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媒体《华盛顿邮报》网站报道,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涌入美国私立中学,以此作为申请知名大学的跳板。
麻省奥斯特维尔科德角学院,学生们排成一列,迎接一周一次来自当地中餐馆“大厨房”的午餐。看起来,炒饭和烤肉可能是这里留学(课程)生的理想选择。20%的学生来自中国,你总是可以在走廊里听见学生们用普通话交谈。但中国学生觉得提供的午餐不怎么合口味。
18岁的高三学生张云舒(音译)说,“他们放太多油了,说实话,在中国这家店早就关门大吉了。”
从人口统计学来说,科德角学院(CCA)的国际化和本地反差甚大。根据统计数据,学校所在的巴恩斯特布县是麻省人口成分最为单一的地方,93%人口为白人,亚裔不超过2%。但在愈发多元的美国教育体制下,CCA的国际项目顺应开始潮流。成千上万的中国学生来美国留学,随着他们开始寻求入学当地顶尖大学,这一数字还在增长。
“很多中国家庭认识到他们必须尽早开始,这能给他们申请大学带来优势,但竞争性也因此更大了,”克里斯汀·叶说,她在旧金山大学研究美国学校里东亚移民。
这种变化使得美国学校里的中国孩子越来越多,有时候甚至在本来人口组成单一的地方也是如此,比如奥斯特维尔。对美国来说,这种变化意味着全额支付学费的中国家庭带来的意外之财,和拓宽学校招生范围的机会。
负责CCA国际项目的乔·雷米拉德已经开始在自己家给中国学生提供寄宿,“发现这一机会时,我们非常高兴,因为我们可以把生意做到全世界了。”
科德角学院,五年前开始了这个针对中国学生的项目。今年有70名中国学生申请就读CCA,只有五个人通过了,基本与精英大学的录取率相近。据校方说,他们每届招录240名学生,所有学生都能申请到大学。
美国学校中的中国学生通常很难适应。当张云舒从家乡贵阳来这时,他一个人住在寄宿家庭,觉得很孤独,“你要自己负责所有事,包括你的钱,你的手机,你的学业,你的未来。”这些改变使得自己必须成长。
赵子琪(音译)是来自北京的17岁女生,在好友去了加拿大读书后,她开始考虑来北美留学。“我从电视和杂志中了解到美国的学生生活,刚提出这个想法时,父母并不同意。在几周的商量之后,他们态度变软了,但还是非常担心。”
从中国来到美国是很重大的决定,因为这通常意味着没有回头路,即使学校不太合适,他们也只好进入这所高中。CCA的申请负责人亚历山德拉·托利舒斯说,“在中国,一旦你从中学退学,就不能再次入学了。”
中国学生来到美国也面临诸多挑战,他们要适应差异巨大的文化。考虑到两国之间的国际竞争,很多美国民众对此持谨慎和怀疑的态度。有些家长担心学校中有中国学生意味着他们的孩子上大学更难了。托利舒斯说表示,“有人感觉中国学生太会读书,会抢去自己孩子升学的机会。”
张云舒说他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但当他的朋友叫他“数学天才”或是“科学天才”时,他并没觉得怎样。他笑着说,“他们可能认为我们是书呆子,只会学习,但说实话,我们也是人,也参与运动,”他自己就在CCA打篮球和曲棍球。
对于接收中国学生的私立中学来说,学生的涌入是一大利好。富裕的中国家庭完全有能力承担等额甚至是高于私立大学的学费。CCA留学项目每年约收费5万美元,包括学费、寄宿费、英语(精品课)和世界历史的补充课程,还有中介公司和咨询顾问的酬劳。
中介公司“波士顿教育”的总经理卡森·帕克说,国际教育行业获利丰厚,上百家招生公司都想来分一杯羹。“很多私立学校,甚至是公立学校,把国际项目作为招生问题和财政问题的解决之道。”但他也表示,很多竞争公司没有给外国学生提供足够的帮助,让他们陷入各种各样的麻烦。
大学学者克里斯汀·叶也表示,国际项目也存在着风险,需要保持微妙的平衡。多样性意味着招收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这种教育哲学应该是青睐差异的,而现在学校里只是中国学生很多。
赵子琪和张云舒计划明年毕业后申请美国大学,这几年科德角学院的毕业生有去宾州州立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布兰迪斯大学和乔治城大学的。
赵子琪希望能去伯克利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但她也不确定自己最终是否会回中国。
而张云舒认为自己还是会回国。他希望在新英格兰地区读完大学,最好在是布朗大学读经济或是教育专业,有部分原因是他想帮助中国形成自己的教育体系。他认为美国的教育给了他很多选择,而在中国则不是如此,“这就是我想带回中国的。”
文章转自:环球网尊重原创,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尽快删除、更正。
尊享移民之路,耀彩美好生活。
预约电话:400-0688-855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安联大厦190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