若没有人行动起来,去改变现有的情况,现在所存在的情况以后也会一直存在。所以,我选择了参与,加入到墨尔本工党的阵营,成为改变的一分子”。
“我最大的成就就是生于此,长于此,并且能够服务于此。”
自1988年踏入仕途后的这17年间,安娜一直兢兢业业,为社区内的居民服务。问及她从政以来的建树,安娜认为,她最大的建树就是“能全面深入地了解Chisholm这个选区,代表Chisholm这个选区以及选区内的市民,反映他们的意见。”前面提过,安娜生于墨尔本,长于墨尔本,是土生土长的墨尔本人。但是,诸位读者还不知,安娜小时候和父母居住在墨尔本Ashwood,现在和家人居住在Box Hill南部,这两个地方均属于Chisholm选区。生于此,长于此,服务于此,难怪安娜在谈起Chisholm选区内的事情时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当然,安娜为社区所作的贡献绝不止于此。安娜非常重视社区内的基础建设。她曾在访谈中提及,这些年来,尤其是近几年,Chishlom选区的变化非常大,越来越多不同族裔的移民前来居住,教育和医疗都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为此,她不断游说政府,曾经为区内的两所大学争取过更多的拨款,也为区内的基础教育争取到更多的政府资助。安娜坦言,现在来澳的新移民大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对于子女的教育要求非常之高。如何保证区内学校都能达到高质量的水平是一项挑战,也是她一直在坚持不懈做的事情。在医疗投入方面,尤其是大量新移民的涌入,加速了选区内老年化的进程,相应的医疗服务也需有所提升。为此,安娜不断游说政府,让政府加大对Chishlom选区的支持。
但是,要谈及安娜最为人所知的贡献,不得不提的就是她所倡议的Do Not Call计划(谢绝来电计划)。此计划被澳大利亚联邦议会通过,为大家免去了众多令人烦厌的推销电话。在议会通过Do Not Call计划之前,澳洲的居民经常会受到各式各样的推销电话的骚扰,2005年,安娜在联邦议会上援引私人法案(Private Member’s Bill),使议会通过一个全国性的谢绝来电计划名单,迫使前任政府不得不采纳她的方案。自那以后,在澳居民只要在Do Not Call Register上登记,便不会再受到这些恼人的商业电话骚扰。
随着越来越多的华人移民到澳洲,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帮助在澳同胞,华人在澳建立起大大小小数百个社团,仅安娜所在的Chisholm选区内便有数十个华人社团存在。安娜对于这些华人社区的存在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我很高兴我的选区里有那么多华人社团。他们各式各样,有帮助妇女的,有帮助儿童的,有帮助老人的,形式非常多样。事实上,今天我才从中华女子协会(Chinese women coummunity)的活动现场回来。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女性组织。大概已经有二十个年头了。她们的主旨是为了帮助华人女性更好地在澳生活。要知道,有很多移民家庭,她们都是一家人一起移民过来。丈夫长期在外工作,很少在家;家里面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照顾,妻子又没有工作,又不需要照顾孩子,平时并没有什么事可以做。加上她们当中许多人又存在语言的障碍,很难和当地人进行顺畅的交流。每天就只是重复的活着。这样很不好。像中华女子协会这种组织定期会举办一些活动,让这些女性参与进去。在参与的过程中,她们不仅能够交到许多朋友,而且还因为这些组织大部分是公益性的,会举办大量的公益活动,她们也能力所能及地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去帮助别人,让她们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这是非常棒的事情。”在安娜看来,众多华人社团的存在不仅让来澳华人能够更好地在澳生活,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同时,华人社团还能够建设我们生活的社区,使社区变得更加美好。安娜强调,“我是社区的一分子,你也是社区的一分子,虽然我不是中国人,但是这不能阻止我去参加华人社团所举办的活动,也不能阻止华人到我这来寻求帮助。同为社区的一分子,我们共同团结起来,力量就会很强大。1+1的力量是远远大于2的。”
在华人社区,我们一直在强调两个字:“主流”。当我问及安娜,如何看待华人融入澳洲主流社会的问题时,安娜反问我,何谓主流?安娜甚至笑道:“你可以去Box Hill医院走走逛逛,看看究竟谁是主流?是中国人。你再去Box Hill购物中心看看,主流又是谁?是希腊人。我们不应该以肤色,国籍或者语言去判定谁是主流,谁不是主流。不管是谁,来到澳大利亚,成为澳洲的公民,我们就都是澳大利亚人。没有所谓的主次流之分。”安娜还说道,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我们并不希望,或者说,我并不希望,移民们来到澳洲就忘了自己原来所生活居住的地方。当然,来到一个新的地方,能够接受新的生活方式,享受新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融入新生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就需要摒弃你的传统。事实上,不仅不应该忘记,还应该传承和传播出去。让你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都应该知道他们源于何处,有什么样的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你看,希腊社区在澳大利亚拥有很长的历史,现在可能已经是第三代,或者是第四代了,但是他们仍然保留自己的传统和习俗。他们有希腊医院,希腊餐厅,希腊学校,都经营得非常好。人们到这些地方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希腊风情。这就是澳大利亚,这里没有所谓的主流和非主流,我们都是澳大利亚的一分子。而且,现在多元文化是一个势不可挡的趋势。英国在努力的吸引移民过去,建设它的多元文化社会。我们澳大利亚根本不需要这么做,我们自己本身就有很多很强大的社区,本身就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
如文章开头所言,安娜是一位极富智慧与魅力的女子,为何从政,如何看待华人社团,看待多元文化社会她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看法。同时,这位睿智的女子也是一位充满阳光,童心未泯之人。在安娜办公室的外墙上,有一面用数十张孩童画作装饰的玻璃墙,我问安娜,为何会选择用这些幼童之画来装饰自己的办公室?安娜笑曰,这是她已经坚持十五年的事情。每年圣诞的时候,她都会和区内的小学或其它组织合作,举办一次绘画比赛,优胜者的作品可以影印在圣诞贺卡上作为圣诞礼物派发出去。但是,因为冠军只有一名,她又想让其它的作品被人欣赏,便把这些参赛作品用作装饰,粘贴于外墙之上,让所有人都能欣赏到这些孩子们的作品。“每个作品都应该被人欣赏。那么好看的画,那么充满色彩阳光的画,怎么能不张贴出来,让人欣赏呢?”
MONARDS
Shop 7, 101 Collins St
Melbourne VIC 3000
(03) 9650 9288
Ground Floor Crown River Walk
Southbank VIC 3006
(03) 9690 2566
来自澳洲中文周刊第一品牌《BQ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