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离》引爆留学话题 三类家庭如何做选择?

2016年08月31日 美国留学专家



近日,关注低龄留学的电视剧《小别离》热播,击中了不少正面临或经历着“小别离”的家长们的心。剧中的三个家庭,无论是普通工薪族、典型中产,还是“不差钱”的土豪,都面临着让孩子出国留学这一相同的问题。留学的高昂费用、国内激烈的升学竞争、可预期的亲子关系疏离,使得家长们陷入两难。这部剧之所以会火,正是因为其戳中了当今中国家庭,特别是对子女教育有更高诉求的城市家庭的痛点。

且不说黄磊和海清的演技比佟大为和赵薇高出一截来,剧情也更接地气,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像赵薇(胜男)一样为了让孩子上重点小学,除了折腾学区房,还能活生生让孩子晚上一年学,最后家庭矛盾升级到把孩子逼成“小哑巴”。

《小别离》更真实,更像身边发生的事,据说编剧自己有两个孩子,第一个孩子正上初中,估计也面临着类似的纠结。《小别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第一次将国内一、二线城市各个阶层家庭面对孩子教育问题的困惑一一道来。

如果说去年的《虎妈猫爸》是一部幼生小全程记录,《小别离》则是一部活生生直面中考的教育现状写照,尤其是对越来越低龄化的留学潮做了各个层面剖析,也把父母的各种纠结表现无遗。

孩子出不出国?多大年龄出去好?出去后会比国内压力更小吗?回来还适应吗?……

这一系列问题,剧中的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立场及角度给出了答案。

  人物1: 童文洁(海清) 朵朵妈妈

  

  国内名校毕业,知名外企高管,坚持不让唯一的女儿朵朵小小年龄就出国,认为成绩好才是必杀器。只要成绩优秀,任你剑桥哈佛牛津耶鲁,全都不是问题。

  人物2: 方父 男主方圆父亲,朵朵爷爷

  

  方父认为出国年龄越早越能让孩子见世面,拴住孩子反而让孩子不能自由翱翔。

  人物3: 安妮 童文洁老板

  

  外企中国区老总,工作繁忙,经济实力强,把女儿送到美国读高中,却不料女儿在美高遭遇校园暴力,导致“抑郁”回国后无法正常生活。这也是童文洁不愿意送女儿小小年龄出国留学的原因之一。

  人物4: 佳妮 琴琴妈妈

  

  社区普通医生,工薪阶层家庭代表,女儿琴琴是学霸,为了弥补自己当年无法出国镀金的梦想,挖空心思想把女儿琴琴送出国。

  人物5: 老金 琴琴爸爸

  

  出租车司机,不赞成卖房送独生女儿出去读书,担心女儿年龄太小,出国遭遇各种不可控因素,认为留在国内读名校也是出路之一。

  人物5: 张亮忠

  

  私企老板,经济实力强,教育无太大见解,只因孩子成绩太差,想给孩子铺设一条更容易的路。

  

  在剧中的三个家庭,三种不同的教育规划,看似都是纠结出国,但背后折射的缘由各不相同,当大家将重点放在经济和阶层因素影响时,其实更无解,而且还无意中又增加了父母的焦虑。

  我们不妨抛掉经济因素从其他方面考虑一下,让孩子去国外留学,是否是一条更容易的成长之路呢?

  出去与否,这意味着孩子会分别进入两条不同的教育体制,两套不同的教育教育考核、录取标准。孰优孰劣,目前来讲,尚不能下定论。一方面是越来越热的英美澳新低龄留学潮,一方面是中国(尤其上海)基础教育的特点被欧美国家频繁提及。

国内和国外基础教育到底有哪些不同?

  基础教育顾名思义,除了标准化的知识体系,还有个性化的人格体系,为孩子进入社会之前做好各种基础准备。

  标准化的知识体系除了数学、科学等学科外,最重要的区别就是母语文化的熏陶,每一个孩子,在小学及中学阶段,都会开始进入母语文化体系的全方位浸润,对我们来说,是诗词歌赋、华彩篇章,我们通过这些母语文字的魅力,进入到一个全面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重要通道。

  对国外的孩子来说也一样,他们通过莎士比亚的戏剧、惠特曼的诗歌慢慢知道他们的民族、国家。从个体来讲,我们一生都在努力追寻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放大到一个国家和民族,也是一样的道理。

  在孩子基础教育体系里,母语文化扮演着重要角色,往小了说,它让我们从真正意义上深度掌握一门语言,往大了说,它让我们在文化上有归属感。无论你在世界的什么地方,无论你最终选择哪里,你都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在这个世界的角落,总有一处,你知道,你不是异乡人。

国外竞争压力更小吗?

  未必。

  当你了解的越多,你会发现,国外竞争更激烈,更复杂,对孩子的挑战更高。国内高校录取主要还是看成绩,但欧美高校录取看的不仅仅是成绩,还有各种综合能力,学业优秀,不过是只个最基本的录取条件。

  如果只是奔着出国能让孩子更轻松去的,多半是要失望的。大家只是在基础教育对孩子的侧重点不同,到了高等教育,实质竞争还是一样的。

出国能带给孩子什么?

  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些像贝壳一样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有过异国求学的经历,父母一方面考虑让孩子体验不同的教育体系,训练孩子的第二外语的语感,为以后出国做些考察或准备。

  一方面也只是让孩子开拓视野,以后出去还是留下,以后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小学阶段,相比学业,欧美公立学校确实更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会模糊竞争因素,更没有什么排名。但父母并不会比国内家长更轻松,因为学校要求家长配合的地方不一样,精力分配的重点不同。无论哪个国家的教育,都无法达成父母想丢给学校,乐得一身轻松的状态。

  身边也不乏孩子体验下来,觉得国内学校更适合自己的例子。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们尚不能完全将两种教育体制做理性的对比,更多会偏情感化对比。对轻松、快乐、竞争的理解还没有特别全面。

教育方式差异

  从教育方式上来说,国内外确实有很多差异,这不仅有社会、国情大环境的因素,也有老师学校的个体因素。父母如果更喜欢国外的教育模式,可以现在从家庭教育上先开始着手,采用更理性、自由、互相尊重的方式面对孩子。也可以在国内选择国际学校,这样既可以让孩子体验国外教育,也可以免去孩子由于小小年龄和父母分别造成的情感缺失。

出国留学学到了什么?

  其实,学到的就两样东西:一种被放到任何国家任何谁都不认识的地方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一种名车豪宅已动摇不了愿意每天坐公车去追求简单梦想的平淡心态。出国念书不仅是为了上课念书,更多的是能让你接触到原本接触不到的东西。留学让你看到更大的世界,能让你有更多的选择。

  千言万语换成一句话,是否选择出国留学的这条路,作为家长不应该只是一味的追求国外的名校,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倾听孩子的声音,尊重他们的选择。出国留学有利也有弊,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富裕家庭:应理性看待 孩子“海外镀金”

  剧中某公司老总张亮忠二婚,娶了个年轻太太蒂娜,与长子张小宇生活在一起,日子过得一地鸡毛。儿子的学习成绩在年级垫底,只迷恋架子鼓和各种运动,经常气得他眼压增高……因为与后妈争执不下,小宇离家出走,张亮忠寻回儿子后,坦诚相告希望儿子出国:不是因为想抛弃儿子,而是小宇的成绩在国内只能上职高,将来公司上市后,小宇若要接班,学历显然无法服众。小宇觉得父亲说得有理,就欣然答应了,不过在选学校时,他提出一个要求——要去华人较多的地区。

  对此,专家认为,小宇出国的选择,是中国很多富二代的缩影,值得广大留学生注意——中国留学生扎堆,不利于学生融入当地社会。在国外留学,讲中文要是能多交点朋友当然可以,但很多情况是扎堆了就出不来了,完全是封闭式圈子,对学生来说提升不大。

  像剧中这类富裕家庭,父母送孩子出国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理性看待“海外镀金”,国外院校“宽进严出” 拿到录取,未必就保证能顺利毕业。“海外镀金”不是指去了海外一趟,弄个洋文凭回来身价就提升,需要学到一技之长,综合素质要提升(包外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视野等),才会受到尊重,无论掌管家族企业还是受聘其他企业情况都如此。从留学规划的角度,若当前英语成绩和平时成绩不太好,问题也不大,因为海外院校招生时更看重申请人的学习规划与潜力,如果出国后能认真学好,也有机会转学到一些排名更好的学校。

  建议这类学生,

  一是先在国内读预科课程,再升读对应的海外本科院校

  二是入读海外预科,再转到海外大学

  三是通过“双录取”方式,申请部分大学或者美国、加拿大社区学院等门槛相对低的项目,等1~2年后成绩有进步再转学分入读排名更好的院校。

  无论选择哪种方案,必须要打好外语基础再出国,这样在人际交流与衣食住行方面遇到的困难会大大减少。

  普通家庭:可选学费低有奖学金的学校

  在剧中,社区医生吴佳妮和出租车司机金志明一家则是普通家庭的代表,生活拮据但平实,他们最大的安慰是有个学霸女儿琴琴,每次考试都能进年级前十名。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前途,送孩子出国成了母亲吴佳妮的愿望,她认为现在国内竞争激烈,即便考上好大学也不一定有好工作,唯有出国镀金才有未来。吴佳妮不放过每一个让女儿出国的机会,折腾了几出闹剧:她听闻小宇爸爸有让儿子出国的计划时,就谋划着让琴琴“陪太子读书”;小宇出国计划搁置,吴佳妮背着老公想把房子卖了给琴琴筹集出国留学费用;姐姐从美国回来,吴佳妮百般殷勤,还不惜将女儿过继给姐姐要送女儿出国……不过,面对母亲的激进行为,琴琴却说:“我不想离开你们!”

  如果8年级就出国的话,到完成本科的学习需要9年时间,学费及生活费将过百万,甚至几百万元,一般的家庭难以承受。除了资金问题,学生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接受能力及语言能力,也是面临的考验。刘湘指出,类似的家庭,如果经济负担不来,可以把孩子出国时间推后一下,在本科甚至在孩子工作以后再考虑去读研。

  对于工薪家庭、小康家庭,如果计划安排孩子出国留学,却面临费用不足,可参考以下四种方式:

  第一,是留学贷款

  第二,选择留学成本较低但教育质量同样备受认可的欧洲留学国家,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

  第三,如果成绩够优秀,综合能力很强,可选择提供奖学金的国家,如美国。

  第四,让孩子在国内念完本科、工作2~3年有一定积蓄后再出国。

  出国留学,需要孩子的心理素质尤其是抗打压能力要强。

  中产家庭:孩子出国可避开高考激烈竞争

  在剧中,眼科医生方圆夫妻俩一直对女儿朵儿采取尊重式教育,认为自己是不走寻常路的新潮爹妈,可自从女儿上了初三,家里温馨祥和的气氛好像突然有点变味儿。年级排名一下子成了讨论率最高的话题。朵儿身边已经有同学家长开始张罗让孩子出国——既然考重点无望,还不如早点另觅出路。而朵儿是中等生,成绩一直在年级100名上下挣扎。父母是典型的中产阶层——白领、骨干、精英。方圆夫妻在“该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减轻学习压力“,还是”该重视家庭完整”的选择上摇摆不定。

  针对剧中的中产家庭,出国目的是让成绩中等的孩子在海外获得更优质的教育。从海外学校录取的实际情况来看,录取主要看孩子的平时成绩与综合能力而不是年级排名,像朵朵这样成绩中等的孩子,出国的确可以避开国内高考激烈竞争,有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更多可能。这类家庭送孩子出国,当前要解决的问题是,对于“是否出国、何时出国”整个家庭要达成一致的意见。在孩子走向留学成功的路上,父母是第二关键角色,充当引导者、陪伴者的角色,起到情感支持与意见提供的重要作用,倘若父母其中一方不同意的话,孩子的心理压力会加剧,不妨先听听孩子意见,把未来的选择权交回给孩子。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