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桉咨询
浓重的雾霾不仅打乱了多数人的周末出行计划,也让本该清澈的好心情,在周一出门上班时扑面而来的臭味里荡然无存。亲朋之间的问候多了一句“戴口罩了吗,没事别出门”,爆表的PM2.5指数在这个流感多发的季节里,带给人们的是另一种生存层面的恐慌。
在这样的恐慌面前,“新鲜空气、花园版家园”——这个曾作为移民海外的为多数人所不齿的理由,终于得以“正名”。在“连呼吸都成问题了,还要怎么活下去”的抱怨声里,重度空气污染也成为加快大家移民脚步的最后动力。
水、空气和阳光,这三样东西一直被认为是大自然赋予每个人最平等的礼物。在我们无法享受公平的受教育权,无法享受完备的社会保障,甚至无法跨越户籍给生活带来的重重障碍,在我们因不公而丧失安全感的那一刻,似乎也只有它们带给我们最大的慰藉。而当这唯一的慰藉,被“水专家不喝”的自来水、爆表的PM2.5指数和被浓重雾霾遮住的阳光夺去,留在每个人心底的除了层层叠叠的失落感,别无其他。
一个中国人曾这样描述他在美国旅行时的各种“不习惯”:“不习惯”天天蓝天白云、“不习惯”空气没什么灰尘、“不习惯”食物多是有机的、“不习惯”自来水可以直接喝……各种“不习惯”,在与我们层层叠叠失落感的对比之下,也显现出更大的心理落差。这样的心理落差,连同填鸭式的教育、频发的食品安全,以及不断滑坡的道德和延绵不绝的贪腐乱象,也不断激起着大家往外走的想法。
不断的有人移民他国,也有人不惜一切代价“赴港生子”。“牺牲我一个,幸福后代人”,他们离开,其实并不完全是为了给孩子争取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更完备的社保福利,更是为了让家人和后代能享受洁净的空气和安全的食物——这些,也只是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
他们出走的脚步之所以迈的义无反顾,更多只是为了给自己争取呼吸自如和放心吃饭的基本权利。而这样卑微的诉求背后,不仅是我们连自如呼吸都无法享受的悲苦,更是政府在“让人民更好的生活”承诺上的失信。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政府这些年所做的一切努力。节能减排提了很多年,官方数据中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排放量的下降,也或多或少稳了大家的心。然而,当那些冠冕堂皇的官方数据,遭遇如今怎么都吹不散的浓重雾霾,那些努力只是停留在政策和口号阶段的现实困境也逐渐为人所见。如果不能拿出强硬的决心付诸严厉的行动,我们又如何相信中国能像当年的英国伦敦一样,彻底的走出大雾的围困?
诚然,空气染污是全社会每个人的责任。为了取暖而消费的煤炭,为了出行方便而使用的汽车,在这些导致PM2.5爆表的主要因素面前,我们也不只是受害者,更是施害者。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习惯性地带着受害者的情绪和站在道德高地上将问题推给政府,或许有失偏颇,我们更应反思自身对环境的破坏作为。然而,当我们放弃汽车,改乘公交甚至自行车出行时,却看到马路上川流不息的公车肆意狂奔。那些接送家属上下班、接送孩子上下学以及载着领导去泡温泉的公车,不仅堵住了我们上下班的路,也遮住了我们能够看到政府诚意的眼睛。
“‘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面对延绵不散的浓雾,人民日报发出这样的声音。空气不好不是小事,它不仅关系着我们人民的美好生活,更关系着我们“美丽中国”蓝图的实现。也只有实现这些,才能留住那些移民者出走的脚步。
雾霾天气助推中国第四次移民潮
席卷北方大部分地区的“雾霾”天气,逐渐蔓延到中国东南部大部分地区。雾霾除了加速不少中产人士逃离北上广外,还进一步助推了中国第四次移民潮的到来。
近期席卷北方大部分地区的“雾霾”天气,逐渐蔓延到中国东南部大部分地区。长三角、珠三角这些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大多被雾霾所笼罩。上海地区甚至多家药房口罩卖到断货,而由雾霾引起的婴幼儿疾病也在不断增加。甚至不少上海市民调侃地表示乘搭高铁“逃离上海”才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