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述英国】世界读书日 | 从莎翁到福尔摩斯 当莎翁遇上汤翁

2017年04月23日 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对于文艺爱好者来说,4月23日不能忽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5年官方设立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因这一日期与文学史上的大文豪们颇有缘分,比如儒略历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与塞万提斯辞世; 还比如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在英格兰沃里克郡雅芳河畔的斯特拉特福出生。


去年,适逢莎士比亚、汤显祖、塞万提斯三位文学巨匠逝世四百周年,全球范围内的纪念活动精彩纷呈;周五,“从莎士比亚到福尔摩斯:大英图书馆的珍宝”主题展览已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这是大英图书馆国宝级馆藏珍品首次在中国展出。


 

特别活动“跨越时空的交响:中英文学对话”于周四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现场观众与在线收看直播的网友们在活动中一同观看了纪录片《当莎士比亚遇到汤显祖》预告片。这部纪录片由凤凰卫视出品,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参与制作。纪录片一共五集,以详尽的影像资料,追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东西方戏剧大师——两位文豪跌宕起伏的人生。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社会环境及文化背景,但他们的共性在于,人文主义深深地镌刻在他们的作品里,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当莎士比亚遇到汤显祖》纪录片五分钟剪辑版抢先看





四百年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分别离世。他们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同龄人,但又处于两个“平行空间”,山迢水遥,彼此不闻。


“交换名片”是在四百年后。去年,中英两国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一场名为“跨越时空的对话——纪念文学巨匠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大型世界巡展隆重举行。


这一场伟大的相遇,让莎翁的粉丝,在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福德为《牡丹亭》的唱腔凝神驻足;在汤显祖的故乡临川,汤公的后人也一齐纪念莎翁。当莎士比亚与“东方的莎士比亚”400年后携手,世界正凝神注视这场文化的盛会。


 

“当莎士比亚遇到汤显祖”,一次通向历史的相遇,也成为一次面向未来的相聚。


今天,在莎士比亚逝世的纪念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当莎士比亚遇到汤显祖》重新审视两位戏剧大师为后世留下的璀璨遗产。莎翁与汤翁跌宕起伏的人生,塑造了那些伟大作品中深刻的人文情怀。斗转星移,四百年后,回首中英两国文学巨匠的这份情怀,正是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写下的不朽诗篇。



《当莎士比亚遇到汤显祖》纪录片影片






世界读书日:跨越艺术边界、超越时空的文学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是第二十二个世界读书日。


上周,比较文学研究专家王宁教授在“跨越时空的交响:中英文学对话”公开课上以“中英两国文学的翻译和比较”为题,讲述二者在彼此地域里的流传和影响。


翻译文学为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译者和作者之间所进行的,正是超越时空的灵魂对话。文学作品本身、以及文学作品的互译,不仅促进了世界文化研究的进步,也影响了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昆曲《牡丹亭》、芭蕾《罗密欧与朱丽叶》、歌剧《堂吉诃德》……文学与多样的舞台艺术形式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濡以沫”。


 △ 英国著名汉学家亚瑟·韦利(Arthur Waley)翻译的英文版《秋风辞》被收录在他的《一百七十首中国古诗选译》中,后被英国著名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谱曲,成为他为数不多的吉他作品之一。


以《秋风辞》为例,这首汉武帝刘彻所作的诗歌,以秋景起兴,写歌舞盛宴,继而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20世纪初,英国汉学家、翻译家亚瑟·韦利将它翻译成英文,收录于《一百七十首中国古诗选译》。


而英国20世纪古典音乐代表人物之一的本杰明·布里顿,为包括《秋风辞》在内的六首中国诗歌译文创作了一部艺术歌曲集,命名为《中国歌集op.58》,是布里顿为数不多的吉他相关作品。“从莎士比亚到福尔摩斯:大英图书馆的珍宝”展览将展出布里顿用铅笔手写的音乐手稿《仲夏夜之梦》缩编谱。


正如王教授所言,“伟大的作家在其作品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意识以及美学原则;文学不仅仅只是文学,更是历史审美化、戏剧化的体现。”不论是听音乐、看场戏、看电影,文学的质量为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提供了灵魂与审美。在今天,不妨返璞归真,捧起书本再享纯粹的阅读之乐吧。



收藏 已赞