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良:“十三五”银行业发展的新特征

2016年01月14日 中国银行悉尼分行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更是经济“保量提质”的关键时期,银行业的发展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十三五”规划建议勾画了未来5年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蓝图,对银行业而言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中国银行业要将更多的金融资源引入实体经济,通过创新支持“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制造2025等的实施,在支持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平稳发展。总体来看,顺应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形势,“十三五”中国银行业将告别快速增长,进入平稳发展的新阶段。

一、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逐步提高

“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这对银行业进行合理定位并选择发展路径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建议提出,我国经济虽处在转型换挡期,但中高速增长将确保为银行业提供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充足的发展动力。未来银行业应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条主线,深入推进业务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全方位转型和持续性创新,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浇灌实体经济之树的生长。

具体来说,银行业通过精准采集客户有效需求、整合资源,优化银行产品组合,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等多措并举,加强重点领域金融支持,主动对接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一是支持七大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包括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城市地下管网等重大民生项目,中西部铁路和公路、内河航道等重大交通项目,水利、高标准农田等农业项目,信息、电力、油气等重大网络项目,清洁能源及油气矿产资源保障项目,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等项目,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项目。

二是支持六大消费增长点培育,包括养老家政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教育文化体育消费等。

三是支持三大战略实施,紧跟“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加大对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的信贷投放力度。

四是支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务实合作。2015年前三季度,五大行贷款余额达43.9万亿元,同比增长9.35%,远高于利润增速;从贷款投向上看,涉农小微、新型产业、消费零售等能够拉动就业、促进民生的行业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信贷投放力度明显提高。

当然,发展与风险并存,银行业应妥善处理服务经济发展和控制风险的关系,创造有质量的增长;并持续改进和强化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更好地适应并服务经济新常态。

二、基本建立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从目前看,我国服务大型机构的体系比较完备,但在服务小微和“三农”领域存在明显的不足,未来需要建立多层次、差异化、错位竞争的银行体系,“合”而不同,差异化发展,是银行发展的根本之道。

具体而言,大型银行应向综合金融集团迈进,走“综合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做出特色,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业务,比如私人银行、小微信贷、投资银行等业务,提升比较优势;小型银行可凭借灵活机动和社区网点多的优势,做精做细社区银行业务;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则需深耕所在领域,做到守土有责,稳健持续发展。

除了规模的差异化外,“十三五”规划建议还提出,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截至2015 9月末,我国已开业5家民营银行、6家民营金融租赁公司和两家民营消费金融公司;民间资本在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中的占比分别达到72.1%85.6%、56%、45.1%。预计“十三五”期间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规模和速度都会有较大提升,力量也会逐步壮大。

三、创新发展是未来5年银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十三五”期间,创新改革是推动金融深化与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力工具。未来5年银行业将会在改革和创新上下工夫,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注重各类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科学集成,积极探索科技金融、“投贷联动”等新模式,动态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特色金融需求。

具体而言,银行将进一步充分利用新的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完善综合金融,发展绿色金融,丰富金融产品和市场层次,并建立健全与各项创新相匹配的风险管控能力。完善和落实小微企业、“三农”和特殊群体等薄弱领域金融服务政策,积极发展普惠金融。

四、“互联网+”将为银行业转型提供重要动力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业态,首次被写入五年规划建议。建议提出:“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

2015年,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和互联网金融监管法规框架的日臻完善,商业银行加速推进“互联网+”布局,取得了重要进展。互联网技术应用及融合发展,将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和信息消费增长,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和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发挥更大作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未来,商业银行将进一步加快互联网金融布局进程,加快流程再造,借助“互联网+”提升业务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降低交易成本、扩大服务范围、增强风险控制能力,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从而在支持实体经济以及产业“互联网+”的进程中取得自身的稳健发展。

五、银行业将进入综合经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这既是实现中国梦、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殷切期待,同时也是金融机构持续繁荣发展的本质要求。

按照建议要求,银行业将坚持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银行业发展的监管框架,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监管规则,有效运用和发展金融风险管理工具,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确保金融安全。

六、银行业双向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近年来,外资银行在华资产保持平稳增长。在外资银行“请进来”的同时,我国银行“走出去”也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4年末,20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设了1200多家海外分支机构,覆盖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总资产1.5万亿美元左右。银行业双向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按照建议提出的“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银行、保险、证券、养老等市场准入,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未来银行业将继续扩大双向开放,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银行市场准入预计将扩大;同时,银行业将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加强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及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合作。

七、绿色金融将成为银行新的增长点

目前,多数金融机构正以《能效信贷指引》为依据,通过绿色信贷、绿色金融债及以能效信贷为基础资产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等工作业务,倒逼“两高一剩”产业进行绿色转型,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据统计,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项目贷款余额5.8万亿元,新增0.6万亿元。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未来我国绿色经济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

具体来说,“十三五”期间,一是要引导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绿色信贷机制,通过绿色金融再贷款、财政对绿色贷款的贴息和担保、对商业银行进行绿色评级等手段,鼓励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绿色信贷。

二是发挥金融市场支持绿色融资的功能,创新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投融资机制,发展交易市场。

三是支持和鼓励银行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进一步明确绿色债券的界定、分类和披露标准,培育第三方绿色债券评估机构和绿色评级能力。推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投资产品,鼓励机构投资者投资于绿色金融产品。

八、银行业不良资产经历一次周期检验后走向平稳的时期

截至20159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9%,拨备覆盖率167.7%,贷款拨备率3.26%,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13.15%,其中一级资本充足率10.99%,资本质量处于国际同业较高的水平。总体来看,目前银行正伴随经济下行经历一个不良资产上升的时期,未来几年不良资产有望随着经济平稳而相对平稳。

因此,未来银行业需坚持以风险为本的监管原则,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首先,注重协调合作,加强金融监管;其次,要加强银行内部的部门机构的协同,以客户为中心,提升金融的服务质效;再次,要加强监管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协同,加强沟通,加强信息的交流,及时提示风险;同时,要加强监管部门机构和职能部门间的协调,促进监管协同和信息共享,统一把握监管的标准和尺度,着力解决跨领域、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风险监管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银行业的高速发展将迎来平稳发展的时期。由于近年来已累积了一定的利润数额,未来一个时期银行业的利润增长将会减缓。但是在全社会平均利润率比较低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仍能保持相对较高的利润率。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