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饭一定离孩子嘴十厘米!一个医生老爸的育儿体会,家长们都该看看!

2016年01月06日 TZ澳洲生活馆



“我的孩子一天一个海参!”生活中,有不少家长如此标榜自己有多疼孩子,岂不知,有多少孩子因此而营养过剩;还有的孩子,一发烧就给打吊瓶,曾见过一个才出生25天的新生儿因咳嗽已打了20天抗生素!作为一名医生,同时也是一名父亲,我想在此分享一些育儿保健体会,希望对家长有所帮助。


本文作者

王海泉,山东省立医院推拿科主任医师




吃饭
十厘米理论

医生老爸的体会就是,粗放式喂养好。我楼下一个小孩看起来一岁多,而实际上快3岁了,家长说,孩子不爱吃饭,每次都要喂俩小时。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曾看过小猪出生过程,小猪一般一窝有十几头,生下来后,小猪会颤颤巍巍地以最短距离,找到母亲的乳头去吸奶。这是一种本能,而吃饭和吃奶一样,是人最基本的一种生理反应。


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若是你想吃一样东西,慢慢去吃,慢慢去品,就会很香。而如果旁边三个人轮着向你嘴里塞,你就吃不出香来了。


孩子也是如此。这一口还没咽下去,下一口又塞上了。这样的话,孩子能觉得很香吗?吸收能好吗?吸收不好,下一顿还想吃吗?长此以来,他的食欲就这样慢慢被消磨掉了。


我有个建议,就是喂饭时,一定不能喂到孩子嘴里边,尤其不能塞进去。喂的时候,一定要停到离孩子嘴十厘米的距离。


无论多大的孩子,坐还是站,他想吃时,十厘米距离,一探身子,就能够得着。而且,有了这十厘米的距离,当孩子看到,反应过来,这期间有零点几秒时间,这时他的唾液腺,胃液及一些消化酶,都瞬间分泌出来,他嚼起来也香,消化得也好,吸收得也好。


穿衣
伸手知冷暖

医生老爸的第二个体会是给孩子别穿得太多。现在的孩子,缺衣少穿得几乎没有,而更多的感冒,不是冻出来的,是热出来的。家长给孩子穿的太多,孩子出了汗,再不当地减衣,就易受凉。


给孩子穿衣服,怎么才合适呢?我有个建议,有个词叫“伸手知冷暖”,就是把手伸到孩子的脖子下边,摸一摸后背上有没有汗,是凉还是温?如果伸手进去温乎乎的没有汗,这就是最合适的。一旦汗多,抓紧时间给他减。一般体质的孩子,应该比父母穿得略少一点,晚上睡觉盖得略薄一点,因为孩子是纯阳之体,气血很旺盛。


“伸手知冷暖”,包括晚上孩子睡觉时,盖得多了少了,就伸手摸一摸他的背上是不是有汗,如果有汗,就减一减,这样也避免他蹬被子。


卫生
无菌未必好

第三个体会就是孩子不要太讲卫生。前几天,看到一个洗手液广告:孩子在外边踢足球,手上身上脏乎乎的全是细菌,老师和家长都说这些细菌很有害,然后经过洗手液清洗后,细菌没了,这就成了所谓的“健康”。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肠道当中有很多细菌,而细菌和病毒这些微生物,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更多的是有益的,只有很少一部分细菌和病毒,在身体特定情况下才会成为致病因素。


适当接触所谓的有害因素,更有益于孩子自身免疫力的产生。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种痘。为什么要强制性种痘(注射疫苗)呢?疫苗就是一种经过灭活处理的致病物质,但它经过处理后会刺激人体产生足够的抵抗力。


我的孩子在家吃饭时,食物掉到桌子上,她会立刻捡起来放进嘴里,对此我没刻意去纠正她,她有自己的抵抗力去对抗一些不好的细菌。


鼓励
多贴正标签

第四个体会就是少给孩子贴负面标签,比如说,孩子不爱吃肉,或蔬菜,或水果。其实,也许他只是最近胃口不好,并不是对这些不感兴趣,但你早早地给他贴上这样的标签:我那孩子不吃肉。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心理暗示,当他想吃肉时,他就感觉“爸爸都说我不吃肉了,再吃似乎不合适”,渐渐地,孩子就真的不喜欢吃肉了。


我经常听很多家长交流时,不自觉就把标签贴到孩子身上:我那孩子特爱感冒,我那孩子一怎么就流鼻涕,一怎么就发烧。从心身医学来讲,这种暗示也会起到一定的“致病”作用,“我怎么还不感冒呀?感冒了就能得到更多关心!”


孩子是一张白纸,建议多给孩子贴些积极的标签,比如说,我的孩子很聪明,我的孩子很爱学习,我的孩子很有礼貌,我的孩子很懂事。


吃药
尽量少用药

第五个体会就是,尽可能拒绝药物对孩子的损害。我曾在一个场合问一个班的孩子,有没有没打过吊瓶的?30多个小朋友,只有1个小朋友说没打过。而在另外一个场合,和两个50多岁的朋友聊天,这两个朋友说他们一辈子也没打过吊瓶。


很多时候,像孩子的感冒,就是一个5~7天的过程,喝点热水,捂一捂,发发汗就好了。即使发烧,稍微用点退烧药,然后做些推拿就可治愈。


觉得不错,底部随手点赞哟




来源:微信公众号【健康时报】(jksb2013)摘自2012年12月31日第12版《健康时报》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内容合作请致电:010-65363351

值班主任:杨小明  本期编辑:贾慧慧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