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结局都是开始:读《天堂遇见的五个人》

2017年04月04日 伦敦读书会



结局。书的首页上,赫然写着结局二字。这个特殊的开场白,让人眼前一亮。


 “所有的结局都是开始,只是当时我们并不知晓这个故事的前几百字,就宣布了主人公即将到来的命运。艾迪,一个勤勤恳恳,红宝石海滨游乐场的维修工人,在他83生日那天將离开这个世界。倒计时进入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多小时。作者如勾勒画像般事无巨细地把主人公的外貌一一呈献纸上,让读者成为明察秋毫的旁观者。如果我擅长绘画,一定可以按图索骥地画出他栩栩如生的形象。


我表面平静地读着之后六十分钟里艾迪点点滴滴的行为,暗中却翻江倒海,心如闪电一样转换着无数次对他将迎接的死亡,做出各种猜想。作者会安排什么样的结局给他呢?和同事有矛盾?不像啊!没说是thriller啊,被从来不可能钓到的大鱼所刺激,引起心脏病?哈哈,肯定不可能。与青春期小流氓有冲突?太平淡了吧... 其它魔幻主义方式?這樣反反复复地让喜欢猜结局的我,如做智力题一样地试图从作者蛛丝马迹地铺陈中,预测结局。勾起我万般好奇心。到底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让人不由自主继续埋头读下去。                                       

谜底不用太久就揭晓了。艾迪是为了救一个名叫安妮的小女孩而不幸丧生的。当艾迪再次有意识时,他发现自己已经在天堂了。环顾四周,和通常唱诗班描述出仙气环绕,众仙飞翔的伊甸乐园不同,艾迪看到的只是他生活过的地球上的片段重复。如果不是他身轻如燕,不再受病痛的折磨,他并不会觉得自己已经到了天堂。五个被他或刻骨铭心,或完全忽略,甚至擦身而过的人,将一一上场,引领他回顾,寻找曾经飞逝的时光…… 他们逐一讲述和揭示各事件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因果关系。艾迪终于恍然大悟。他觉得自己平平淡淡的近似于浪费的人生,每个接进荒度的时时刻刻,看似毫无意义,却正是他生命的价值所在。有无数人因他的存在而得到欢乐。他最终看明白了自己的人生,理解了一切。从而找到了自己生命的诠释,得到了心灵的平静。

                           

那我们就依照出场的人来看看艾迪的一生吧。       

                                           

第一个,蓝肤人,对主人公而言,这是个真正意义上擦身而过的陌生人。但他却由于主人公少时毫不知情的无心之失而殒命。他用自己的不幸演绎了:公平,并不主宰生与死。世上没有偶然的行为。世上每一个生命,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你无法将一个生命和另一个生命分割开来,就像风和微风紧密相连一样。死亡把一个人带走的同时,也留下了另一个人,在被带走和被留下的短短距离中,生命改变了。这和我们中国思维中的: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修的同枕眠何其相像。我甚至觉得,蝴蝶效应就是这种缘分的公式量化。西方的理念里尊重人的独立感。像这样描述人和人之间“缘份”的故事,因为新鲜并戏剧性强,通常会大受欢迎。 

 

  

        (《天堂遇见的五个人》作者像。)                                              

第二个人,是带领艾迪出生入死上战场的班长。他救了艾迪的命,但也因此带给了他大半生的病痛。和他的再次相遇,让艾迪情绪起伏。从重逢的激动不已,到重温被回忆牵出的痛苦,转而困惑,甚至憎恨救命恩人,艾迪最终理解并明白牺牲,不是给你带来耻辱的东西。相反,你该以它为荣。当你失去某样东西,与其说东西消失了,不如说好比你将东西转交给了别人。旁人或许会因此受益,颇有点像牛顿的能量不灭定律。


这一段也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被卷入其中的所有人的无奈和痛苦。西方文化对尊重生命的执着,在泥沼深陷的越战后涌现了大量的反战作品。相比之下,一直受苦受难的东方,反而很少有这样情绪的流露。这是不是应该让我们反思呢?


人的本性使然,让我们很多时候,总是对自己失去的东西耿耿于怀,纠结于失去的痛苦。一如艾迪和班长大打出手。他甚至觉得班长根本不应该救自己。就让他那样死于战场上,和千千万万其它年轻人的命运一样,未必不是好事。常年累月被病痛侵袭,如钝刀割肉般的折磨,还不如丧命年少,一了百了。失去生命的同时,不也是得到了解脱吗?可是,冥冥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时间,和原因。有些没得到的,可能只是我们现在看不到而已。千万不是以为看不到就不存在了。人,之所以痛苦,是不明白我们每次失去一件东西的同时,都会得到一件更加珍贵的东西。所以,不用浪费时间追忆已经失去的。老辈人经常说,“明里来,暗里去”。人生苦短,不要拿有限的时间去纠结痛苦的事情,及时放下才是应该做的。不然就是因小失大。                                                  

(《天堂遇见的五个人》作者的另一名作,初版于1996年。)


爱迪遇到的第三个人,是一个陌生的老妇人,和艾迪素昧平生。这一段有因果意味的故事,本来挺奇妙,却有些让我遗憾。场景描写下,跟父亲关系不亲密的艾迪,隔着玻璃窗看到了父亲,他拍着窗想跟父亲有交流,以为,父亲肯定是自己遇见的第三个人。他觉得终于可以有机会了解他父亲的心思。甚至有机会亲口证实一下自己在父亲的眼里,是不是可以被肯定?但是,即使在天堂,他的父亲也没有抬头看他一眼,更何况亲自成为他的引路人来解开他的心结。艾迪遇到的陌生老妇人,主要是通过讲述自己的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的迭荡人生,从第三者角度,透露了艾迪父亲的一些事情。她就是露比。(Ruby:红宝石) 红宝石游乐场的原女主人。一个从普通餐厅女侍应生,被商界俊才爱上并改变了命运的幸运儿故事。但最终因游乐场而失去丈夫的健康,劳累终老。可见,幸与不幸,本就在每个变化的瞬间!人生的事大抵如此。爱迪通过作为目击者的她,终于有机会设身处地从父亲的眼里看看这个世界。因为种种原因,爱迪与自己的父亲存在了很大的误会。直到最后,才了解事情的真相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


我觉得这段比较老套。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无论父母怎么做,都是爱你的,诸如此类。我本也以为艾迪可以面父,并有勇气亲口问问。既然作者都说了,天下的父母,都曾经毁坏过自己的子女”。父母的爱,也并不是无条件的。通常希望父慈子孝,也希望子女可以光宗耀祖,最起码不给自己丢人。所以艾迪的父亲不了解战争给人带来的巨大创伤。他只相信孔武有力。误会之深,让儿子以为可以把仇恨当做一种武器,来攻击伤害过他的人。并不知道与此同时,伤害别人的同时实际上也伤害了我们自己。艾迪一生都有意无意地想得到父亲的首肯。有多少父母可以真正做到无私的爱?无条件接受自己的子女?我觉得作者回避了这样的正面冲突,有些美中不足。



爱迪遇到的第四个人是他的妻子。关于这个我不想多少,因为歌颂爱情的故事实在多如牛毛。说的道理大同小异。只一句:失去的爱依然是爱,只不过是形式不同而已。生命一定会终结,但是爱却不会”。说的有意思。


原以为最后出场的第五个人会是那个可能没被救出的小女孩。却没想到,居然是那个在菲律宾大火中丧生的小女孩。艾迪当时并没有幻听!班长为救他而开的枪,从极对,突然变成了极错。有时候,是不是一直不知道真相,反而也是一件仁慈的事情?可有些真相却可以救赎一个人。比如艾迪心心念念希望自己可以摆脱日常生活,去到远方。其实远方并不是距离,时空意义上的,穷极一生都达不到的地方,就是远方。一但踏出寻找的第一步,努力地为理想而参军,为情感而等待,为亲情而忏悔,为生活而奔波……远方就近了。去哪儿并不重要,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离开和另一种抵达。


天堂之所以是天堂,因为在那里灵魂会从愤怒中解脱出来。没有一个生命是毫无意义的。我相信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带羽天使。他们藏起翅膀直立行走,甚至自己都忘了自己的天赋。可是,总有一天,他们的生命会触动另一个灵魂,让周围的一切都变的不同。 

 

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联系,更需要彼此成全。


感谢PPF美文分享!谢谢!请笔耕不辍,深度分享更多的好书!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