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前的夏天,一位重庆男孩彭书涵因被美国一所独特的大学录取而一度走红网络。如今,放假归国的彭书涵抽空来跟我们聊聊这一年半他在那里的体验。
一年半,在这所大学里学到了一身的生活技能
录取彭书涵的学院正是录取率比哈佛还低的深泉学院。这个学院在与世隔绝的沙漠深处,学生一边放牧,一边进行超强度的学术训练,学校一切运营管理由学生表决自治,包括教授聘请、校长任免。
经过一年半的磨练,彭书涵声音浑厚有磁性,手掌非常有力,握手时能感到微痛。这位年轻的95后小伙子,在经历了沙漠中风吹日晒的历练后,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
《孟子》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深泉学院,彭书涵深刻地体验到了什么是“劳其筋骨”。在那里,劳动是每天必须做的事情。
彭书涵曾经这样写道:“初到深泉的夏天,我在菜园里每天工作四个小时,主要工作是蹲在地上用手除草。我从没如此深切地体会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你永远无法杀尽所有的野草,除草到筋疲力尽的我猛然抬头,四目所及处只有光秃秃的群山。烈日当空,整个菜园里就剩我一个人。我愤怒地拔起一株野草,在飞起的尘埃中把它狠狠摔向远处,然后崩溃地责问自己为什么要来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播种、除草、浇水、收割、洗菜——这就是他在深泉的第一个夏天。在菜园整整两个月的劳动让他瘦了将近20斤,高中毕业时脸上略微的婴儿肥已然不见踪影。在深泉,每个学生每周需要劳作20个小时。除了种菜和基本的做饭、洗碗、清洁,还包括饲养牲口、挤奶、屠宰、烘焙、维修汽车、开拖拉机等各式各样的工作。
他笑说,在这里的一年半时间里,他学会了很多生活技能,包括修电器、刷漆、修马桶、修水管、补墙壁、通下水道等等,都不在话下,冲击钻和电焊都能用,以后装修房子或者维修家电都可以自己干了。
课程由教授和学生共同决定,以讨论和写作为主
深泉学院的课程采取的是西方经典的博雅教育,偏重人文,以讨论和写作为主,很少有考试。即便是科学方面的课程,大多也是以偏人文的方式来学,需要讨论和写作。彭书涵说,在深泉学习阅读量是比较大的,有的时候一天可能要读两百页马克思和涂尔干的哲学著作。
深泉学院的课程是由教授和学生共同决定的,有尼采、黑格尔、康德等人的哲学,也有荷马、但丁、歌德等人的文学,也有汽车维修、马术和枪械知识这类比较特殊的课程。其中,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他仔细读了三遍,中文版一遍,英文版两遍,这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伦理学经典著作之一。
彭书涵说,亚里士多德令他更好地塑造了自己的世界观。“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生活有三种,享乐的、政治的和沉思的,而人应该追求的是沉思的生活。”所以,每当他无聊或者孤独时,便会对着远方的群山,点燃一根烟,在荒漠和戈壁的怀抱中思索生死和真理。
全校只有28个学生,没有女生
彭书涵在他的文章里写道:“深泉是与外部世界脱离开来的一处流刑地,禁止毒品与酒精,没有女生,网速比十年之前的中国还慢,到最近的超市要开上四十英里,平时还不准学生随意离开山谷。”深泉的生活不如一般大学里的丰富多彩,也并非众人幻想的田园牧歌或狂野西部式的生活,而是带有一种浓烈的孤独主义色彩。
如今,深泉学院两个年级一共28个学生,中国人只有彭书涵1个,其他学生则来自德国、捷克、英国、马尔代夫、墨西哥、印度等国家。深泉没有女生,近一百年的历史上一直都没有——但学校现在正处于迈向男女合校的法律过程中,过几年深泉或许就开始招收女生了。
在这样的与世隔绝之中,大家在一起最经常休闲娱乐的方式就是聊天、散步,偶尔骑马远足,或者看电影——他有时和大家一起看王家卫的电影,尤其喜欢《2046》。
因为孤独,所以不敢让自己闲下来
在深泉,彭书涵最不适应的就是饮食。“学院里主要吃的就是通心粉配奶酪,各种三明治,此外还有奇奇怪怪的豆子、蔬菜乱炖。”说到这里,彭书涵是一脸嫌弃,边说边摇头。学校里的食材虽然新鲜健康,但自己实在是吃不惯,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方便面为生。“有个卖亚洲食品的网站,上面所有口味的方便面我基本都吃遍了。真的是非常想念重庆的小面。”
虽有种种不适、困难与孤独,但彭书涵非常独立,从没想过放弃,即便有些同学中途退学了,但他选择承受。不过,他坦承自己有哭过。
“有天晚上的公众演讲,我在台下坐着,莫名其妙地觉得身边的一切都好荒诞。不知道为什么,和上面的演讲无关,和周围的观众无关,但突然之间眼泪就掉了下来。”彭书涵说,这种眼泪并非出于感情,无关伤痛,而是因为心中的某种虚无感。“之后看看山发发呆就好了。”他笑着说。
深泉的确是孤独的。彭书涵写道:“深泉式的孤独就像一只虎视眈眈的怪兽,随时准备将你吞噬。一旦你内心深处的空虚有所扩大,他就狞笑着摇起了尾巴,龇开了牙齿。这空虚来源于你和外部世界的决裂,来自于你自身价值观的动摇,来自于你不可控制的感情,或者是对于未来种种的忧虑——只要一闲下来,你的胡思乱想就会膨胀开来。”
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在这空虚中你首先开始怀念外部世界的人与物,进而开始怀疑自己在这片山谷里做的事情是不是真的有价值。”
但他同时也相信,“这样的闭关修炼绝非没有意义,也并非没有尽头,它只是太过漫长与熬人。当你重返社会,有地方验证你的修为时,你会发觉自己与众人不一样的地方,那份深入骨髓的自信和坚毅会证明你的确聆听过沙漠的声音。”在深泉的一年半让彭书涵的思想变得更深邃,这是他自认为最明显的成长。深泉让他安静下来,明心见性,培养出自己的意志——一种超乎常人的意志。
还有半年,彭书涵即将从深泉学院毕业,他准备继续在美国完成本科,攻读哲学专业。最终彭书涵想回国,成为一名律师。但他最终的目的是成为一名教育家——“我想将一些自己坚信的价值和理想传播给更多人。”
附:深泉学院
深泉学院每年录取人数极少,所有毕业生也只有1000多人。很多学生都拿过罗兹奖学金和杜鲁门奖学金,有2人获得过麦克·阿瑟天才奖。
官方数据表明:2000-2010十年间,16%的深泉毕业生转学到哈佛大学,13%转学到芝加哥大学,7%转学到耶鲁大学,7%转学到布朗大学,最受深泉毕业生青睐的转学目标依次为: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加州伯克利、康奈尔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并有约二分之一的深泉毕业生会最终取得博士学位。
深泉学院创始人、电力大亨卢西恩·卢修斯·纳恩曾说:“沙漠有着深邃的性格。他有一个声音。只有倾听,你才能听见,而不是在为了物质的挣扎和喧嚣中听见。先生们,为了什么,你们才来到这旷野?不是为了传统的学术训练,亦不是为了田园牧歌的生活;不是为了在商业中成功或是在职业的道路上追求个人的利益。你们来,是为了准备好用你们的生命去服务,心中要明白,过人的能力和高贵的信念是对你们的期望。”
电话:400-610-0025
微信:lybkf888
申请美国研究生的小伙伴,请扫描以上二维码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