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还不出国,我会后悔。

2017年04月10日 芥末英国留学



你又没试过,就别说我不行。

(男人不能说不行



23岁,青涩的你即将面临着大学毕业;

大部分人在这个时期都会陷入迷茫、不知所措,

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在何方?

不知道3年后的自己将会过着怎样的生活?


可能,对于此时此刻的你来说,

选择并没有那么多,也没那么复杂;

摆在你面前的,无非也就是——


继续读书深造、靠自己闯荡这个现实而又复杂的社会;

又或者有一些家庭条件优越一点的同学,

会接受父母的安排过上朝九晚五安逸的生活;


哦、对,出国留学当然也是选择之一,

只是敢迈出这一步的人少之又少而已。


摇摆不定,陷入迷茫,

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

谁都是从那会儿过来的,

在我看来,没经历过那种纠结的人只有3种——


  1. 有个好爹

  2. 没心没肺

  3. 累足成步



咱们先来说说,选择困难症,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即将毕业的学生须面临的,

更是几乎所有人生活中都难以避免和逃避的。


我身边就有一位老友,

选择困难癌,晚期,

已经放弃治疗那种。


在国外上学那会儿,他明明自己条件不错,也不是没有喜欢的女孩儿;但是这货就因为纠结要追哪一个,导致整个大学几年他都是单身狗。


有一次,好不容易几个朋友半强迫性质地替他约了个姑娘一起去看电影。结果看电影的时候,这货就能用一种北方的同学小时候可能都玩过的游戏,来决定要不要拉上身边那个女孩儿的手——炒锅炒豆,越炒越臭......


虽然最后有了答案,他却还是深陷于选择困难症之中,导致那姑娘看完那场电影,对他就一个评价——神经病。这位仁兄现在都二十好几岁的人了,还是处男呢。


捎带脚儿,帮老友征个婚;

有意向的,加我底部微信。


在我看来,

他确实有病,也的确病得不轻,

但是和什么选择综合症一毛钱都没有;

他这就是怂,再加上贪心不足蛇吞象。



其实,他的这个毛病我们每个人都有。


我们每天做出选择之时,就算对自己来说明明是很简单却决定起来都很难很难;就直到抓破头皮都想不出选哪个;选哪个心里都不舒服,选哪个都害怕以后会后悔。



就像张爱玲说得一样——


“娶了红玫瑰,红的就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就变成了袖口上的饭粒黏子,红的却是心口里的朱砂痣。”


那么问题来了,

我们为什么都惧怕选择?

或者说选择性地逃避选择?


说穿了,就是我们都害怕在眼花缭乱的选择中,错过最正确的那一个;我们惧怕并拒绝承担选择失败后的后果;毕竟,人人都希望得到利益的最大化,真正的人性本身就是贪心太多、什么好处都想占到。


然而,人生就像是一趟滚滚向前的火车,是不售卖回程票的;任何选择都是有带有遗憾性和唯一性的,而接受这种唯一性和遗憾性,本身也是一种成熟的标志。


可能,学会了接纳选择结果的不完美,

我们才能真正地体味到完整的人生吧;

所以,请你一旦做出选择,

就忠于自己的选择不要后悔。


也别再标榜自己是选择困难症晚期患者了,

你只是贪心太多而已,甘蔗哪有两头甜的?



前几天,在微信里和一位同学聊天。


他就正处于这种纠结或者说选择困难之中,

出国or不出国,这是个问题;

热爱的专业or不喜欢的专业但有2年工签,

这也是个问题。


按照道理来讲,

我作为芥末学长,是应该挖空心思劝他出国的;

但是了解我的同学都知道,我是个悲观主义者;

还是个比较喜欢说实话的悲观主义者。


以下是我们的聊天记录,

恳请你耐心地看完它,

我想会对你有帮助的。


他问我——


“2年制的master才有工签,要是我想去的专业都是1年半的怎么办?  要不要为了工签换别的学校专业什么的?”


我说——


“你首先要思考的是——你真的有那么想留在澳洲么?一个中国人很多的白人社会?用英文也就是第二语言活一生?当然,那里山好水好、空气清新、没有雾霾,赚钱容易,能让你安逸且物质满足地生活一辈子。”


他说——


“我并不是想留在澳洲,我是坚定地想回国的,只是想要有点海外工作经验,感觉海外工作经验回国找工作会比较有用,比较值钱。”


我说——


真正的经验是在工作中摸索到的,要每天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反倒觉得工作经验,国内的更值钱一些。毕竟,现在国内都是3个人干5个人的工作赚2个人的钱。”


他说——


“我是怕国内hr会因为我没有工作经验就不要我,到时候我找工作就会变成很尴尬的,非应届本科毕业生......你毕业应该是可以换工签的吧?为啥不在外混经验?”


我说——


“我刚回来找工作的时候就很尴尬.啊!很多企业因为我的履历名头太亮,加上是小留学生一看家庭条件可能就不错,觉得企业养不住这种人,再加上我当时也没有工作经验,HR们根本不给我面试机会。后来我一气之下,摒弃了我那牛逼闪闪的文凭和简历,去4s店卖了半年汽车;整个人被晒黑了3度。”


他打断了我说——


“其实我最理想的路就是,毕业之后2年工签混工作经验,回国去想去的公司,但是考虑到我文科,可能2年在澳洲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其实也就是在那边瞎混混。”


我说——


“混2年和走心地工作2年,你觉得呢?”


他说——


“话题有点沉重,令人绝望;澳洲赚钱容易,那我想暴富!


我说——


“想一夜暴富,请去买彩票,或者求包养。如果你坚定地毕业想回国,我能给你的建议就是:先放下身段,别拿自己当什么名校海归,也别拿你看着不顺眼的上司当傻X;等你把一件小事儿做到极致,积累到真正的工作经验的时候,再跟你认为是傻X的上司说:‘老子要跳槽了’,现实就是,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没人会白白给你开工资、找你当联合创始人、给你股票期权、让你当高管......” 

就截取到这了.......



很多了解我的老读者都知道,

我对于毕业是否回国这件事儿,

个人观点是一直比较极端的——


我一直觉得:如果想枕稳衾温地过完一生,国外山好水好,没有雾霾、生活压力小、赚钱容易(当然, 不是说不劳而获);但如果有所追求,想追求自己的价值,说直白点,就是还想折腾折腾,那就还是回国吧。


当然,选择回国前,首先你得做好并不比其他应届毕业生强,甚至比他们还要尴尬的心理准备;其次你也着实不比其他应届毕业生强,刚刚毕业的你,比她们多的只不过是名校文凭的一张纸而已;可能要到短则1年长则3-5年后,前提还得是你走心地工作,认真地生活每一天,你们之间的差距才会逐渐体现。




至于留学的意义,我想用要是用投资回报率算一定是不值得的(尤其是我这种小留学生);但,留学确实会改变一个人习惯、对待事物的看法和对问题的认知(包括你的三观);我个人觉得这种改变会跟随着并影响着人的一生,至于这种改变是对是错,是好是坏,这种是非对错又有谁能说得清呢?


至少以我回国2年多的经历来看,

这种影响应该大部分是有益的。


最近,很喜欢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里的一句话——


“我并不是仰脸望天静等苹果掉进嘴里,我在尽我的一切努力,在付出比你大十倍的努力。


这句话也送给手机屏幕前的你,

怎么说呢?共勉吧!



咱们回归到正题,

为何人们在毕业前面临抉择时,

有勇气迈出留学这一步的人少之又少?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部前段时间挺火的电影《乘风破浪》;那部电影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就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喝着酒;小马认真地讲述着自己的程序开发计划并描绘着自己的宏伟蓝图,热火朝天,激动不已;反观身边朋友却说他不务正业,一边泼着冷水说没有未来要他放弃,一边要他和自己一起囤bb机保准儿赚大钱。


但小马并没有被他们的冷水泼倒,也没有被他们口中的赚大钱所吸引,而是离开了那座小城镇去南方寻找自己的未来、追逐自己的梦想。事实证明,世界是会变的;几年后,BB机销声匿迹,电影院生意惨淡,而当年的理想主义者小马却摇身一变成了马化腾。


小马的朋友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他们不会明白小马的世界,不会明白科技的发展;在他们看来,和自己走不同的路就是叛经离道,就是不学无术。



这世上有许多人,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喜欢用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不负责地对别人指指点点,甚至嘲笑别人的理想、阻挠别人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每个人身边都会有这样的朋友,他们大抵都是出于真心地为了你好,也没什么坏心思;只是他们的世界观并不能理解你的生活,他们的眼界看不到你的处境和梦想而已。


就像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在乡间发出的感叹一样——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庄子也曾曰——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说穿了,居高者孤独的原因很简单——


不是所有人都是拥有前瞻性的眼光的,

你的世界也不是身边的每个人都能理解的,

因为现实的残酷就在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经济学家伊沃 · 韦奇曾提出过一个很可怕的理论,

叫做“韦奇定律”——


“即使你已经有了明确的想法,但当你身边10个以上的人看法与你相左,你就很难不被动摇。”


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留学,

23岁,处于迷茫期的你们,

一定会遭受到他人的质疑,

也一定会有许多人给你泼冷水——


“XX家孩子,毕业后出国了,现在回来不也就在XX公司,混的也不就那样么?”


“XX家孩子,出国之后根本适应不了国外,偷着跑回来了,败了家里那么多钱,还毁了自己一生。”


“你看人家XX,脚踏实地地毕业就在XX找了份稳定的工作,现在马上就要结婚了,过得多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


可以想象的是,能说出这些话的人,

都是你的身边人,甚至是血脉至亲;

更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初衷绝对都是为了你好,

他们在用过来人的经验和人生体悟来给予你指导。


但是,你为了你要做的事花了多少精力和时间,他们并不知道;你知道你要的是什么,他们却不知道;他们不过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理解不了你的想法和实际情况;所以,千万不要为了不懂你处境的人泼的冷水而选择放弃。原因是,23岁的你很可能仅仅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死”在你自己的25岁。



25岁,刚刚迈出大学校园2年的你;

可能因为2年前那一盆冷水又或是种种原因,

就继续着迷茫的生活,怀疑人生又不知所措——


对未来的10年要做工作、住在哪儿、和谁在一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不用数着发工资的日子过生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得清早就刷爆了的信用卡,不知道自己还要摸爬滚打多少年才能获得一份自己喜欢,体面、能实现财务自由而又有意义的工作,更加不会知道自己会不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这个家庭能不能长久…


带着这份迷惘与不知所措,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心情;你找了一份差不多的工作勉强糊口,找了一个差不多的对象凑合着过日子;不再去奢求那所谓的理想,每天重复着过往机械般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死去......


可能2年后,仅仅因为当初的那一盆冷水,你的生活就会变得单调乏味,没有目标;而你,也将变成一具毫无意识,只想着进食的行尸走肉。


就像尼采说的——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浪费。”



这样的日子、这样的生活,搭配上25岁的你,就意味着灵魂上的死亡;这种死亡和真正的死亡的区别可能就只是,你要再等50年才能得到你的讣告;而且,这种灵魂上的死亡,死得糊涂,死得憋屈。



美国一位不知名的临床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理论——


“处在二十几岁的好处同时也是坏处就是:你所做的每个决定都将改变你的余生。”


是啊,二十多岁正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因为人生中8成以上的重要决定,都出现在这期间:毕业、找工作、考研、留学、跳槽,工资增长,结婚......大脑也在到达成年发展期后,结束了最后一次的急速增长。而三十岁以后,可能就不会再像二十多岁时一样了;到了那时,就算你什么也不做,不做任何选择,在年龄这个坎前,其本身也是一种选择。


如果现在的你,不想在“死”后懊恼:“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到底在些干什么啊,我当时是特么怎么想的啊!”


如果现在等你,在自己真正老去的那一天,回忆过往时,也想像奥斯托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那样说——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而生命属于人的机会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已经全部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了。”


也许我们就真的需要做出一些改变了——


不为过去不了解或者没做过的事儿所限制,不被他人的意见影响而放弃追逐自己的理想;尝试着走出去,毕竟“世界那么大,你得去看看”;试着重拾儿时的梦想选择一个自己热爱的专业继续深造;试着在感兴趣的领域寻找一份能让自己继续成长的工作;试着找一个与你上次的糟糕对象不同的人约会;试着掌控自己的生活,从而表现出哪怕一点点的不同。



当然,所谓的23岁、25岁都只是概念上的数字而已;并不是你现在老了,就要放弃自己的梦想了。


就像我曾看过一部短片里的两句话说得那样——


有一件事是真的:有一天你确会走向死亡。

但是——

有一件事是假的:人的一辈子只能活一次。


据说,每个人从0开始到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只需要7年的时间;那么,如果你能活到88岁,在11岁之后,你将有11次机会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所以啊,只要你有勇气做出改变,

不论你是稚气未脱亦或是已经白发苍苍,

你都有机会让自己以后的生活变得与众不同…



我恳请你记得:别人没有成功,不代表你也做不到;其实,你成不成功,幸不幸福,也是你自己的事儿,与他人无关;哪怕真的失败了,脚上的泡也都是自己走出来的,至少你还留下了一脚老茧呢。


而那些泼你冷水的人,除了失败的经验和负能量,什么也给不了你;更重要的是,没有人能对你的后半生负责包括你的父母在内,能为你自己负责的,只有你自己。


村上春树说——


“你要记得那些大雨中为你撑伞的人,帮你挡住外来之物的人,黑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彻夜聊天的人,坐车来看望你的人,陪你哭过的人,在医院陪你的人,总是以你为重的人,带着你四处游荡的人,说想念你的人......”



真正了解你的处境,懂你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人,会帮你分析,给出中肯的意见,而不仅仅是一盆冷水浇灭你的热情,让你的人生死在了25岁;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是这些温暖使你远离阴霾,是这些温暖使你成为善良的人。


就像何炅在《向往的生活》里说得那样——


“我们总是在意那几个人的挑刺,而忽略了真正关心我们的人。”


是啊,除却那几个不和谐的声音,我们身边还有太多给予我们正能量的人;所以啊,我也恳请你永远不要冲任何人泼冷水,不论是爱情、生活还是工作,除非你经历过又或者真正了解问题的本质并站在对方的处境考虑问题。


而那些总是泼你冷水的人,你压根不必理会;因为终有一天,我们会像石灰一样,别人越是泼冷水,我们的生活就越是热气腾腾。


当然,

如果你什么努力都没做,就想获得一切,你还是收下那一盆冷水清醒清醒吧。



-End-



最后,

一首《给未来的自己》,

也送给未来的我自己,也送给你。


这是一首在觉得生活艰难的时候,

自己一个人能深夜单曲循环的歌。


杨宗纬也是一个踏遍荆棘走向未来的人,

而未来的你我,也将亦或是正在踏遍荆棘。



觉得困难的时候,

给自己一些自我催眠式的鼓励吧——


受伤了又怎样?至少我很坚强我很坦荡;

受伤也没关系,至少你我还在为梦坚持。


愿你在经历了生活中的摸爬滚打、遍体鳞伤之后,

还拥有再站起来的勇气,也还有再站起来的能力。


你我干了这碗鸡汤,

头也不回地去闯荡,

愿你我安好、顺利。



本文封面图来源于纪录片《内心引力》,

7位品牌创始人关于生活、创业、挣扎的故事。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