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政策行助力海绵城市 掀投资潮破资金瓶颈

2016年01月09日 投资美国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1-07 22:55
政策行助力海绵城市 掀投资潮破资金瓶颈

每经记者 胡健

政策性金融助力国家城市建设再添案例。

1月7日,住建部网站消息,继与国家开发银行携手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海绵城市建设之后,近日,住建部再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手,加大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持力度。双方联合下发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把农发行作为重点合作银行,加强合作,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作用,切实提高信贷资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撑保障能力。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专家们均认为,农发行和国开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着力为海绵城市提供金融服务,能从项目资本金、信贷年限和额度等多角度解决实际存在的资金掣肘。

多地试点海绵城市建设

2015年底,时隔37年后,城市工作会议重启,会议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

而治疗雾霾、水患、热岛效应等城市病,“海绵城市”成为解决方案之一,即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各地纷纷掀起建设海绵城市的高潮,在江苏日前召开的全省城市排水防涝工作会议传出信息,该省计划到2017年,13个省辖市都将建成一处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海绵城市示范区。到2020年,各市20%以上建成区将成为海绵城市,2030年,“海绵”比例扩大到80%的建成区。

据了解,江苏省级海绵城市试点项目申报工作近期将启动。无独有偶,陕西也在近日发布消息,要在全省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韩城市中选择2个市(区)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省级试点城市。入选的试点城市将获得省级财政连续三年每年给予2000万元补助。

北京大岳咨询研究院院长金永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海绵城市,指的是一种城市建设和管理理念,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项目,因而需要考虑其综合开发成本。

在城市建设和开发领域深耕多年的金永祥介绍说,且不说建造下沉式绿地、绿色屋顶、蓄水池等新设施需要增加投入,更不必说耗资巨大的开凿人工河道、修地下水库等工程,就连普通项目改造或建设,也会因标准提升而增加建造成本。

以济南为例,市区面积483平方公里,如果按照首批国家试点方案的要求,至少需要483亿元,才能够完成山、泉、湖、河城的海绵泉城建设。按照中央财政补助标准,济南是省级城市,每年补助资金5亿元,3年共15亿元,存在400多亿元的缺口。

创新运用PPP融资模式

根据上述通知,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储备制度,合理确定建设项目,落实承贷主体。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将对各地上报的项目进行评估,并把评估结果好且采用“技术+资本”整体运作模式的项目作为优先推荐项目。

农发行各分行要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领域,积极统筹调配信贷规模,优先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给予贷款支持,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0年,贷款利率可适当优惠。

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农发行累放贷款16895.2亿元,新增贷款6097.4亿元,创历史新高。

一位住建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海绵城市建设是“百年大计”,非一日之功,缺少的资金也并非当下需要全部解决,融资渠道可以不断扩宽,而政策性金融扶持可以保证资金延续性和稳定性,海绵城市又是国家战略导向,符合政策性金融的投资取向。

通知提出,符合使用抵押补充贷款资金条件的贷款项目可执行人民银行确定的优惠利率。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项目的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等可作为农发行贷款的质押担保。此外,通知还称,农发行各分行要积极创新运用政府购买服务、PPP等融资模式,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金永祥表示,允许预期收益质押贷款为PPP项目的融资创造了条件,对鼓励建设和经营类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来说,是降低了投资成本门槛和融资难度,有助于吸引更多优质的国企和民企进入海绵城市领域。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