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声望,是一封永久的推荐书

2016年08月27日 美国华人会计网




弗朗西斯 • 培根(Francis Bacon,1561一1626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新贵族家庭。年仅12岁的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大学中的学习使他对传统观念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培根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的创始人」和「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同时是「实验哲学之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缔造者」,也是「现代生活精神的伟大先驱」。


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是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也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他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由于培根阅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敏锐,因而他写出的东西能够力透纸背,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他的语言有一种甜美而庄严的节奏,不追求抒情效果,不卖弄幽默风趣。不谈自己,像是在听一位高人赐教。


他的哲理近乎超人的智慧,能加强我们的智力。他文章的调子能冲击你心灵的局限,带着你一起涌向它永远与之共鸣的宇宙万象。


1597年出版的《培根随笔》(The Essays),自从购买之后,就爱不释手,连续读了两遍。本期特别节选了书中的一篇与大家一起共勉。






谈礼貌


凡是笃实的人,必须要有过人的才德,就好像不用装饰的宝石必须非常珍贵一样。如果一个人多加留心,他就会看到人博得赞扬的情况跟生财取利的情况是一样的。常言道出了真理:「小利可以生大财」  。因为小利来得频繁,大利却偶尔一见。


同样的道理,小事情会赢得大赞许,因为小事常有,所以常常引起人的注意,而施展大才大德的机会却像过节一样罕见。因此举止得体的人会增大声望,正如伊莎贝拉女王所言,「一个人的声望,是一封永久的推荐书」。


要做到举止得体,只要不轻视它就大致可以了,因为不轻视,就会注意别人的举止,其余的就靠自己了,如果处心积虑地要表现一番,反而失去了它的优美。优美应当是自然而然,不装腔作势的。


有些人的举止就像一节诗,每个音节都经过推敲,一个人太斤斤于细节,怎么能理大事?一点不讲究礼貌,等于叫别人对你也不讲究礼貌,这就会使别人对你不大尊重。


对于生人和拘泥于礼仪的人,礼貌尤其不可忽视。然而一味地讲礼貌,把礼貌捧得比天高,就不仅显得无聊,而且会减少人们对说话人的信任。当然赞语中间是有一种效果好、印象深的表达方法的,如能找到,那就会有特殊的用途。


人在同伴中间肯定受到亲密无间的对待,因此还是严肃一点为好。人在下属中间一定会受到敬重,因此亲密一点才对。如果一个人什么事都醉心于老一套,结果换了场合就惹得别人腻味,就使自己显得太掉价,丢份儿。


助人为乐值得称道,但必须表明这样做是出于对别人的关心,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支持别人的意见的时候,一般加上一点自己的看法为好。如果你同意他的看法,应当略有一点区别;如果你拥护他的动议,最好附带上一点条件;如果你赞成他的议论,不妨再提一点理由。


人应当注意不要成为马屁精。因为不管他别的方面是怎样能干,嫉妒他的人肯定会说这是他的唯一特长,有损于他的更大的才德。做事的时候奉命唯谨,或过分计较时间场合也是不可取的。


所罗门有言:「看风的必不撒种,望云的必不收割」。智者创造的机会比找到的更多。人的举止应当像身上的衣服,不可太紧,不可过于精当,而应宽松一点,便于活动。



以上文字节选自《培根随笔》

作者:培根

译者:蒲隆

原编:Mr. Daniel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慎言胜过雄辩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