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西兰的国家乳业战略(1)

2016年01月14日 每日新西兰


提示上方每日新西兰关注我,你可以得到有关新西兰的第一手信息。

新西兰在世界乳业格局中占有着至关重要的核心地位,无论是在国家的经济贡献、在乳业世界贸易占比,还是其得天独厚的畜牧业环境资源,都使得其在世界乳品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发言权。
  新西兰的奶牛头数与人口数量差不多,人均拥有的奶量为2400公斤。因此,其国内难以消化,90%以上的液态奶须喷成奶粉出口。乳制品是新西兰的主要出口商品,其95%的乳制品用于出口,年出口额约为100亿美元,占新西兰总出口额的四分之一。中国From EMKT.com.cn是新西兰乳制品最大的出口市场。

  对于一个乳业大国,我们一定想了解,新西兰的国家乳业战略是如何规划的,如何保护优先的资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促进经济的发展?他们的乳业产业政策是如何调整和制定的?他们对投资建厂的商业合作持什么态度?这些问题,无法在披露的官方系统文件中查阅到。不过,我们可以根据新西兰多年来的产业规划和布局,以及对行业的宏观调控,看出一些规律和端倪。这些规律能勾勒出新西兰的产业战略,希望能对行业乃至政策职能部门有所借鉴。


  欢迎建厂投资,以稳定原料生产

  新西兰贸易部长格雷泽曾对媒体称,新西兰是第一个与中国磋商并签署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双边协议的国家,第一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发达国家,同时也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的发达国家。中国乳制品消费需求的增长幅度超过生产能力的增幅,而乳业是新西兰的重要产业,可以为中国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乳制品。新西兰欢迎中国企业到新西兰投资,两国在乳业的合作前景光明,不仅能够带来资金,也有助于新西兰企业开拓在中国的市场。

  格雷泽认为,中国与新西兰在共建食品安全体系上同样可以大有作为。双方高层已谈过合作方案,双方在学术领域的交流早已开始。新西兰政府拥有一家企业,为食品生产加工业及食品原料工业提供食品安全检测服务,中国政府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

  新西兰经济发展部部长斯蒂夫•乔伊斯也表示,有中国的投资非常好,理由之一就是中国的投资可以让我们的乳业更快发展,特别是高成本的高端配方奶粉。因为它们的附加值更高,这可以帮助新西兰有效抵御大宗商品的动荡。

  自从2008年我国乳业发生危机以来,国内消费者“崇洋”风愈演愈烈,对高质量乳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雅培、惠氏等洋奶粉品牌虽然几经涨价,在国内市场份额仍在逐渐扩大。为顺应需求,国内乳业开始纷纷走向新西兰等乳业大国,而新西兰乳企也看准中国蕴藏的巨大商机,加大拓展中国市场。

  其中几个比较大的海外投资有三个。伊利集团计划在新西兰南部建设年产4.7万吨婴儿配方奶粉项目,总投资1.71亿美元。该项目该项目已于2014年6月投产;我国另一家乳企雅士利投资11亿元在新西兰建厂的项目也在2014年下半年投产,年产能约为5.2万吨。作为雅士利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新西兰工厂届时将成为雅士利海外生产基地,目前已经并入蒙牛版图之中;在新西兰投资较早的是光明,在2010年,光明乳业以8200万新西兰元(约合3.82亿元人民币)收购新西兰乳企新莱特51%股份。通过新项目投入,新莱特成为新西兰仅有的两家婴幼儿配方奶粉供应商之一,年产能约10万吨,所生产的高端奶粉已在中国市场正式上市。

  去年9月8日,伊利股份发布一系列对外投资公告,拟在新西兰投资约20亿元人民币(约4亿新西兰元),项目涵盖奶粉、液奶、生牛乳深加工及奶粉包装4大类别。加上之前已在新西兰奶粉工厂12.19亿元的投资,伊利股份累计将在新西兰投资30多亿元。由此可见,伊利前期在新西兰的投资是非常成功的,因此才会继续加大投资力度。

  目前,还有多家国内乳品企业正在新西兰寻求合作机会,一些贸易商也通过代工的方式原装进口新西兰奶粉,随着中国乳业新政的实施,这部分产品可能逐渐转型或被淘汰。


  布局全球产业链

  在引进资本建厂的同时,新西兰乳企也加快产业链向中国市场转移的步伐。世界最大乳制品出口企业、新西兰恒天然集团董事长约翰•威尔逊说,目前恒天然在河北省已建立3个牧场,并有2个牧场正在建设中,计划到2018年每年在中国生产10亿升牛奶。

  一边在中国建厂,一边参与世界各地的乳品期货和现货供应。在世界各地合作建立原料供应基地,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一直主导着世界乳品的行情。目前,恒天然已经成为全球乳业贸易平台(GDT)的行情标签。  

  开放式合作,却有所选择

  今年9月17日,新西兰政府对外宣布,否决了中国企业上海鹏欣斥资8800万新西兰元(约3.55亿人民币)收购新西兰一个牧场的交易,原因是新西兰公众对外资拥有土地的担忧。

  新西兰政府在声明中称:“我们对于新西兰所能获得的收益不满意,这是大规模敏感土地出售的关键要求。”

  正身处新西兰的上海鹏欣公司相关负责人当日向记者表示,他们对这一结果感到非常意外,也很失望,但目前还不打算彻底放弃。目前正在等候一项综合各方中介顾问机构的意见,以便采取下一步措施。

  准备将牧场卖给上海鹏欣的Stevenson集团称,不清楚该牧场与其他获得批准的牧场有何区别。

  据资料显示,拟出售的Lochinver牧场位于新西兰北岛中部,占地约21万亩,拥有6万多只羊,3500头肉牛和2300头奶牛,价值7100万新元(约合2.86亿人民币)。

  上海鹏欣于去年下半年发起对该牧场的收购,随后便有报道称,以新西兰保守党领导人Colin Craig为代表的部分反对党即坚持认为该笔交易不符合新西兰利益。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虽然新西兰对外资一向比较开放,对企业并购之类行为也并无太多干涉,但一旦涉及土地资源则变得非常敏感,对土地的相关政策也会比很多国家严格。

  上海鹏欣此前在新西兰的农场收购经历也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12年,该公司作为首个在新西兰购买农场的中国企业,在新西兰收购克拉法(Crafar)集团16个奶牛农场时,中途也曾被叫停,当时新西兰法院以“交易给新西兰带来的经济效益被‘实质性’夸大”为由责令政府重新考虑其决定。

  上海鹏欣于1997年在上海成立,早年以房地产开发起家,2008年涉足农业,据报道,目前其在新西兰拥有29个牧场,其中多与乳品相关。2013年,上海鹏欣通过定向增发入主大康牧业,目前上海鹏欣正在打算将其在新西兰收购的上述克拉法集团16个奶牛农场全部置入大康牧业。去年11月,上海鹏欣还与蒙牛达成合作,与蒙牛以及新西兰陶波湖地区的 Miraka 乳品厂建立三方合作关系,目标是将后者的产能翻两番。

行业进入寒冬,政府力不从心

  去年上半年以来,作为全球大宗商品的全脂奶粉等奶制品原料价格开始大幅下跌,至今已经跌去50%左右。这给全球最大奶粉出口国新西兰造成了巨大冲击,处在产业链最底端的新西兰奶农,今年以来普遍处于亏本卖奶的地步。整个新西兰乳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

  新西兰经济发展部部长斯蒂夫•乔伊斯表示,国际市场价格下降的确在减少我们的收入,某些情况是我们以前所罕见的,目前新西兰乳业正处在关键时期。

  据奶农们介绍,恒天然公司去年牛奶收购价最高时是每公斤8.4新元(1新元约合5元人民币),而到上个月只有4.4新元,但是他们每公斤的生产价格大约在5.7新元左右,这意味着他们今年平均每公斤奶要亏损1新元以上,这种状况将使大量身负银行贷款的奶农濒临破产。

  作为新西兰90%奶农的合作社,恒天然之所以把牛奶收购价降到这么低,是因为目前全球市场大宗商品奶粉的价格比去年已经下降了53%。恒天然集团首席执行官西奥•史毕根斯在给记者的采访邮件中称,恒天然正在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市场动荡,这种动荡正在影响着整个乳业。

  6月13日,是新西兰最大农展会的最后一天。尽管赶来参观的奶农不少,但打算花钱更新牧场设备的农民却很少。他们普遍表示,今年的牛奶收入的状况太糟了。有奶农表示,今年的价格砍了一半,他们的境遇非常困难。还有奶农考虑卖掉四五个牧场度过难关。

  全球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商新西兰恒天然公司也同样面临压力。恒天然集团主席约翰•威尔逊和执行总裁史毕根斯在给媒体记者的邮件中说,全球乳制品价格下跌,不仅降低了上一年度高价库存的利润,同时也使下一年度销售变得困难,恒天然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动荡。恒天然最终以裁员来应对乳业低迷。

  9月21日恒天然再次裁减227个工作岗位,加上今年7月的裁员,总裁员人数已达到750人。

  恒天然首席执行官西奥•史毕根斯表示,裁员的主要目的是在国际乳制品市场持续不振的情况下保持竞争力。恒天然方面透露,通过这次裁员,每年将节约1.03亿新西兰元(1新西兰元约合0.64美元)资金。

  作为世界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恒天然旗下有约4.3万名新西兰奶农。由于近期国际乳制品价格剧烈震荡,恒天然遭遇经营困境,已连续多次下调收购价及股东分红预期。恒天然额接连裁员,也许不足以应对全球乳价持续下跌给恒天然带来的困境,但也确实能让我们感觉到乳业的市场之萧条。

  澳新银行高级经济师菲利普•博尔金表示说,回看2014年2月,全脂奶粉每顿价格是5000多新元(约合25000元人民币)左右,现在只有一半,是2200多新元;令人担心的是,现在还看不到恢复的迹象。

  市场分析认为,由于全球乳制品供应过剩,而国际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需求也大幅下降,国际原料市场的奶粉价格估计在一年内难以恢复。6月11日,新西兰央行4年来首次降息,指标利率下调25个基点到3.25%,新元也随之暴跌200多点至5年新低。与此同时,新西兰央行也开始警告乳业可能是金融稳定的一大风险,预计今年整个国民经济都会受到影响。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