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兰迪·鲍德温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这很难说,我看到有研究说是,也看到有研究说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强震多发区可能在任何年份发生强震。"但我们不认为一个或多个地震活跃区之间存在联系"。
美国航天局地球物理学家汤姆·帕森斯推荐了一篇发表在《美国地震学会通报》上的论文,其中就关注到2004年印尼9.0级地震、2010年智利8.8级地震、2011年日本9.0级地震等大地震频发的情况,探讨这些地震之间是否有关系。这篇论文最后的结论是:大地震发生的时间点接近于随机分布,难以在此基础上明确得出活跃期的结论。
不过,也有学者言之凿凿地就大地震进行过预测,如日本名古屋大学地震火山研究中心主任山冈耕春警告说,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是"一定会发生的、宿命般的巨大地震",称下一次在举办东京奥运的2020年之后四五年内发生"也不稀奇",并建议日本政府尽早采取应对措施。
科学界尚未明确"地震活跃期"一说,但为什么人们却常常明显地感受到某一时间段内地震变得活跃了呢?据北京《环球时报》报道,美国有地震学家认为,现代社会传媒日趋发达,进入新世纪以来每一次大地震都得到媒体的大量报道,而过去一些大地震可能不为其他地方的人所知。
让人们觉得地震变频繁的因素还包括,现在全球人口增多,地震造成的伤亡变大;全球化又使得各地人们频繁流动,人们对地震消息也就更为关心。这些原因合在一起,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地震活跃期。
事实上,近期"连锁强震"的日本和和厄瓜多尔,其实是因为它们本身就地处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这个地震带上有一连串海沟、岛屿和火山围绕着太平洋,呈马蹄形,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几乎全部中源和深源地震,这个地震带又被称为"火环"。
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以及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中国台湾,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美国地质勘探局数据显示,全世界平均每年发生134次6级至6.9级地震,18次7级及7级以上地震。地质学家曾多次表示,地震风险高的地区频发地震,是地壳正常运动的结果,并不能表明强烈地震的发生频率出现了全球性变化。
中国地震局研究员徐德诗也表示,地球上90%的大地震都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发生。2011年东日本地震海啸比目前这几个地震大得多。地球上7级以上地震平均每年有十七八次,"今年到目前为止还处于正常范围内,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
尽管科学界对地震是否进入活跃期尚无定论,而且地震发生时间接近于随机分布,但传说中的美国加州大地震(北加和南加两处)快要到来再次受到关注。
据圣荷西的水银新闻2007年曾经的报道,Hayward断裂带是旧金山湾区最大的断裂带之一,在1868年10月21日早上7点53分,Hayward发生6.8-7级的大地震。Hayward断裂带自1315年以来平均每140年一次大震,而该地震迄今已经147年。
而南加州也令人担忧。此前曾在《南加比北加面临更大地震威胁》一文中报道过,贯穿南北加州的圣安吉里斯(San Andreas Fault)断层对南加居民是一大威胁。这一断层南加部分的地震周期是大约300年,目前这一周期已过,为此由这一大断层引发的地震是不可避免的。圣安吉里斯断层的南加部分在洛杉矶市中心以东160至180公里外的圣伯纳迪诺县境内,距离华裔聚居区尚远。"可华裔聚居区大多在洛杉矶盆地内,一旦发生地震这是个很不利的因素。"
北京《京华时报》报道,中外专家均认为,任何结论都需要有科学证据来支撑。但无论从统计意义还是从具体研究来看,尚无法断定全球地震震级和频率等超出正常范畴,它们之间是否有关联也不能下定论,但对部分"危险"区域加以研究并保持警惕是必须的。
通过长期观测地壳断层,确实可对某地区未来数十年发生地震的概率进行评估。发达的预警和信息传播技术,也可在破坏性较小的地震纵波到达地面时立即发出警报。在导致房屋倒塌的地震横波到达之前,为人们逃生抢出几秒至几十秒的宝贵时间。
2016年以来,全球地震灾害频频发生,其中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有:
1月4日,印度东北部靠近缅甸边境地区发生6.7级地震,造成至少6人死亡,约110人受伤。
1月21日,中国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发生6.4级地震,造成9人受伤,数百户房屋受损。
2月6日,中国台湾南部地区发生6.7级地震,造成至少117人死亡,550多人受伤。
4月10日,阿富汗东北部兴都库什地区靠近巴基斯坦边境发生7.1级地震。地震在巴基斯坦造成至少2人死亡,28人受伤。
4月13日,缅甸西北部地区发生6.8级地震,印度、孟加拉国、中国等邻近国家有不同程度震感。地震在孟加拉国造成60余人受伤,在印度造成6人受伤,孟加拉国、缅甸和印度的部分建筑物倾斜或受损。
4月16日,日本九州发生7.3级地震,造成至少41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