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废时光的一年后我看到了这本书,《摆渡人》,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开始重新思考生命。
这是近两年以来第一本感动自己的小说,以至于看到多种艺术表达之后都因为想到迪伦和崔斯坦而潸然泪下。
(比如苏有朋《嫌疑人x的献身》影院中、话剧《麻醉师》的看台上、关于儿子死后化作知更鸟回归的网络视频等等场景一个少女在别人赞叹于剧的时候潸然泪下O(∩_∩)O~)
故事主人公迪伦是一个普通的单亲女孩,很有性格。生活并不幸福,和妈妈独处,因为缺乏交流,两人的沟通总是始于谩骂终于争吵。在这最糟糕的生活中,唯一可以给她精神支撑的是她已经转去农村上学的一个朋友,也是她唯一的朋友。但因为距离久而久之,这份支撑也开始变得脆弱,而转到了从未见过的父亲身上。当现实的同学老师母亲不理解自己的时候,她开始更加憧憬自己的与父亲的相聚,幻想逃离母亲和学校的单独与父亲的日子。
文章翻译十分通俗且现实,正是这样的环境、生活才更加彰显现实的无助。在迪伦准备去见父亲的这一大段故事里,每一段文字我仿佛都看到了一个踉踉跄跄的自己。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要尝试接受现实的不满和尴尬,要接受所有生活给自己的,努力的向前奔走,想象着未来的美好和人生,一直活着。也许正是这样乱糟糟的生活才更有了生气儿,也许生活没有定义,我们就是来到这里生活,毫无理由。
到底是什么驱使着我们一直努力着去奔波于这样并不容易的生活?可能会见到父亲的幻想期待,可能与好友的一次小聚,可能偶然遇上的一次爱情。
和迪伦一起期待与父相见的我,也没有想到生命就在这样一刻送来了一份爱情,关于死亡和灵魂。
一切发生的自然又狗血。迪伦在去见父亲的火车上发生了车祸,离开了人世。看到这的时候我的整个懒生都不好了。满怀希望的少女,在刚刚对无聊的生活有起色的时候失去了年轻的生命。生命就是脆弱到不能掌控,就是这么突然又毫无征兆。并且死掉的她以为自己和来接她的有点小帅的摆渡人崔斯坦(相当于阴间的黑白无常,可以变换成亡者期待的看到的模样,引导亡灵逃离魔鬼,走向往生。)是唯二幸存者。
所以看到这我在想,趁着还年轻我们是不是任性妄为肆意挥霍(仅有的时间和没有金钱),毕竟人最重要的是开心嘛。
但其实并不是,死亡只是作者给我们开的一个小玩笑,而哲理往往就在这样的突然事件里。
在小确幸的同时,一直想象着与父亲的相遇和与母亲的争吵(报平安)。虽然感觉到了周围的无常(手机没法用,周围都是荒原,没有人影)还是想着快点告诉从未见过面的父亲和母亲自己还活着。而摆渡人也没有就此砍断她的思维,一直顺着她说,并引导她跟着她走。然后正式开始了新的旅程。
防备心很重的迪伦其实内心是拒绝这个帅气的男子引领的,但是无奈这个荒原好像就只有她两个。从逃生的意识里她只能选择相信这个帅气的看着与自己同龄的男孩。(如果崔斯坦不帅,也许迪伦就不会跟着他走,你们觉得呢?)
其实在此之前,虽然迪伦与母亲、同学和朋友一同生活在星球上,但我一直觉得她是个孤岛,没有共鸣和欢喜的灵魂,并没有什么值得庆幸的地方。所以在她遇上崔斯坦的时候,即便是死亡,我也为她欢欣雀跃了一下午。
看到这我仿佛明白了一个道理,生命的思索永远都离不开爱情。
你以为这就是全部了吗?不,这只是个开始和美好的幻想。迪伦和崔斯坦的灵魂旅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