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志奋领奖学金2015/16学年的在线申请已经开始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请在对话框中输入 [志奋领] 查看。
此篇领友文章转自:春城壹网
社会使命 小小公益人的困惑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我的家乡——一个位于川陕交界小山城度过的。长江的第一大支流——嘉陵江从我家门口缓缓流过,虽然还未蓄积起汇入长江时的磅礴气势,却也从不妄自菲薄,春夏秋冬川流不息。推开卧室的窗户,印入眼帘的便是嘉陵江旁的象山,还有那南山、雨山、狮子山、凤凰山,一座连着一座,呵护着小小的我的成长记忆。宝成铁路是当地通向川陕省会城市的不二选择。踩着铺着铁轨的枕木串亲戚,听着操着陕甘川豫混合方言的大人们谈论人间冷暖事,目睹了形形色色的人在旅途的奇闻轶事……多元的生活环境和繁杂的社会关系,历炼我的包容和坚持,并赋予了我强烈的使命感。总是幻想自己拥有超宇宙的能量,能够消灭世间一切歧视和不公,让所有人和自然万物都能平等和谐地相处……
可悲的是,作为倚山傍水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我的家乡却从我记事起,就被钢厂、火电厂、水泥厂、磷肥厂等林林总总的各种厂矿所包围,而县里的一条原本清澈见底的,可以抓到螃蟹的八渡河,也在90年代彻底变成了臭水沟。伴随河流消失的,还有逐年增长的癌症患病率,而患病者多数是掏不起医药费的村民。“为什么县城的工业化,以及几十年对其丰富矿产进行的规模化开发,并没有实现规划中的县富民强(至今仍为国家级贫困县)?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发展?”
带着困惑,带着希望,我重新踏上了求学之路。西安外国语大学毕业后,我放弃了在航空公司工作的机会,选择成为了一所私立高校的教师。之后为了寻找人生的价值,在一个以倡导儿童权利的国际非政府组织(NGO),扎根云南山区,通过倡导和实践多元的教育方法,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这一转眼就是六年。虽然也在市井生活中趋于平淡,但却从未忘记寻找未知的答案。
志奋领 体验到公民社会责任感
一个留学英国的机会,真正给予了我用批判的思维重新审视和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以及社会角色之间的权力关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我有幸在2012年,通过层层选拔,获得了英国政府最负盛誉的奖学金——英国外交部志奋领奖学金项目的支持。该奖学金的名字贴切地总结了此奖得主的共性——志向远大有抱负,拼搏,有革新精神与创造力,灵活性与适应性兼备,有领导潜力,并愿致力于组织变革和发展。30多年来,志奋领奖学金已成功地为中国培养了3000余位学贯中西的各领域优秀人才,在众多核心岗位发挥各自的领导力。近十年来,该奖学金也从最初的仅面向政府或国有企业的中层官员的内部培养,逐渐发展为同时吸纳媒体、法律及非政府组织(NGO)等公民社会中的有志青年,为推进社会各层面的开发的多元中英交流提供了可能。正是得益于这样一个精英云集的奖学金项目,让我多年的求学求知梦想成真。这个项目不仅帮助我解决了因为NGO的微薄待遇而无力负担留学英国的学费和生活费的困扰,更重要的是,让我有机会与来自不同背景的,涵盖能源、环境、金融、法律、科技等众多领域的政府官员、媒体精英、律政佳人等,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众领域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学习,并建立了深度互信的支持性网络。
一年的英伦时光美好而短暂,留在记忆里的,是无数个披星戴月,天昏地暗(伦敦在冬令时的几个月里,最早的日落时间是下午3点多,加上经常阴雨绵绵,如果早晨起得晚,那就很有可能每天生活在夜晚)的阅读和论文时间。偶有外地来伦敦的朋友相聚,也能忙中偷闲地体验伦敦多元的文化生活和人文自然景观。通过寄宿家庭项目,体验了原汁原味的英国生活,让我对英国本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地印象。伦敦是一个同时能带给人们贵族精神物质体验和多元文化融合的伟大城市,歌剧、马术、博物馆让初来乍到的我了解了它的过去,而城市的古老建筑和现代都市的时尚元素,时刻诠释着它的与时俱进和领导气质。课余时间的志愿者体验,更是让我对英国本土的非政府组织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政府的“以人为本”让我体会到了小政府大社会的优势,以及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软实力差距。
社会企业 社会理想的践行之路
在饱览了各种生涩的人类学术语和各种流派学家的理论综述后,终于直视了人类社会自古至今都存在的社会分层和权力抗衡。无可争辩的事实是,贫富虽然与生俱来,却会因为自身的努力和外在的制度和内化的观念的共同影响而改变结果。这时的我,更多的思考是,除了做一个彻头彻尾的愤青,抱怨体制,批评当权者之外,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如果说NGO是公益领域推动各级政策改良的催化剂和试验田,那么这个过程是需要第三方买单的。随着全球经济放缓,在西方国家具有绝对话语权的NGO的资金来源也逐渐开始萎缩,筹资成为了困扰许多公益机构的问题。从单纯依靠输血,到自我造血的可持续发展,不少NGO或非营利组织(NPO)开始了新的探索。尝试一种与商业结合,既能够创造出传统商业机构所不能达到的社会价值,又能满足公益机构的自我造血需求的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社会企业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是从解决社会问题入手,构建商业模式,通过商业运作获得的资金回报维持机构可持续发展,同时解决社会问题。有人预言,100年后,这个世界上只会有一种形态的商业模式,那就是社会企业!不过,100年前的今天,社会企业还是一股新生的稚嫩力量,在滚滚物欲中,逆袭上游。怀揣社会理想的社会企业家们,试图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改变这个世界,用自己的睿智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当我首次在英国接触,并通过各种峰会、论坛、培训对社会企业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了解后,我被这一概念深深地吸引,并决定回国后,与其他先驱者一道推广和实践这一理念!
如今的我,褪去了多年前的青涩和情绪化,多了几分成熟和担当。通过协助英国总领馆文化教育处在昆明举办第一期社会企业家培训的机会,接触到我目前就职的机构,耳目网——一家为残障人提供网络众包工作机会的社会企业,成为了联合创办人。希望通过搭建残友和助残者的网络社区,扩大残友社交面,开拓其眼界,帮助他们克服残障心结。根据职业市场需求,对残友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启发他们找到自己适合的职业发展机会。以任务众包的商业经营方式,与残友一起向雇主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获得持续收入。由此,达成让残友走出封闭内心,创造自我价值的企业愿景。我希望用自己的实践推动中国助残事业的发展,希望通过耳目网成功的案例,说服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到推动商业变革的社会企业发展之路中。
社会企业的践行者,我想,这就是自己多年寻找到的答案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