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也有关系网吗?

2016年08月27日 生活在美国



当然啦!不仅有,美国人还有个专用名字叫做“Networking”,不仅有,而且还经常在大学里给学生开课,教授怎么搞Networking。很多时候还会积极鼓励你使用这个Networking,如果把这个词单独翻译成关系网,也不算过分。


然而,中国美国,这个关系网可是大不一样。这是由于——虽然我们不喜欢这个词,但在这里是实实在在的——由于中国国情决定的。

关系网在中国有多重要,我们都知道,那么Networking在美国有多重要呢?答案是:无处不在,非常重要。

熟人面前好说话,这是人之常情,不要说生活中就认识的人了,就算是工作关系中的熟人,肯定也比一般的陌生人好说话,比如说中国人留美必须要打交道的移民律师,他们跟移民局交道打的多了,关系熟了,就经常被邀请去移民局参观交流,获取第一手信息,他们提交的案子,移民局有时候也另眼相看。

大公司大企业招人,经常也依赖自己的现任员工来推荐外部人员,在有的公司这甚至是社会招聘的主要途径,能够成功推荐外部人员进入公司的话,有奖励。要知道,美国大公司招聘比国内公司有时候步骤更繁琐,通常分为简历筛选,HR人力资源电话面试,Hiring manager主管经理电话面试等等等等,需要过五关斩六将,都通过以后才安排面试,能被内部人员推荐的话,经常可以直接跳过前面的环节直接到面试阶段,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效率和被录用的几率。

而学生要被万里挑一的名牌大学录取,推荐信是必须的,比如你家孩子要是想读西点军校,起码得能说动参议员级别的人来给他写推荐信,才能入得了招生委员会的法眼。

做科研的要换到其他实验室,一般也需要原实验室的同事或者同行给你写推荐信,这是行规。

Networking在美国甚至用来申请绿卡,比如说杰出人才优先,国家利益豁免等绿卡,就需要至少三封来自你同行的推荐信来让移民官参考。

甚至你租个房子,公寓管理员还会请你原来的房东给你写封推荐信来。

不过,跟中国不太一样的是,在美国没有Networking的话确实是步步难行,但有了Networking也不会就此进了绿色通道。

比如说移民局依然会按照法律办事,最多在案子上处理的速度上有区别。
比如说公司依然会严格执行面试,并按照公司规定给出待遇。
比如说大学依然会要求学生成绩合格,而且也要通过招生委员会的投票才能入学。
总之,networking只是加快了进度,增加了砝码,而不能一锤定音。

而中国人理解的关系,往往是:“某领导已经点了头,放心吧!”

归根结底,美国是一个法制社会,也是建立在信用制度上的信用社会,在这个基础上,Networking起到是效率倍增器的作用。能在制度框架内,依靠熟人之间的互信来省掉不必要的时间精力,比如大公司就省掉了简历筛选,电话面试的人力物力成本。比如公寓管理员就可以了解房客的生活习惯是否会影响他人。而移民官通过同行推荐信,才能更好的理解杰出人才所做工作的杰出所在,而不需要去深入学习相关知识。

有资格给别人写推荐信的人一般也很重视自己的信,毕竟一旦被推荐人捅了篓子,推荐人自己的声誉也会受损,在美国,请人给你写推荐信,绝对是一种必备的生存技能。能找到牛人给你写牛推荐信,那就是强有力的竞争力了。

相反,中国的情况大家都清楚,承认与否,中国都是一个人治社会而非法制社会。这不仅仅体现在政府体制上,更深入到各行各业的骨子里,比如中国的企业家们津津乐道的“毛式管理”,“领导动动嘴,下面跑断腿”。一件事能否办,能否办好,很多时候不取决于现有规则,甚至不取决于现有法律,而是领导说了算。这就让中国的关系网变成了一个单方决定,而非双方博弈的过程。而这种因素,也就给贪污腐败创造了条件,就此让中国的关系网见不得光。

别小看这一个“见不得光”,很多人会把美国的政治捐款和中国的贪污腐败混为一谈,也会把美国的Networking和中国的关系网说成“美国也有”,但同样的事,见不见得了光,可是事情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比如你家里炒菜没葱了,到邻居家借两根,这是光明正大的,就叫借。邻居不在家,你一着急踢开门进去自己拿了两根,就叫偷。前者能增进睦邻友好的和谐关系,后者就能送你进局子做笔录。

就说这个推荐入学吧,同样的“打招呼,递条子”,在美国可以被大书特书,进得了小报,上得了头条,甚至可以当成成果写进简历和自传。而在中国,上海交大当年一个关系户名单泄漏,搞的满城风雨,当事人到处删贴,四下灭火,一地鸡毛。

明白了这个区别之后,我们不妨也来探讨探讨如何才能搞好这个networking,那就是另外一篇了,待续吧。




请点击右上角的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为你写一个原汁原味的美国

微信公众号:shenghuozaimeiguo

感谢您的转发,收藏和点赞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