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oce】Adeline:Jambo大家庭的诞生

2015年04月24日 TTL星腾科高端留美




官微君按:


这篇文章是一颗遗珠,在Adeline在他们社团公众号“Jambo”第一次发帖的时候,我就想要转发了,只是一直耽搁,今日终于逮到机会,可以为大家分享。


这是Adeline写关于非洲义工之旅。官微君不是Adeline的顾问,所以我们并没有特别熟,不过官微君却对这个菇凉有着很大的好感,大约是因为她的笑,特别真诚。


官微君从Jambo把文章搬来,连图片都保留着Jambo的水印,只是觉得Jambo在我心里其实算是个创举,任何创举TTL都会支持,不管是从精神上还是金钱上:)


2014年夏天,我带着未知踏上了去非洲做义工的旅程。

去之前脑海中没想太多,只知道那里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地方。色彩、土著、特别的文化,真是想一探个究竟。



我仍记得走之前耳边萦绕着的质疑和劝退,那些声音说:非洲太危险,别去了。临走前一天晚上,报纸还写着“肯尼亚动乱”。


但是有一种力量推着我前进,最终还是说服了家人,听完爸爸在我出发前一天晚上满满两页的安全条例,便背上包出发了。心里憧憬着非洲野性的呼唤和那些新奇的人和景能带给我的灵感启发。



想要讲述漫漫旅途,但怕讲来又是个太长的故事!这二十多天的一趟,我在S.T Mary primary school遇见了世上最纯净的笑容;在医院为病人们包了上百包药,和医生们从吃喝聊到文化,结交了非常好的朋友-实习医生Zippie Gatubi;在孤儿院照顾听话的宝宝Emanuel;在东非大裂谷和马塞马拉人一起跳舞,看角牛大迁徙;到贫民窟遇见孩子们的热情和令人心酸的孤独与贫穷。贫民窟的情形令我哑语,也和同行的伙伴虎添翼有过较深的探讨,我们所能做得甚少,但这些遥远的慰籍也许能给他们带来一些温暖吧。





二十多天里,我也接受了许多来自环境、人和事的挑战,比如洗澡洗到一半停水在寒风中颤栗;比如要解决团队和当地人出现的小争执;又比如遇见在路上缠着不放的乞讨的孩子和街边的殴打。来到一个全新的国家,要明白guide第一天告诉我们的:Dirty and mess are parts of our experience. 宛如一种感受天堂中的温暖与现实中的无情相碰撞的情境。我想这一切的一切才让这一程那样令人回味,让人一辈子都无法遗忘。



回来之后脑海中一直有一些想法想付诸于实践,这些想法是从访问贫民窟之后产生的。在去到Naivasha贫民窟时,我们进到每一个教室给所有孩子们问好,看似很棒的表面下,我思考这样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访问者在不同的时间段来到他们的眼前,向他们问个好,送上一些补给,然后离开,难道不会造成他们因一次次上课被打断而产生的厌烦,和对每一个来访者表演相同的唱歌舞蹈的麻木吗?我和校长聊了这些话题,但他的答案令我惊讶:孩子们因为得到吃的用的很开心,他们不厌烦。

也许校长的话是真的,也许他不是孩子所以无法感受他们的想法,又也许孩子们已经习惯了。我感到惋惜。虎添翼说:将来我要再回来看他们一次,带着没有杂念的心。



这些经历在我搭上从肯尼亚飞回中国的航班上凝聚成了一个想法,就是尽我们的力送给贫民窟的孩子们精神上的慰籍。“精神上”,这向来是虚的,飘在空中,难以把握;但它又是真的,因为它服从现实的需求,可以实现。在我按下第一条发给Kenyan Volunteer Program的创始人Chris的邮件的发送键时,内心那种紧张和期待是无法想象的。但值得庆幸的是Chris先生第二天便回复了,表示对我的想法的支持。于是,我们确立了合作关系,也确定了JAMBO要办的主要内容。


(图为JAMBO官方合作组织-Kenya Volunteer program

官方网址:

www.kenyavolunteerprogram.org


JAMBO名字的诞生讲来特别有趣,那晚夜聊我把想办项目的想法和舍友们分享,舍友大头提议说:“不然用一种当地语言来当名字吧!”这个特别的想法令我的脑海兴奋,不错,那就叫“JAMBO”吧,JAMBO是肯尼亚当地语言斯瓦希里语中“你好”的意思,我们的中文名就叫“灵感非洲”好了!于是从2014年九月开始便着手筹划项目的各种事项。



最起初我只有一个人,以为单干能撑起自己的想法。后来遇见了一群人,发现没有他们JAMBO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好。


在跑班宣传阶段,我遇见冯然、朱迪、郑洁鈃、刘麒珩、成宗禧五人和我一起奋斗最开始的路程。报名表收齐有214人之多,这个数目大大超出我最初的预想,也令我无比的惊讶和惊喜。



有一天在自习室,广电的《山与水》栏目编辑肖静怡问我:“如果山水邀请你拍一期专访你愿意吗?因为我觉得你的项目很特别,所以想邀请你来:)”我说,当然愿意。后来在和整个栏目组的完美配合下诞生了一期广电《山与水》的专访,1026日在学校里播出。

我说,JAMBO不是“面试”,是“面谈”,虽然一个同学要面对我们五个人,但整场下来会很轻松,我们只是希望多听到你内心的想法。面谈过程遇到很多特别的人,比如有发表了八分钟关于现存公益组织的存在形式的演讲的同学。还有很多朋友都是临时在现场报名,最后我们要在214人中选择75人作为正式的JAMBO family成员,没有单因十足优秀而进来的人,只有因十足适合而进来的人。我在不断创造一个大家庭的感觉,这样大家能积极运转起来,有想法也会直率说出来,就像我们第一次开五部大会时那样。那一天我真的非常感动,五个部门总负责带着自己部门的成员在会议室分成五个tribes开会,我走到每一个小圈前都能听到不一样的激烈的讨论的声音,JAMBO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舞台,有多少个创新的想法在此刻迸发出来,凝在空气中,就等你去找到它,给它舞台培养它。



于是再接下去的日子里JAMBO诞生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活动,同学们的参与范围也越来越广。每一次活动和会议之后我都会要求召开相应的小范围总结会,总结这次会议或活动的优缺点,让大家讨论一下感想。这不是多余的步骤,而是必需的,也是JAMBO不断进步的重要因素。需要解决一个问题,我们想出了plan A,接着出现分歧,我们想出plan B,接着又出现歧义,我们想出了plan C, planD, plan E···但到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plan A。按着格式走的执行很简单,从无声有的创造却很难。一个项目的产生和繁荣需要我们不断挣扎、创新、推翻自己、推翻自己、得出最可行的方案。



这是JAMBO创立的故事。75个人脑海中有75个不同的JAMBO,我不敢说自己领悟透彻了JAMBO精神,因为身边的JAMBO家人在一天天告诉我从未想象过的点子。JAMBO这个家庭里,还有更多搞笑的温暖的难忘的人和故事,那就邀请你来这个平台,听我们分享:)

我在此感谢朱迪,事无巨细,不断奔波;感谢郑洁鈃,周到的想法,负责的态度;感谢文字部、实践部、后期部、DJ部、外联部的所有家人们,你们创造出了无数个惊喜,打破了无数个不可能,你们是JAMBO坚持下去的动力。

JAMBO感谢一路以来给予我们帮助和建议的Chris先生、刘佳老师、曹强老师、KellyChristinaRogerVicky、梅煜主任、领队孙皓、一直关注着我们的姜南,还有山水剧组!


要感谢的还有很多很多...


最后,特别鸣谢赞助商TTL星腾科公司: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