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能走能跑的年纪,磕磕碰碰的其实很正常,调皮点的一天都不知道要碰多少次。嗑到了当然疼,一疼孩子就会哭,这是自然反应。可是往往这个时候老人总是迫不及待的冲上去抱起孩子打桌子打凳子,边打边说:“谁要你碰到我们宝宝的……”这原本是一种心疼孩子的方式,不过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却是负面的:我摔倒了不是我的错,都是桌子凳子的错!这样的孩子你还指望他长大能三省吾身?大概一切都是别人的错了!
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所以很多时候会限制孩子吃一些对身体不好的垃圾食品或者不许他们去玩一些可能存在危险的玩具。原本这时候老人们应该和妈妈们在一条线上,可事实上,大多数老人拗不过孩子撒娇,不仅纵容孩子还会说出“不要告诉你妈,你妈不许你…”这样的话来,于是孩子就形成了“妈妈对我不好!”的心理。
相信很多妈妈一定和孩子还有家中老人一起去逛过超市吧?或者至少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孩子看到超市各种好吃的都忍不住想吃,果冻、糖果、散装饼干等等!有时候他们太小,不懂要买单了这东西才属于我们,所以看到喜欢的就会去拿。这个时候当妈的往往会制止孩子,告诉孩子这个没付钱不能要,可是老人们又来了:“没事,拿一个吃喽!给他吃一个有什么关系!”结果孩子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只要拿的不多就是可以的!”,变成了类似“小偷”一样的人!
碰到老人说这句话的时候,真的是让人想解释的心情都没有!孩子做错什么事老人说因为他不懂事可以原谅,妈妈们教孩子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是老人又说孩子太小不要勉强他,长大就好了……孩子聪明的很,时间一长,再要他做点什么,指不定会来一句“我还小……”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妈妈们是不是特别反感听到这样的话?但是好像又不好因此生气?因为人家明显是在开玩笑?孩子的世界比大人单纯的多,他们并不会区分什么是玩笑什么是事实。可能这话换成别的无关人士说还没那么大伤害力,不过奶奶或者外婆说就不一样了。在孩子心里只会认为“连奶奶都这样说了,那妈妈可能真的是不要我了”,然后恐惧害怕难过各种负面情绪迅速占领孩子的内心,有的甚至会对妈妈产生抵触情绪!
威胁是老人们常用的伎俩,连童话故事里也有这样的桥段不是吗?为了让孩子达到自己的某个目的就用孩子害怕的事物来威胁他!这样孩子往往就听话了,就乖了,即使他们不是心甘情愿的……长此以往,一方面会让孩子对大人失去信任,另一方面也侧面传达给他们“要让别人听话,可以用威胁的方式”这样的思想!试想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能够正直诚实善良吗?
孩子天性活泼好动,永远充满了好奇心。但是为了不让孩子把屋子搞乱或者避免一些伤害,老人看娃时常常把“不要动,不要碰!”挂在嘴边,其实这会限制孩子的探索欲望,不利于孩子成长。正确的做法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接触、探索一些物品,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也有利于孩子的天性发展。
老人带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见到其他小朋友玩的比自家孩子好,往往就急了:“你怎么这么笨呀!你看你应该这样……来,奶奶教你!”老人希望孩子好我们都理解,但是当众说孩子笨,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产生“我真的很笨!”的自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